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新华网香港6月15日电(记者向剑帼)“抗战中的《大公报》——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暨《大公报》创刊103年”座谈会15日在香港举行。来自内地和香港的专家、学者、报人及香港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百余人参加了座谈会。
《大公报》副社长冯仲良在致辞时表示,举办这次座谈会,既是为了不忘日寇侵略中国的那场战争给我们民族带来的灾难和屈辱,缅怀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是为了通过回顾《大公报》的那一段历史,继承和弘扬《大公报》先辈们的爱国精神,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为中国的繁荣强大做出新的贡献。
《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办。它是中国新闻史和全球华文传媒史上唯一有百年历史的报纸。100年来,它历经晚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几个历史时期,其间还有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在《大公报》的百年历史中,抗战时期是其光辉的一页。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公报》积极进行爱国宣传,以文报国、以笔抗日,发表了大量旗帜鲜明的文章和社评,激发全国人民爱国热情,促进全国上下团结抗日,受到广大读者支持。在整个抗战时期,报社历尽艰辛,六迁其址,甚至有在防空洞出报的日子,但却没有在日寇占领区出过一张报纸,表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坚定的抗战决心。为此,周恩来总理称赞“《大公报》是一份爱国、抗日的报纸”。
《大公报》坚定不移的爱国立场和奋斗精神,为中国报纸在世界上赢得了尊重。194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授予《大公报》该年度最佳新闻事业服务荣誉奖章。
在15日的座谈会上,一批专家学者和老报人分别作了专题演讲,回顾并高度评价了《大公报》在抗战时期的作用。中国著名新闻史专家方汉奇通过大量史实介绍了“《大公报》在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大公报》老报人赵鸿钧就他与他父亲两代大公报人的经历,讲述了“抗日战争中,一个《大公报》人的家庭和命运”。香港树仁学院历史系主任吕元聪介绍了香港在抗战时期的贡献及《大公报》其时的作用。原《大公报》总编辑杨祖坤则分析了《大公报》在抗战时期的社评和新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