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内外关注的三峡百万大移民工程,最早是由湖北省宜昌市于1992年11月15日率先拉开序幕的。12年来,宜昌市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累计搬迁移民4.06万户、12.5万人,完成移民工程1000多项。与此同时,宜昌市对三峡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贡卫华 ★王道新/湖北宜昌报道
移民一直就是三峡工程的关键问题之一,长江三峡工程水库淹没的重庆至宜昌之间,长江干支流两岸人口稠密、城镇众多、经济繁荣,是三峡地区的腹心地带。因此移民工程的论证工作难度很大且有交叉。移民工作能否做好,关系到库区人民的切身利益和今后库区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并涉及工程的经济可行性。
湖北省宜昌市地处三峡工程坝区库首,承担着坝区征地搬迁和库区移民安置的双重任务。据宜昌市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述军介绍,三峡工程全部征用和淹没的宜昌市陆地面积是100.5平方公里,涉及3个县、22个乡(镇),移民总人数为13.6万人。其中,要搬迁秭归、兴山两座县城、12个集镇、8个场镇,迁建各类企业234个。
“一建三改”创“生态家园”
据相关资料显示:三峡工程截止2004年11月底,累计完成搬迁安置移民96.55万人,占规划搬迁安置人数的85.4%。在宜昌所辖区域也已完成12.5万移民的搬迁安置工作。
“移民不是特殊公民,但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为三峡工程贡献的最多、牺牲的利益最大。作为移民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我们要保证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宜昌市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吴述军对《中国经济周刊》说,这也是移民局最重要的任务。
按照计划,宜昌辖区必须提前1年时间完成156米水位(汛后库区蓄水水位)以下的搬迁任务(原规划在2007年10月完成)。涉及搬迁人数3000人,拆迁库区农村房屋4.6万平方米。移民主要分布在秭归县、兴山县和夷陵区。由于库区水位上升,还要新开辟一条通往兴山新县城的宝峡公路,全长16.2公里,这是一条通往兴山县的“生命线”。
面对搬迁后的新环境,新移民不论是在生产还是生活上都有很多不适应,更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做一名合格的移民工作者,就是要真正了解移民的所想、所需、所求,切实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移民管理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从点滴入手,诚心诚意为移民办实事。”吴局长在回顾近几年移民管理工作时说。
去年,宜昌市点军区联棚乡的一个移民居住点,集中反映了“烧柴难”的问题。这个问题迅速得到了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宜昌市委副书记乔余堂和副市长张为民专门对“烧柴难”问题进行调研,召集市移民、农业、能源办等部门进行专题办公。并以此为切入点,酝酿出一套“生态家园”的帮扶计划:在点军区275户移民中试点推行“一建三改”工程(建沼气、改厕、改厨、改栏)。该工程的核心是由移民部门拿出部分资金,农业部门拿出部分资金,对完成“一建三改”的移民户,经检查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将帮扶资金按户补偿到位。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试点区275户移民全部完成了“一建三改”。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移民“燃料问题”,而且带动了移民的养猪业和种植业发展。
记者在当地了解到,有的移民户养猪年出栏50头以上,柑桔种植300株以上,有80%的柑桔树已挂果。“一建三改”有效地促进了移民养牲畜、用沼气、种柑桔“生态链”的形成。随行采访的宜昌市移民局谭帮庆科长介绍:“仅‘生态家园’一项,就能直接给移民每户每年带来近5000元的经济效益。‘生态家园’试点成功,受到了移民群众普遍称赞。移民局还决定筹集近500万元资金对全市4630个移民户全部实行‘一建三改’,并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全部改建结束。
因地制宜调整扶农举措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移民耕园地周边有大量的被抛弃的蔬菜大棚架,问其原因,谭帮庆解释道:“我们的初衷是想让移民仿效当地村民种植大棚蔬菜,并一厢情愿地给移民购置大棚架、传授大棚技术,结果没能成功。后来我们在与移民群众促膝交谈时才发现,他们不习惯种大棚蔬菜,在搬迁前这些移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依靠柑桔,并且都有一套栽培和管理柑桔的看家本领。问题的症结找到了,我们移民工作思路迅速作出调整,并及时从外地农业科研部门引进了在本地少有的优质柑桔,让移民群众全部种上,这一举措得到了移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配合。”
“移民干部的确为我们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我们心中都有一本账。我们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一位移民对记者说。
在伍家区南湾村云盘岗上,伍家区移民局局长熊毅向记者介绍:“这里有17户移民,由于耕园地不足,我们联合土地、农业、水利共四个部门,筹集了70万元资金,集中地对云盘岗坡地进行梯田改造,并配套了标准提水设施,以保证旱年地不旱。”熊毅指着岗顶的一排建筑物说:“这就是我们为每一个移民户建造的看果棚和囤水池”。南湾云盘岗上的110亩梯田,现已全部栽上了优质柑桔苗,据介绍,这些杂柑苗在三年后将全部见效益。
经过了这些事情后,吴述军也总结出了经验:“随着形势的变化,移民工作也要不断调整思路。”他向记者介绍说,“结合宜昌实际和移民劳动技能特点,我们的工作实现了两个根本转变:一是将移民搬迁安置为主向移民安稳致富为主转变;二是将生产性安置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移民工作总体思路要围绕‘抓搬迁、调结构、安后扶、保稳定、奔小康’来进行。其实,要想移民真正把心稳住,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好生产资料问题,特别是耕园地问题,要结合移民已掌握的劳动生产技能,让他们的特长和才智充分地发挥出来,以达到安稳致富的目的。”
“五大工程”情系移民心
“五大工程”是宜昌市移民局新推出的实现移民安稳致富的工作目标。“五大工程”是指农业产业化工程、耕园地配套改造工程、生态家园工程、移民培训工程和扶贫帮困工程。“五大工程”的出台,使移民管理工作的目标更清晰,思路更明确,任务更具体。
“只有与移民群众心连心,在思想感情上与移民群众融为一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移民的心愿,满足移民的需求,维护移民的利益。进移民门、交移民友、听移民言、知移民情、暖移民心、解移民难、助移民富,对移民工作者来说,不仅要说到想到,而且要做到。”吴述军对近几年的移民工作深有感触。
今后,宜昌市将围绕“五大工程”开展移民工作,在库区、安置区改造耕园地3015亩,调整产业结构4100亩,其目的是通过大力度的产业结构调整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让移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安稳致富的希望。
在实施移民培训工程中,各县市区移民局与劳动社会保障局成立了移民培训中心,对移民实行免费培训,对培训合格者,优先推荐就业,并计划培训移民40000人次,并提出争取每一个移民户至少有一个就业岗位的目标。
在实施扶贫帮困工程中,全市所有移民干部必须保证一个以上的帮扶对象,“帮扶一个特困户,联系一个科技户,走访20个移民户,”并建立帮扶档案,使扶贫帮困达到1500户。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建设10个种植、养殖专业村,扶持100个种植、养殖专业户,100个农产品加工、营销大户带动移民发展生产。用真情温暖移民的心,用行动帮移民脱困致富。
吴述军局长介绍说,宜昌市移民工作今后的目标就是坚持“五大工程”建设,全面开展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通过后期扶持,要使移民在今后前五年达到当地农民的同等生活水平,后五年要与当地农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目前,宜昌市正在着手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而且湖北省政府已决定在年内组团赴广东帮助宜昌市招商引资,以进一步扩大安置坝区移民就业——这次活动被冠名为“光彩事业宜昌行”。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五大工程”,共找到
45,692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