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编者按】
在出现过球市“雄起”“下课”等经典词语的四川,据说现在股市正流行一句新的问候语:“今天你跑了没有?”且慢将其定义为锻炼身体的跑步,那是指流通股股民们的“夺路狂奔”。我们不能不佩服瞬息万变的市场衍生出的新创意,在用手投票、用脚投票以外,还有一种叫“用嘴投票”的。
对于管理层全流通的“美好愿景”如何被解读成了“毁灭前的大洪水”,对于公众投资者渴望公平的些微希冀如何被置之不理,来自各方见仁见智的声音都不能消除人们对这个市场越积越多的恐惧。而更加恐惧的还在于,当太阳重新升起时,“我们”已没有力气挣扎。
下周开始对试点方案的投票,我们可以将它看成是救命的“诺亚方舟”吗?因为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第一批试点方案将决定股权分置试点的命运;股权分置试点将决定全流通的命运;而全流通将决定整个股市的命运。
对改革的几点理论思考
对于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有如下几点理论思考:
一、所有者虚位
所谓所有者虚位是指国有资产所有者名义上是国家,而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参与谈判、提出“试点”方案的却是国有上市公司中的总裁、总经理,只是为国家或地方政府打工的。“所有者虚位”的弊端已经在前两年MBO过程中显露无遗。有人形象地将MBO改革比喻成:一个暂时替人保管钱包的人可以自作主张拿钱包里的钱来为自己买下这个钱包。这个教训,我们花了几十亿才弄明白。而现在的股权分置试点,仍然有这个问题的隐忧:让一家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任意代表国家出面去与流通股东、基金谈判、博弈,决定是试点还是不试点,何时试,要送股送钱送多少,显然极易发生角色错位。他们能代表国家的长远根本利益吗?他们能将大、小股东利益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统一起来吗?这在理论上是非常值得怀疑的。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上市公司管理层与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二是上市公司管理层与流通股东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的恶果同样也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投资者损失等等。在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中,是否也会有一些上市公司管理层利用内部信息的优势,与基金等利益中人勾结联系,提出不合理的方案蒙蔽国资委,谋取私利呢?其结果大多又是再次成为“改革”的牺牲品,以讹传讹,寻租现象恐很难避免。
三、广开言路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界一直十分活跃,对一切重大的改革都是广开言路、群策群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以说,没有中国经济学家群体的艰苦严肃探索,就没有中国经济闪亮的今天。
因此,股权分置这么大一场改革,也应该虚心听取经济学界的各种不同意见。那种动辄扣帽子、打棍子,以势压人的作风不是改革的好风气,也不符合21世纪民主社会的潮流。谁是谁非,市场会说明一切,实践也会评判一切。而且不需多少时日,就会天下大白。既然代表了人民的利益,何必怕争论呢?几千万投资者难道没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吗?中国正在大踏步前进,涉及到几千万人的利益的一场大改革,不让不同意见说出来可能吗?
四、经济成本与政治成本
改革一定要考虑经济成本与政治成本。
股权分置改革的经济成本包括:1、由于这项改革不得不推迟了的中国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上市;2、一切为改制付出的人力、物力;3、股市因此项改革下跌造成的几千万投资者的市值的减少,和因上市公司配股、增发困难和国有资产的市值的减少等等。
政治成本包括:1、几千万投资者的亏损(他们中很多人从2000点至今已一亏再亏)。2、中国股市的公信力、诚信度等等。
五、实事求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股权分置改革一定要进行,但一定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第一,边探索,边改革,边改进,边前进。
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讲得很清楚,任何改革试验都有二种以上可能,对了,就放开;错了,就纠正。对的话,当然试下去,万一错了,尤其是战略上错了呢?世上哪有一条路走到黑的呢。(作者 谢百三 复旦大学教授)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股市”,共找到
15,604,12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