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王工的现代版“连升三级”
1995年,长江航运集团下属的宜昌船厂接到了德国的生产订单——三艘5400载重吨位的集装箱船——全厂上下为此庆贺。当时谁也没有料到3年后的凶险。
宜昌船厂质检处长王工(化名)出生于1959年,1977年考入武汉水运工程学校,从此便开始与船打交道。就在1995年,他的命运被改变了。
由于德国船东对质量要求的苛刻,船只多次返工,工期拖了一年多,再加上之后人民币对马克的汇率由1∶5变成1∶3.8(德国船东采用马克结算),1998年,三艘船完工时,船厂亏损达1亿元左右。
当时,温州东方船厂(原国企,现已核销)也接了这位德国船东的另外两艘订单,它的命运会更好,完工后,该厂宣告破产。长江航运为宜昌船厂埋了单,但是从此宜昌船厂走了下坡路,员工工资无法正常发放,王工每月只能领到700余元薪水,收入是他原先900元基本工资的75%。
从2000年到2003年,王工经历了几次职位变动。先是质检处与生产处合并成立工程管理处,王工出任副处长;接着船厂准备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王工担任认证办公室主任。
王工说:“认证工作刚开始的时候,领导问需要多少钱,我说10万元可以拿下来,领导说可以。后来我又把经费预算压缩到8万元,可是还是等不来钱,也没有领导的回音。后来,认证办干脆也被撤销了。”
2003年初,王工请“病假”离开了宜昌船厂,经同行介绍,受聘于武汉船级社下属的监理公司。监理公司在浙江东方造船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船厂”)有监理业务,当年4月,王工就来到了温州。
王工和监理公司是一种松散的雇佣关系,有业务就来,无业务就散。王工到来前,已经有三位监理嫌施工条件差相继离开。
当时的东方船厂求贤若渴,王工刚到的那年夏天,他的儿子来温州看他,老板陈通考让自己的儿子陪着他玩,临走了,陈通考的妻子还请王工的儿子吃饭。王工对此颇为不解。当时就有人对王工讲:“老板肯定不会让你走了。”
2003年6月,东方船厂的生产厂长(原天津新港船厂的厂长)有事去大连,陈通考就让王工代理了一段生产厂长的工作。2004年4月,监理合同到期,王工被聘为东方船厂的技术顾问,合同上写着“协助董事长管理船体质量和技术问题”。
2004年9月,老生产厂长因故离去,王工便接替了他的工作。王工没有向记者透露他的具体收入,据可靠消息称,王工的年薪在60万元左右。
“我每次从温州回到宜昌,别人总说我跟以前变了一个人,笑容多了。”南通焊工转战温台
瘦瘦的身形,头上扣着一顶破帽子,身上套着肮脏的牛仔衣或迷彩服,一双粗大的油腻腻的手套,因为长期下蹲而变得罗圈的双腿,即使你没有看到因为风吹日晒而粗糙黝黑的脸,即使他手里没有拿着电焊条,你也能猜出他的职业——焊工。
在夏天,进行船体内部焊接时,他们穿上这身衣服用以抵抗50摄氏度的高温。他们每个工作日的时间为10个小时,薪酬每天70~120元不等。
在中国东南沿海所有的船厂里,焊工是员工的主体,他们来自于一个个施工队,施工队随着订单在海岸线上四处漂流。
现年37岁的张新华是南通人,从12岁那一年就成了这样的焊工,他跟着南通老乡在上海、大连漂泊。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他造过10万吨的巨轮,此后,“什么船都不放在眼里。”
15年打拼,张新华变成南通永发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的老板,自己拥有一支400多人的劳工队伍。
南通滨江临海,造船起步较早,形成了大批的产业工人,在南通的乡间遍布扳金、焊接的技术培训学校,素有“扳焊之乡”的美誉。
张新华的队伍中60%是南通人,其中20多个技术精湛,他信得过的人担任领班或者管理财务。
2004年5月,南京新华船厂的两个万吨巨轮竣工在即,负责两艘船船体包工的张新华接到了朋友张国荣的电话,对方称温州长虹船厂刚刚接到订单,急需工人。
两人都是南通人,张国荣在温州金川船厂做监工。张新华于当月来到温州,看到乐清的海岸线上密布的船台,张新华惊呆了。
等待这支队伍的是两艘12000吨的集装箱船,张新华很快和长虹船厂老板张章新谈妥,每艘船劳务费188万元,按月结算,期限一年。
“这里的私人老板是一个人说了算,给钱利索,从不拖欠。这比其他地方船厂好多了。”
之后不久,张新华在南京的船厂中抽出80多人转战到了台州的胜海船厂,建造一艘8000吨的多用途船。他留在南京的劳工,只有在胜达船厂120余人。
一份南通经贸委的数据显示:南通常年在外造船的劳工有2万人,上海3000~4000人、大连1000人左右,其余则分散在东南沿海,近两年有向温台地区集中的趋势。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造船”,共找到
234,662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