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无论从人口还是面积来说,韩国都只是小国。然而韩国近半个世纪来经济增长的成绩,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个东邻小国刮目相看。
汉江奇迹及经验
1961年,军事强人朴正熙通过政变上台,为了争取国内民众及国际社会对其威权政府合法性的认可,势必把发展经济当作至高无上的目标。从1962年起,实行了多个经济增长企划。
这时的韩国经济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国民生产总值仅23亿美元,不要说在世界上就是在亚洲也无足轻重。人均GDP只有87美元,老百姓生活与我国当时差不多;基本上是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但在朴正熙执政的近20年里,韩国经济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1970年代初提出的经济口号,“人均GDP上千美元,我家有轿车了”,在他被剌的1979年就基本实现了。与新加坡、我国的香港、台湾一起跨入了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列,被称作“东亚四小龙”。同样靠军事政变上台的全斗焕,也是将发展经济作为其政绩的“第一考量”。
所谓的韩国“汉江奇迹”主要是指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那段时期韩国的经济增长率接近两位数。关于韩国经济发展的经验之谈,充斥了韩国的各种媒体,我试着归纳一下,他们认为主要有这么几条:
1.1950年代的美国经济援助。主要是因为冷战时期,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利益的考虑,必须扶植韩国的经济;
2.当局坚定发展经济的政策。五六十年代的进口替代战略、六七十年代的大力鼓励出口的外向型战略即“贸易立国”国策,同时还有促进科学技术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技立国”国策;
3.相对稳定的政局。众所周知,韩国在1988年才实行了政治民主化,在这之前,都是由相对独裁的军人执政。他们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政治上采取的是高压政策。 客观上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有了对经济发展相对有利的一个外部环境。这种环境也适宜外商来韩投资;
4.在发展经济的方略上,政界与商界的理念高度一致。政界向三星等财阀提供了难以计数的大量政策便利,大到保证他们得到优惠的贷款,细到连企业之间的员工流动也要干涉;
5.与上两条经验紧密相关的是社会的稳定。韩国经济学家回忆当时的社会状况时,将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韩国的劳工阶层,认为过去的韩国劳工吃苦耐劳、守纪律、识大体,顾大局,能“相忍为国”。在军政府时代,韩国几乎没有罢工现象,法律甚至明文禁止罢工。
到1990年,韩国人均GDP就超过了5000美元,早已从发展中国家毕业,进入了中等发达国家之列。
金融危机及重振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前,韩国人均GDP就已经超过10000美元。但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遭受重创。1998年韩国经济竟破天荒地出现了负增长,是年GDP下降了6.7%。
在国难面前,韩国人表现出了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我们从电视中看到了韩国各地的献金运动,各界民众包括海外韩侨纷纷踊跃捐出美元、金银首饰来充实外汇储备,共纾国难,场面令人感动。
韩国是受危机波及最深的国家,应该说,这几年韩国经济出现了低迷:投资下降、消费不旺、失业剧增、罢工层出不穷、外资观望、本国企业出走、居民不良信用者众多。悲观的气氛一度笼罩着韩国。
但韩国也是恢复最快的国家。进入2005年后,韩国经济景气正全面恢复:低迷时期惟一的亮点——出口继续高歌猛进;持续了几年的内需萎缩终于看见了曙光,各种消费信心指数全面回升;韩元对美元的汇率重新回到了三位数——1000:1以下;股指超过1000点大关;新建企业数远远超过破产企业数。
韩国经济界将金融危机后的重振及今后韩国经济的前途归功于:“IT”和“中国市场”。
韩国是个自然资源极为贫乏的国家。能源几乎百分之百依赖进口。国土面积小,矿产资源亦非常有限。正因为此,韩国分外重视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他们认为,韩国惟一的资源、最重要的生产力就是他们的大脑,即“人力资源”。
2004年,韩国的信息化程度在世界综合排名第7,居民使用互联网宽带的比重居世界第1。他们的网上购物、网上银行、网上纳税等电子商务活动的普及率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本人不久前在韩讲学一年,对此深有体会。
今天的韩国是IT产业强国,三星电子公司已经是世界超一流IT企业。有几个数字可说明三星电子在韩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地位。2004年,员工总数不过10万的三星电子销售额为505亿美元, 占全国GDP的近8%!
全年纯利润约为103亿美元, 目前全球只有9家企业的年纯利润过百亿美元,除了金融和石化企业之外,只有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和三星电子是制造业企业。它的股票市值占韩国证券市场总额的25%。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世界科技企业中,三星电子的市场股价总额已跻身于前5名。三星电子的手机占据了世界手机市场22%的份额。
IT是个高科技产业,用于研发方面的投入必然要大。2004年韩国在研发方面的总投资额为138亿美元,占GDP的2.5%,我国大概为1%。IT产业的三星电子如此,其他行业如现代汽车、LG家电、SK通讯、韩进流通等韩国著名企业又何尝不是靠重视研发才快速扩张的。这一大批灿烂的明星企业是韩国经济的龙头。
中国打喷嚏,韩国就感冒
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以来,经贸关系飞速发展,两国经济关系十分密切,韩国经济学家说“两国市场的边界日益模糊”,韩国媒体还发明了一个新词:KOINA=KOREA+CHINA,来说明“中国市场悠关韩国经济的生死,怎么估计都不过分”,有人还形象地说“中国市场打个喷嚏,韩国经济就得感冒”。
我们可以从两国物流(进出口贸易)、资金流(投资)、人流(人员往来)、文化交流四个方面来说明。
物流(贸易)。1992年建交时,两国贸易额仅为50亿美元。2004年,两国贸易额超过900亿美元。是建交时的18倍。 中国是韩国商品的最大进口国,韩国也将中国视为最大贸易伙伴国。 中国对韩国的出口也在逐年增加。到2004年,中国商品数额居韩国进口商品的第1位 。
据韩国报纸报道,2004年,韩国2250万就业者中,约有150万(6.5%)从事于对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如果加上家属,则有300万至400万人靠中国生活。
资金流(投资)。建交以来,两国相互投资增长相当快。到2004年,韩国是中国除香港和维尔京群岛等自由港外,最大的投资来源国。2004年,韩国对华投资占他们海外投资总额的45.8%。 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效益普遍较好。2004年,在华500强外企中,韩国占了26家。
人流(人员往来)。据韩国援引我国外交部资料,2004年韩国有284万人来过中国旅游观光,占来中国的外国人比重18%。 来华韩国人中并非都是观光客,其中商务旅游的占了很大比重。同年,中国到韩国旅游的人数为63万。韩国取代日本成为在华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到2004年,大约有4万名韩国留学生在中国,中国有约6000名留学生在韩国。
文化交流。相信大家都通过韩国电视剧、电影、歌曲、电子游戏、图书领略了韩流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据统计,2004年,国内30多家电视台共播出了60多部韩国电视剧。韩国文化部有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将他们文化产品的10%输入中国市场。据韩国产业政策研究院对韩流和经济波及效果分析,韩流对韩国经济产生的效益达45亿美元,其中在中国产生的效益达33亿美元。
亲爱的读者朋友,当你耐心地读完了拙文中一大堆也许是枯燥的数字后,你能不关注这个经济上与我国关系最密切、地缘政治角度看是战略伙伴、文化上与我们最相近的东邻小国吗?
(作者为《经济研究》副主编,《经济学家茶座》执行主编,2003-2004年,到韩国光州的朝鲜大学讲学一年,著有《告诉你真实的韩国》一书。)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韩国”,共找到
30,701,461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任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