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创新类”名额所剩不多,众多券商转而开始争入“规范类”大门
“目前已经没有多少家券商能拿到创新试点类牌照了,此时进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保荐名单,无疑意味着可以缓解一些生存压力。”6月7日,一位正在申请创新类券商的高层向记者表示。
6月1日,证监会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保荐机构名单,这似乎为众多尚未进入创新试点类的券商带来了“一线生机”,尤其在6月3日证监会明示“包括IPO和再融资在内的融资行为暂停”之后,这份名单显得愈发重要。
争夺股权分置蛋糕
上述人士向记者表示,入选股权分置试点名单对证券公司的业务影响将会非常大,中国现有1300多家上市公司,而根据预测,相当多的上市公司将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现在每单此类业务可以收入200万元以上甚至更高,如果没有资格则无法分享这块业务市场。
“证监会也表示了,以后再融资资源会向股权分置板块倾斜,如果能进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保荐机构范围,今后做再融资业务的机会也能多一些。”上海当地一家合资投行海际大和证券的人士告诉记者,这家券商因注册的保荐人人数少于相关规定中的3人而暂时未能入围。
此间有消息称,在证监会公布保荐机构名单后的第二天,45家入选改革试点的保荐机构投行老总齐聚北京,参加证监会召开的保荐机构会议。证监会主席助理姚刚在会上表示,市场最终肯定会形成解决了股权分置和没有解决股权分置两大板块,形成之后市场资源和政府资源将会向前一板块倾斜。此外,在本次会议上,证监会也明确表示,包括IPO和再融资在内的融资行为暂停。
一位未入围券商的投行人士向记者表示,新股与再融资暂停,众多普通券商的主要业务收入来源只有经纪业务和客户保证金差价收入了,因此“目前没有进入名单的券商都在努力争取,以获得多一些的生存空间”。
微妙的联系
“如果能够获得股权分置试点业务资格,那进入规范类也应该相对比较容易。”上述人士表示。
按照证监会去年开始推行的分类监管思路,规范发展类券商是继创新试点类之后的第二类券商,随着该项工作向纵深推进,证券业协会已于5月25日开始正式受理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申报材料。此间有消息称,规范类券商资格的评审在今年6月底会有初步结果,届时首批规范类券商名单将会面世。业内则普遍认为,对于大多数申请创新类券商无望的证券公司而言,规范类券商的资格犹如一张“生死牌照”,否则可能将成为被清理的对象。
记者注意到,在证监会所公布的45家保荐机构的名单中,除了12家创新券商之外,其余33家都是经营较稳定、问题较小的券商,基本上与之前所公布的规范类证券公司所应具备的风险底数清楚、财务数据真实完整、公司治理完善等条件相吻合,而天同证券、闽发证券、航空证券等先后爆发问题的券商,都不在名单之内。
一位投资公司的高层向记者分析,这些进入保荐机构名单的非创新类券商,可能已提前摆脱了被清理的命运,如果没有新的风险爆发,或许就是未来规范类券商的主力军。
创新牌照难拿
“但规范类只是我们的底线,与一类创新券商相比,进入规范类并不意味有更多的业务发展空间。”一家正在申请创新试点类券商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但目前获得创新牌照变得愈发困难,股权分置试点业务多少给了我们一些新的业务增长机会。”
记者获悉,该人士所在的证券公司将在本月底接受证监会第二次检查,结果将决定其是否能入围创新类券商。“稳健的大规模券商基本都已获得创新类牌照,后面将是我们这些地方性券商,但肯定不会出现前面的批量通过现象,可能是合格一家批一家,但够格的已没多少家了。”他告诉记者。
据其介绍,第一批获得创新牌照券商完成整个程序仅用了一周时间,而该公司从去年底就开始申请,如果能顺利获得牌照也要等到几个月之后。“并且对于公司的审查,管理层也越来越有经验,一开始基本上是符合申报材料就可通过,而目前要对很多细节做非常详细的检查,总之是越来越难了。”
一位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规范类券商将被准予参与股票发行询价、开展资产管理,可以获得支持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但与第一类券商可以享受的政策相比,盈利模式还是“老三样”。如此,由于证券市场已连续4年低迷,如果市场不转好,大部分券商“靠天吃饭”的现象很难有所改观,因此能获得股权分置试点业务无疑对缓解收入压力有所帮助。
“尽管市场与行业十分低迷,证券行业肯定不会消亡,对券商来说,只要能生存下来就是一种胜利。”该人士表示。
在获得改革试点资格的国海证券,一位营业部老总告诉记者,虽说试点业务带给了券商“一线生机”,但最终能否解决券商所面临的生存压力,还是未知数。
他向记者分析,与IPO业务上千万的收入相比,股权分置试点的收入只是“杯水车薪”,并且,目前市场对股权分置的反应仍然比较低迷,成交量降低直接导致券商所赖以生存的经纪业务收入减少。“经纪业务是大多数券商目前的主要进账,这是券商最后的根本,这个行业真的到了‘剩者为王’的时代。”
附:券商两极分化日益加剧(参考消息)
至6月1日,包括50家银行间市场成员券商和2家上市券商在内的52家券商公布了经审计的年报。年报显示,52家券商2004年平均亏损额达到1.17亿元,与前期发布未经审计年报的57家券商平均亏损1200万元相比,平均每家券商多审计出近1亿元亏损,个别券商巨额的自营亏损和大量坏账准备计提是净利润总额为负的主要原因,而证券公司之间盈利两极分化的情况尤为明显。
52家券商中,2004年共有28家实现盈利,盈利总额为10.93亿元,平均每家盈利3903.69万元。其中,华西证券以1.75亿元的盈利位居52家证券公司之首,中信证券(行情 - 论坛)、中金公司和广发证券分列第二至第四位,净利润分别是1.66亿元、1.52亿元和1.24亿元,这4家券商的盈利占到28家盈利券商盈利总额的56.48%。
亏损的24家证券公司亏损总额高达71.59亿元,平均每家证券公司的亏损额超过了2.98亿元。统计结果显示,亏损额超过1.5亿元的证券公司多达13家,其中最大亏损额为16.32亿元,紧随其后的两家券商分别亏损11.68亿元、11.01亿元,3家券商亏损额占24家亏损券商合计亏损额的54.50%。而52家证券公司当年共计提29.29亿元坏账准备。
另外,在12家创新试点券商中,7家盈利的券商平均盈利为8259万元,而5家亏损的创新类券商平均亏损额为1.42亿元。
从52家券商盈利总体水平看,虽然净利润总额为负数,但亏损主要来自少数几家券商,券商之间两极分化的趋势明显。
(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