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张东臣
“中国银行业目前最大的风险是不良贷款、不良资产所导致的信用风险,占70%-80%;由股票、汇率、利率市场的交易行为引起的市场风险,只占5%-10%左右;剩下的10-15%为操作风险,是银行内控、技术支持、人为失误等产生的舞弊、错误或案件导致的。”
6月18日,在发改委体改所举办的“2005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上,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李伏安对当前中国银行业所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剖析,并介绍了银监会对国内银行业风险监管的最新思路。
据介绍,自银监会成立以来,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已从历史最高峰的30%(甚至更高)下降到目前的12%左右。国际上对中国银行业负面的担心明显下降,而且正在逐渐转变成正面的肯定,但这个数字与全球金融业相比仍很高。李伏安说,中国政府和监管部门对中国银行业解决这些不良贷款的能力和决心是坚定的,也是非常有把握的。但前提是,国内的银行从现在开始起,就学会控制和减少制造新的不良贷款。
在控制新的不良贷款方面,首先要加强银行资本对它信贷扩张的约束,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资本金充足率的要求。其次,要提高银行贷款发放、审批、不良贷款收回及管理的尽职尽责要求。既做信贷人员又做信贷风险管理人员的状况必须得到彻底改变。目前,银监会已经出台了相关的尽职尽责的指引和要求,很多商业银行正在加紧落实,有的还建立了引咎辞职制度。下一步还要继续深化银行的内部改革,提高其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水平。在银行业内部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合规的操作和管理文化,增强决策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更多以市场的方式处理不良贷款。
外资银行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资产份额只占2%左右,今后银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扩大外国投资者对中国银行业参股比例,引进新的竞争者,鼓励他们成为有效竞争者,通过竞争促进提高。要通过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大战略投资者在管理过程中的分量和作用,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提高银行的资本约束的力量。
银行业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提高银行为企业、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效率。从银行业发展的前景来看,中资银行的网络优势、资本优势、客户优势会成为其主要竞争力,而外资银行的竞争优势则体现在技术、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国内银行要进一步巩固传统业务,提高新业务的服务能力,包括银行卡、抵押贷款业务、个人理财业务、银团贷款业务以及一些非常有潜力的现金管理,托管、票据业务等,逐步淘汰和减少那些过去给银行带来低效益甚至损失的低端业务。
李伏安强调,中国银行业的外部环境亟待改善:一是宏观的经济环境。国企改革如果不能按照计划顺利推进,不能有效管理好自身的风险,银行也很难控制风险。二是法律环境。如果不能提供可预期、可控制的法律环境,银行也很难有效发展。这包括当前正在修改和讨论的《破产法》、《物权法》、《公司法》以及会计、税收等方面的法律制度。三是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如果制订了法律,最后执行或市场的交易结果仍然是可以轻松地抵债、赖债、逃废债,不仅得不到惩罚,而且得到好处的话,银行业也很难发展。
在过去的20-25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90%以上都是靠银行间接融资的方式来支持的。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和外部的经济改革的负担转嫁到银行,这两个是互相交叉影响的。这是导致中国银行业风险积累的主要历史根源。
虽然这几年中央和国家做了很多的工作来改善中国金融体系的融资结构,但是银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局面短期内很难改变。下一步改革的方向是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鼓励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交叉发展。大力支持债券市场发展,包括可转债、金融债、金融债、政府债、次级债以及证券化等产品,银行业也会走向金融控股和跨业经营的新型模式。
李伏安说,银监会除了把主要目标放在解决不良贷款的信用风险上,同时对新兴的市场风险和最近以来发生较多的操作风险也给予特别关注。在市场风险管理方面,要学习和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引进国外一些咨询机构和风险管理的技术支持机构,帮助国内银行提高对市场风险的计量和管理的能力。对于操作风险的监管,银监会的基本思路则是“管法人、管风险、管内控和提高透明”。银监会的任务是促使商业银行建立风险监管机制,对其内部监管机制和监管能力进行评估,提高商业银行的透明度,促进存款人、借款人、投资银行等市场各方对其进行监督。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国银行业”,共找到
73,169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