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炼业内外部产业链的整合发展是国外同类企业无法竞争的独特优势
作者:淡云鹏
一家非常著名的上市公司曾经有一句鼓舞人心的主打广告词——以发展民族产业为己任。虽然从汽车到电视机,很多企业家都信誓旦旦打过民族的旗号,却只是一种功利性的营销策略。真正的民族产业应该是别人无法模仿的,具有本土文化内涵的优良特质,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企业。
现在,让国人感到欣慰的是,当全球化浪潮日盛于中国市场的时候,本土企业开始真正扛起民族产业的大旗,彻底融入全球市场,不断进行资本的流动与融合,在面对跨国巨头的竞争中奋力拼搏。仔细审视这种竞争的抗衡,从深层次来讲,民族产业依据的优势主要集中于三个层面:独特资源的拥有状况,产业链和产业价值链的整合程度,产业的成长性。这三个方面决定了民族产业优势的现状和前景。
资源的独占优势
所谓独特资源优势,从上榜企业中不难看出,主要是自然资源的独占、专有技术的独有、传统工艺、政府的政策保护等。资源的独占本身就会形成产业壁垒,但仅拥有自然资源,缺乏资源转化的核心技术,或者资源转化的成本较高,那么,也不能形成独特的本土产业优势。就如我国的钢铁产业一样,虽然曾经在国家支持下获得大力发展,但高端钢材在质量指标上与国外一些企业如日本仍然存在差距,难以在高端市场形成整体的产业优势。这种状况随着国内钢铁企业的技术革新,加上资源的独特优势,才形成了今天的局面。再如,高速公路产业首先是依赖对于高速公路资源的拥有为基础,当然还要有专业的管理技术。虽然很多国际知名金融企业已经进入我国,但是由于政府的保护,本土电信产业和银行金融业仍然在该市场呈现垄断地位。而独有的传统工艺则是像以贵州茅台为代表的产业类型,这些历史悠久的知名酒企业正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从而形成了长期的品牌优势,国外同行很难挤进中国高端白酒业。当然,传统工艺型企业要想保持长期的本土优势,也要不断创新和深度营销。
民族产业链优势
产业链的整合程度是通过上下游产业的整合,优化产业链的运营效率,并通过规模化发展,降低产业协作成本。产业链的整合又有内部整合和外部整合之区别。内部整合是企业通过集团化发展和企业兼并,拥有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通过规模化和主副产品的深加工或再利用,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而外部整合则是通过产业间不同企业部门的战略合作和联盟来实现的。譬如上榜企业中的一些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向上与资源拥有型矿产企业或煤矿企业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拥有自然资源;向下联合交通储运企业,以及与主要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并通过兼并实现生产必需的原料(焦炭、煤气等)自给自足,形成了一个内外部产业链整合发展的关系,这是目前国外同类企业所无法竞争的独特优势。
持续发展优势
本土产业的成长性和扩张性则是从产业优势的持续性上来衡量本土产业的竞争力。所谓的成长,即是在现有市场中,本土产业在本土市场的成长能力。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居民消费力的进一步扩大。例如,国民对于汽车的需求就会推动汽车产业以及钢铁、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随着入世后,关税壁垒的消失,让国内汽车行业面临着同国外品牌汽车相抗衡的局面,如果中国本土的汽车厂商不能在中高端市场形成完全的技术和营销优势,势必面临市场被国外企业蚕食的局面,而使本土企业在短期内不能形成可抗衡的产业优势。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看到以奇瑞为代表的一部分本土汽车制造商正在加大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投入,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再来看看2004年的手机市场,由于我国企业在技术和营销方面不能占据价值链的主导,而使本土企业在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巩固现有市场,并能随产业的成长而成长,需要本土产业既要能维系现有产品的市场地位,也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获取产业成长后的更大份额。
从以上三个指标来衡量本土上榜企业,可以发现我国本土产业实际上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在技术拥有和国际化发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在资源优势方面,以自然资源的独占、政策保护者的产业包括黑(有)色金属、石化、煤炭、电力(电力设备)、电信、银行等。而以专有技术、品牌获得独特资源的尚不多。技术和品牌也是我国诸多产业成长的瓶颈所在。贵州茅台则以传统工艺优势获得强势品牌的资源优势,成为我国高端白酒业的代表。在产业链发展方面,上榜企业多是资源整合的佼佼者。而在产业价值链发展方面,如深万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在技术创新和营销方面已经建立了优势。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一些特定行业如房地产等受政策控制,但仍有相当的市场空间,以及国内固定资产建设和城市市政建设的需要,也会促进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继续成长和走向成熟。而在国际化市场拓展方面,中国民族企业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附文1:文化成就行业壁垒
堪称中国第一酒的贵州茅台与法国白兰地、苏格兰的威士忌并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实际上,单凭茅台超过21OO年的酿酒历史就足以傲视群雄。
从1951年至上世纪末,茅台酒一直以计划生产和批条出厂为主,年产销量不足全国白酒总产量的1‰以及名优白酒总产销量的1%,在国内白酒市场的占有率只有9.1%。
于是,2001年8月,贵州茅台选择了上市,试图借用资本的力量重塑茅台品牌,并开始推出每年价格递增10%的高档年份酒系列。这样,产量与价格同步增加,成为贵州茅台新的利润源泉。
酒文化是任何一个探究中国文化的人都不能轻易逾越的元素,贵州茅台拥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传统技术优势。茅台酒属于酱香型白酒,在特殊工艺要求下产品很难大批量生产,通常产量只有数千吨,且生产周期长,酒龄至少在5年以上才能出厂,正是这种工艺决定了茅台酒的品质。在其酿造的自然环境系统中,最特殊的、对茅台酒不可复制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其微生物环境。特定的地理历史条件造就了茅台酒的“唯一性”,其酿造地也受到原产地域保护。
茅台酒厂从1951年建成投产至今,每年产量从720吨发展到7300吨,资产总额由1.2万元升至50多亿元,增加了40多万倍,取得了令人吃惊的甚至是超常规的成就。
但茅台人并没有满足,投资18.5亿元人民币大规模扩建茅台酒新生产区,预计在5年内,茅台生产能力达万吨以上;并斥资3000万元人民币完成对河北昌黎长城葡萄酒公司的整体收购。
茅台人显得很自信。品牌的价值需要全方位地挖掘利用,真正的民族品牌辐射能力需要在新的领域不断充实和证明。
附文2:扩张能力的缺失
中国的民族企业在扩张性特别是在国际竞争中,拓展海外市场的能力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扩张性是在本土市场饱和,处于成熟甚至衰退期,向海外市场寻求再发展机遇的能力。我国的彩电产业虽然已经处在产业发展的成熟期,但是相比韩国的三星、LG,日本的索尼、松下等,我国的海尔、海信、TCL、长虹等一批本土优秀的家电企业却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中,困难重重。缺乏国际化人才、缺乏国际化管理体系和制度、对文化差异的把握能力差等等,都让我国的民族企业还处在一个海外市场开拓的初期阶段。但是面临国内彩电市场的饱和,我国本土彩电制造商只有开拓国际市场,走国际化发展道路,才是取得竞争优势,巩固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民族产业”,共找到 284,174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李淑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