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海油公司提出以185亿美元价格竞购美国优尼科石油集团时,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第一案”。这样一项计划可以被看成是中国对外投资的新方向。根据Th om son F i-n an c ia l的数据,若中海油收购计划成功,今年中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价值将达到200亿美元,轻松超越去年区区23亿美元的记录。 但是,对中国人而言是经济方面的事情,在美国人看来就不那么简单了。用《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报道标题就是“中海石油竞购之举触动华府神经”,此举可能会在华盛顿引发一场政治纷争。 美国能源部长博德曼表示,如果中海石油出价需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审查;美国共和党议员潘伯和亨特请求布什政府对中海石油的竞购进行审查,可能的话否决中海油的出价;艾奥瓦州共和党议员格拉斯列表示联邦议员们尚未准备好如何评价中海石油新的要约,但如果中美间出现更大的贸易争端,美国最终可能申诉到世贸组织。 由于“经济事件”在部分美国人看来是“政治事件”,作为中国最为国际化的企业之一,中海油不仅在并购过程中聘用了国际知名的财务顾问、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而且还聘用了一家最好的公关公司为他们“摇旗呐喊”。 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表示出价是“友好的”,表示“愿意将加州联合石油美国油气田开采的大部分或所有石油和天然气在美国境内销售,并将设法尽量保留加州联合石油目前的雇员”。傅成玉甚至淡化处理了国家利益在中海石油的战略中所扮演的角色,表示收购只是基于商业利益考虑。 对于中海油目前在收购优尼科过程中遇到的政治问题,笔者认为经济因素将会压倒一切。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关系正在变得愈发密不可分,单纯用经济因素考虑问题符合双方的长远利益。其实,大部分人都明白这样的道理。 首先是在中海油收购案中,大部分美国政府的决策官员在对待媒体提问时出言谨慎,他们显然不愿意让政府过多的参与到私人公司的并购案中去,影响市场经济的自由性。布什政府的官员们表示,美国应保持开放的经济关系。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则提醒美国国会,“美国在推动全球市场开放和公平贸易方面担当有特殊角色”。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提醒“在针对中国采取行动时不要轻举妄动”。格林斯潘在国会听证会上就中国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发表讲话时说:“我们不应由于重走保护主义的老路而将自己的未来置于危险的境地。”同时,格老还表示:“限制中国进口将降低美国生活水平”,他敦促立法部门让金融市场来解决美中贸易不平衡问题。 美国企业界也在推动进入中国市场。埃克森美孚的首席执行长雷蒙德表示,美国否决中海石油的要约将是一个大错误。“你必须要有自由贸易,如果横加干涉的话,最终我们所有人都将为此付出代价。”美国企业担心华盛顿的强烈回应将有可能导致美国在泛太平洋地区遭受代价高昂的打击。 笔者相信,积极因素会压倒一切还因为另外一则消息:一项全球观点调查表明,“中国在全球受欢迎程度的竞争中决定性地压倒了美国”。 一个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佩尤研究中心近日公布了16个国家的全球态度调查,调查得出结论:尽管人们对中国日益增大的经济影响力感到担心,但是中国在这场“选美比赛”上在多大程度上击败了美国。这被研究者称为“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中国获得了11个国家高于50%的好感评级。法国、德国和日本获得了13个国家这一水平的评级。美国在6个国家获得最差评价。在接受调查的7个欧洲国家中,只有波兰对美国的好感度超过中国。在英国,65%的回应者对中国有好感,相比对美国有好感的比例为55%。中国在法国赢得了58%受访者的好感,而美国获得了43%。 笔者相信中国形象的崛起来源于经济的崛起。因为,欧洲大部分人不希望中国成为美国那样的军事强国,印度赞成和反对这一点的人数大致相等。 尽管总有“中国产品冲击当地产业”的抱怨,但是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还是给更多的世界消费者以好处;而当中国巨大的市场在越来越多消费来自世界各地的产品的时候,外界对于中国的好感还会更多。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海油”,共找到
351,64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宇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