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友邦,这个中国保险市场惟一的外资独资保险公司,眼下正遭遇着自1992年进入中国内地以来的第二次“危机”。
1995年,一位普通上海老市民拿着一张保存了几十年的保单要求友邦赔付,此事当时因为友邦开始的拒赔引发舆论公众不满,而导致友邦首度面临了信任危机。
如果说,1995年发生的老保单风波对友邦中国业务拓展影响尚有限的话,那此番来自母公司巨大的丑闻冲击波,对未来友邦能否在全面开放的中国保险市场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则打下一个极大问号。
失去王牌格林伯格
友邦很特殊,因为它是一家出身于中国的外国保险公司。
友邦保险是1931年在上海成立的,1939年总部迁往纽约。1941年,因太平洋战事发生而停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上海及马尼拉的办事处在日军投降前已重开。
1992年9月29日,美国国际集团(AIG)的全资子公司——美国友邦保险公司上海分公司开业。这天被AIG当时的掌门人格林伯格视为“回老家”的日子。
然而,作为曾经是友邦背后坚实支柱的AIG前CEO格林伯格,在执掌美国国际集团(AIG)近40年后,于美国时间6月8日晚向这家保险业巨头的董事会辞职。
事实上,从今年早些时候,一向被誉为“保险教父”的格林伯格头上光环因财务丑闻已经开始褪色。未经证实的传言称,格林伯格在中国有着相当强的公关能力,有时甚至能绕过保监会。因此,格氏的退位令业内人士更为关注友邦如何提高自身的政府公关能力。而目前,友邦更是需要这种能力去克服各种问题。
而目前,友邦更需要这种能力去克服面前的问题。
一直困扰友邦的是分公司扩张问题。“对友邦来说,一个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开设新的公司,只能局限于这几家。”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实际上,自2001年12月获得了中国政府批出的可于北京、苏州、东莞及江门四个城市独资经营保险业务的四个保险牌照后,友邦分公司设立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根据2004年5月13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商独资寿险分公司再行开设分支机构时应当合资,而内地目前只有友邦保险属于这一范畴。
最近的一个事件就是团险牌照风波。就在多数合资的外资寿险公司纷纷获得团险经营资格后,最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友邦却一直没有声音。不仅如此,还在近期传出AIG主动撤回团险申请的消息。
几乎同时,地下保单也令友邦在保监会失分。保监会将加大对地下保单的打击力度,而在被点名的地下保单中,就有香港友邦的名字。尽管友邦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公示其配合监管当局的心意,但目前暂时还看不出特别让监管部门态度转变的迹象。
“对任何涉及监管机关的事宜发表评论不是我们的政策。”友邦企业传播部以电子邮件形式表示。但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友邦这次的受挫团险业务牌照个中更多原因却非友邦自身缺陷,而是相关监管制度问题所致。
渡过危机
下述数据是友邦不能忘却的记忆。前文提到的1995年老保单事件,直到1996年结束的时候,友邦才蓦然发现自己在上海前期辛苦打下的的寿险老大位置已被平安上海一举超过。
从1995年保费收入近3.9亿元,市场占有率23%;到1996年保费收入3.8亿元,市场份额巨跌至13%,再到1997年4.6亿元保费收入,和进一步下跌至8%的市场份额。“几乎遭受灭顶之灾。”业内人士如是评价这次险情。
对于AIG总部的丑闻是否波及友邦中国,国泰君安(香港)的研究员戴祖祥认为,AIG母公司的事件可能会对友邦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些影响,但还需要观察。
这一点得到复旦大学保险系徐文虎教授的认同,“有影响,但我想不会致命。”徐教授称,友邦在中国13年的发展可以用稳健和持续来概括,甚至在最关键的时期都没有出现恶性竞争和抢市场等一些过激行为。
徐教授认为,友邦是外资在中国内地保险市场为数寥寥的成功典范之一。友邦的成功更多还是依靠自身的技术和力量。例如代理人制度引进,人才培养等等把母公司风格带进中国市场而很好地结合,比如从不挖角、从零培养、注重实际能力等等。
而在台湾资深保险顾问梅汝彪看来,“友邦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一方面是优先进入,另一方面是靠自己在东南亚市场中建立的优良品牌的这种地位和形象,友邦一直非常坚持高品质、高素质和高绩效的专业化经营路线。在市场上都能维持一个很好的品牌形象,所以在中国市场也能很快获得当地市场对它的一种认同。”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友邦中国”,共找到
6,503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