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农民、农业、农村的问题,被人们冠以“三农”问题。这几年“三农”拖累中国发展、影响社会稳定,于是许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这是改革开放中伴生出来的问题。错矣,这是个老问题,从时间上追溯,当代中国的“三农”问题始于“合作化运动”,至少已发生、积累、发展、激化了整整半个世纪。
照说,这不是《中国保险报》读者群乃至中国保险业界迫切关注的问题。做保险的和买保险的,总体而论,小日子还是滋溜溜的。至于大小各色保险公司,虽想分食“三农”保险这块大蛋糕,但就现状掂总体,这块蛋糕眼下还处于半生不熟状态,谁想提前分食之是不大现实的。事既如此,把与“三农”有关的话题搬到本专栏来议,有读者可能会觉得鲁宁“跑题”了。
可我并没“跑题”。我是经常跑农村的人,最长的一次,在一个叫夏家埭的乡村任“农村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队长,一住就是两个多月。至于乡村工商经济在现代化背景下发育并带动乡村社会变迁的诸多话题,亦是我多年跟踪观察和经常思考的内容。因此我觉得,虽说转型中国虚火重,万事皆有人炒作,但炒“三农”则极不地道。
然,本文并非拘泥于就事论事,旨在以此作藉口,带出“三农”问题背后的两大核心症结所在……我想,议论时事当无楚河汉界,为读者思考社会问题抛砖引玉属时评作者的责任所系(别误读成鲁宁这厮咋就如此不谦虚)。
先作个铺垫,上周,网上开始热炒(推销)一本名叫《博士十策》的书。十策对应当下“三农”的十个热点话题。策也,钥匙乎;问题也,锈锁乎。显然,作者想用十把新钥匙开启十把锈锁乎。作者是106名博士生,全部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十策是他们集中下乡调研“三农”的心得结晶,西北某报是此次行动的另一组织方。组织方通过报纸强调,“此书出版后将呈送高层决策者。”
书生议政反映社会开放与进步,其情可嘉、其劲当鼓。读者必关心《博士十策》究竟触及到哪十个问题?包括减负增收、医疗教育文化、打工者权益、退耕还林等等。的确,这些都属“三农”问题的问题,确该认真面对并逐一有所缓解。但放在一个更本真的讨论层次上,这些都只是“三农”问题中浮在面上的问题,并未触及“三农”问题的两大核心问题:其一,农地的产权问题;其二,乡村治理的模式选择问题。说到底,这两大问题均属当代中国已无从回避的政治问题。
说了真话——点出了问题之要害,却无嘲讽百余名博士见识浅薄的意思,半点都没有。
我无非要说明一点,对“三农”问题核心症结所在,高层其实明白得很,但要解决它却非易事,它需要“伤筋动骨”的改革。别忘了,改革开放主要是由体制内力量采取先易后难渐进式推动的,要想解决这两大问题,首先不是改革者有否勇气的问题,而是改革的时机是否成熟的问题。不妨大而化之阐述一二:
先说农地产权若能“落地”,诸如滥占耕地,打公益旗号借征地剥夺农民利益生财、失地农民出路、农民变市民的“安家费”等问题几乎都可不攻而破———至少不大可能再成很大的问题。可是,尽管“三农”是当下中国政治的一道政治难题,但置于讲政治的层面,它背后还有更大的“政治”要讲,这事是急不来的。也不是在面上修修补补所能触及根本的。曾闻正制定的《物权法》会就此迈出一大步,但两年多了,《物权法》始终“只闻楼梯响”……
再说乡村治理。自秦到民国,一直对乡村采取自治政策,政府只设到县一级,后来的乡公所,也不过是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眼下的格局是,依赖农民养活数千万乡镇官员(包括“七站八所”人员)根本不现实。问题谁都看到了,但想重新采取无为而治不容易。如此庞大的一个“利益群体”的出路———谁面对谁挠头皮。
“三农”问题又是个动态发展、变化的问题(篇幅所限不作展开),却不是一个高层缺少智慧没整清楚症结所在而有赖民间智者点拨的问题。期待它有一个根本性的消解,首先得期待于政治文明建设的实际进展。在当下,只能如政府已经在做的,先解决减免农业税之类的面上的问题……
( 责任编辑:悲风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三农”,共找到
2,113,62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