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福州6月13日电(吴木銮 记者陈强)“中国鞋和欧洲鞋在欧洲市场上的定位是完全错开的,中、欧商家之间不存在市场利益上的正面竞争。但是为什么设限的声音不断呢?很大程度上是欧洲人对我国商人的经营方式不满。中国鞋在劳动力成本上有巨大的优势,这一点始终刺激着欧洲人的神经。”针对外界盛传欧盟拟对中国鞋类产品设限,福建省泉州市鞋业商会秘书长郑天对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出上述表示。
福建省社科院亚太所所长马元柱说,国际上已经到了品牌竞争的年代。一双鞋的售价,品牌占了60%以上。而大多数福建制鞋企业在价值链的高端没有自己应有的份额,无法突破现有的格局。他认为,应对欧盟设限也要从此处入手。
“欧洲鞋科技含量高,如果我们能够做得跟他们差不多,甚至比他们好,不仅售价高,还可以赢得好声誉。”鸿星尔克集团总经理吴荣光说:“现在诸多不利因素正在对靠价格获取市场份额的国产鞋造成冲击。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科技领跑’为战略指导,不断进行着科技创新。”吴荣光透露,近期该集团将“GDS减震系统”用在鞋上,突破了以往鞋底仅靠垂直减震的办法,利用水平方向的位移削去足部受到的反弹力,“穿上去感觉很棒,相信在国外也会卖得很好”。
泉州寰球鞋服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培对此也很有感触,他经常提起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在欧洲的一件事:“鞋的后跟也要有个性化的东西———我们把后跟做成透明的,一拿出去就让人眼亮,吸引了很多客户,许多人问这是哪里生产的。我们很自豪地说MADE IN CHINA。”
福建省社科院亚太所所长马元柱提醒说,鞋类制造商应加紧培养高级营销人才,打出国际上知名的鞋业品牌。2008年奥运会是个好时机,福建企业应当抓住这个契机,创立自有品牌,让福建的鞋业利用这个平台走出国门。福建鞋业出口市场多年来集中在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而对非洲、南美、中亚市场的多元化开发还远远不够,这对鞋类出口影响很大。出口企业应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开拓多元化市场,分散风险。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鞋类”,共找到
95,43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