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优尼科公司发言人表示,优尼科与谢夫隆-德士古的收购谈判进展顺利,但正式收购程序目前尚未启动
本报记者 许金晶 莫书莹 特约记者 陈之罡 发自北京上海华盛顿
新华社昨天引用美国彭博新闻社的报道说,中海油已决定将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价码提高至200亿美元,从而超过了美国谢夫隆-德士古公司的出价。
中海油的最新出价是向每股优尼科股票支付71.5美元,比谢夫隆今年4月的出价高出10%,也比前一个交易日优尼科公司的股价高8%。
目前,中海油的市值为225亿美元,优尼科公司市值为172.5亿美元。
优尼科公司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发言人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采访时,拒绝对上述报道发表评论。但他表示,优尼科与谢夫隆-德士古的收购谈判进展顺利。他告诉记者,此前谢夫隆-德士古的收购议案已经获得美国公平贸易委员会(FTC)的首肯,这有力地推动了谢夫隆-德士古和优尼科的收购。不过,目前两公司之间的正式收购程序还没有启动,对于这桩收购案,优尼科还需要得到来自公司股东方面的同意。
据接近中海油的人士透露,中海油有望在今明两天召开董事会,以说服公司的4名独立非执行董事支持收购优尼科。
该人士表示,中海油曾在6月14日与发改委就重新竞购优尼科作过沟通,目前中海油在投行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如果得到董事会批准,有望在本周正式提出竞购报价。
美议员要求布什“审议”中海油收购
中海油的收购计划也正在受到美国政界和媒体的关注。日前,两名联邦众议员就此事致函布什总统,要求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全面审议这一收购计划。
来自加州的联邦众议员庞博和亨特上周五致信布什总统称:“美国日益需要将满足能源需求列入外交政策、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考虑范围。当事涉中国时情况尤其如此。”
信中还说:“鉴于中国的国有和国家控股的能源公司在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方面所肩负的使命,我们担心美国公司将越来越难以与之竞争。中海油这样的国有公司可以使用政府的资金,而在自由市场环境下运营的公司却不具备这一条件。”
他们敦促布什总统根据联邦法律的授权,指令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就这一可能的收购案展开彻底调查。该委员会是一个跨政府部门的机构,但是由财政部负责运作。总统可以根据委员会的调查结果,酌情制止收购交易。
本报记者从两位议员的办公室了解到,这份信函并非以议员的个人身份发出。由于庞博目前担任国会资源委员会主席,亨特则是国会军事委员会主席,因此,两位议员实际上是以两个委员会的名义,联手向白宫施压。至记者截稿时,尚未能得到两位议员就此收购案作出的评价。
另外,由于这封信件在上周五发出,周末期间未引起外界关注。《华尔街日报》周一公布这一消息后,一些媒体也开始跟进。其中财经通讯社彭博作出的报道最为详细,CNN、MSNBC、CBS等电视网也引用了路透社等的通讯稿加以报道。这些报道都提到,中海油的这一收购案面临财务和政治上的重大阻力。
不过,美国最重要的两份平面媒体《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周二均未对此收购案作出报道。相反,前者报道了海尔准备收购美国家电公司美泰格(Maytag)。后者则报道了中国准备就纺织品出口施加配额,以及华纳兄弟与Tom.com的合作计划。
错失第一次报价机会
优尼科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在泰国、印尼、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拥有良好的油气区块资源。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连年亏损,并申请破产,在今年1月份挂牌出售。
优尼科挂牌后,包括壳牌、戴文能源公司和西方石油公司在内的国际石油巨头纷纷对其表示出浓厚兴趣,而国外有报道表示中海油计划以130亿美元的价格对优尼科进行收购。
由于优尼科当时的市值还不到100亿美元,中海油的这一收购价格极具竞争性,也被业界认为是最有希望的收购者。但随后,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高企,优尼科股价迅速攀升,导致中海油内部对这一收购有了不同看法。
就在中海油意见还没有统一之时,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谢夫隆-德士古在4月宣布以160亿美元加股票的形式收购优尼科,收购计划包括25%的现金(44亿美元)、75%的股票交换,以及接收优尼科的16亿美元债务。
而中海油方面则因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有不同意见未能参与此次竞购报价。
值得注意的是,在谢夫隆提出竞购报价后不久,中海油的资深独立董事舒爱文便辞职,离开了董事会,辞职原因对外宣称是“身体健康问题”。
舒爱文曾经历任瑞士驻中国、朝鲜、蒙古、伊拉克等国大使,并且为多家欧洲跨国公司、美国团体及慈善组织担任独立商业顾问,2001年就担任中海油国际顾问,2002年晋为中海油独立非执行董事。他在这一关键时刻的辞职让人捕捉到中海油内部关于收购的纷争信息。
舒爱文离职后,中海油在6月7日发布公告,任命毕马威前中国非执行主席及毕马威中国事务委员会委员谢孝衍为新的独立非执行董事。
然而随着美国反垄断调查机构——联邦贸易委员会于6月10日批准谢夫隆-德士古的收购计划,中海油的第一次竞购机会已经失去。由于谢夫隆-德士古在同优尼科的协议中包括5亿美元的违约费,中海油此次再度出手如果成功,就必须向谢夫隆方面支付这笔费用。
收购代价是否过高?
对于中海油的收购举动,投行界似乎并不看好。
大福证券资深分析师梁伟沛表示,中海油为寻求海外油气资源谋求收购本身无可厚非,但目前油价处于历史高位,现在竞购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偏高,一旦参与收购,它必然要通过配售新股来募集资金,这样会导致投资者信心的减退。
“与国际油价高企相比,中海油在股市上的表现还是偏软。”梁伟沛说,中海油的股价跟中石油相比有被拉大的趋势:两个月前,中海油与中海油的差价比例为20%,而现在已经扩大到接近40%。
目前,中海油的市值大约为225亿美元,而其2004年财报显示,中海油现金余额大约为17亿美元,这意味着,如果中海油不配售新股,其主要收购资金必须来自银行贷款。而如果以贷款支付收购款,中海油一年需支付约12亿美元的利息。
在此之前,由于连年参与海外并购,中海油的现金流已经出现趋紧的状况。相关研究表明,2001~2003年,中海油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资本支出比率分别为3.2、1.5、1.9,2004年中期降为0.58,而国际石油公司的这一比值一般在1.5以上。
在负债率方面,国外石油上市公司一般资产负债率保持在25%左右。BP公司将资产负债率的上限设定为30%,壳牌公司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保持在10%左右,而中海油自2002年以来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35%左右,在行业内处于较高水平。
梁伟沛表示,如果中海油的最终竞购价格在130亿~140亿美元左右对公司来说还可以接受,但更高的价格则难以想象。他推测,中海油很可能只是借此作一个姿态,而对竞购成功已不抱太大希望。
但中国能源网CIO韩晓平则认为,与收购优尼科所能获取的油气资源相比,收购价格并不是一个大问题。
韩晓平说,优尼科的资源很大一部分是在天然气上,而中海油在LNG(液化天然气)项目方面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很好地消化优尼科的资源。
据中海油内部人士透露,中海油涉及的LNG项目有7个,广东、福建的项目已经在建,上海、宁波的已经得到发改委批复,而秦皇岛、温州和海南的项目则已经跟当地政府签署了协议。韩晓平认为,凭借其在LNG上的优势,韩晓平认为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后能够比较容易与其进行整合。
“由于优尼科在泰国、印尼、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拥有良好的油气区块资源,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后能够将其在亚洲的资源与中海油原先在印尼和澳大利亚的油田进行产业结构整合,并由协同效应带来成本节约。”韩晓平说。
韩晓平相信,中海油在1999年上市之初市值只有人民币60亿元,而现在资产总值已经达到225亿美元,资本运作、谋求海外并购一直是中海油迅速做大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收购优尼科是值得看好的。
收购遭遇强劲对手
目前,对中海油来说,目前世界排名第四的谢夫隆-德士古是收购优尼科进程中最大的拦路虎。
近年来,谢夫隆-德士古发展势头强劲。去年是谢夫隆-德士古公司庆祝公司成立125周年时,首席执行官兼董事会主席DaveO’Reilly向股东宣布,2004年是谢夫隆-德士古125年历史上发展的最好的一年,净收入达到133亿美元,公司负债从2003年的126亿美元下降到113亿美元。总体股东回报达25.5%,这样,在过去的5年中,谢夫隆-德士古公司股东年平均回报达到7.4%,比标普(Standard&Poor)500强公司在过去5年的平均股东年回报要高。
谢夫隆-德士古首席行政官表示,2004年,公司在能源勘探和挖掘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并希望未来在北美、亚洲、欧洲、澳洲等地进行更全面的石油及天然气勘探工作。
优尼科是全美第九大大石油公司,公司在亚洲地区拥有非常丰富的油气储备。分析人士认为,谢夫隆-德士古一旦收购成功,将进一步拓展其亚洲市场。谢夫隆-德士古预计,合并后的原油产量每天将达到约300万桶,兼并优尼科后,原油产量和储备量增加15%。所以,谢夫隆-德士古对优尼科可谓是志在必得。
虽然中海油是国内三大石油公司之一,但与谢夫隆-德士古相比,还是存在差距。2004年,公司全年销售收入为709.2亿元,利润242.2亿元。截至2004年底,公司总资产为1532.6亿元、净资产830.6亿元、油气产量3648万吨,2002年以来,公司负债率常年维持在35%左右。中海油目前在世界石油公司排名中保持在50位左右,各方面条件与目前世界排名第四的谢夫隆-德士古相比,还有一段差距。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海油”,共找到
385,30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