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树铎
不拉闸限电,不知道电力奇缺;油价不涨,不知道石油的珍贵!能源的紧缺正在促进形成节约型社会!
按照国际上的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后,该国的社会将进入由生产型、温饱型向享受型转变的转型期。 我国已经进入这一阶段,社会转型带来的结果是各种资源的紧张,并会因此而造成一系列社会和经济问题,我国在社会转型期内正在遭遇全球性的资源涨价,或许这是一种“幸运”,有人说,假如没有油价上涨这种国际因素,我们也许不会这么快就明白建设节能社会的深远意义,那么,到底怎样建设节约型社会?如何才能实现节约型社会?
刚刚结束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建设节约型社会国际研讨会”正是探讨这个问题的。出席论坛的有国务院高官、国家相关部委的领导以及企业家和专家学者,还有众多有国外的企业家、学者,无疑把这一话题推向了相当的层面。
中国资源“浪费”的现状堪忧
在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图文并茂”,用相当精确的数据“描述”了中国目前资源利用情况。
首先,资源利用率明显较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这表现在,目前八个主要耗能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的73%;粮食作物的平均水份生产率为1公斤/立方米左右,仅是发达国家的一半;矿产资源回收率约为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节能居住建筑仅占全国居住建筑的3.5%,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候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
其次,近年来资源需求增长加快,资源约束矛盾不断加大。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矿产资源总量虽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量居第53位,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到2003年将列入严重缺水国家。
第三,环境严重污染,并没有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造成了高昂的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并对公众健康产生较为明显的损害,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3-7%;目前环境透支的情况相当严重,二氧化硫的环境容量为1200万吨左右,到2010年、2020年,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二氧化硫的排放总量将可能分别达到3100万吨、3900万吨。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出路在什么地方?
冯飞给出的答案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将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长期战略,将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新时期的基本国策;其次是要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循环经济这些核心环节;第三是建立经济激励机制,形成长效机制;第四是推动技术进步,鼓励技术创新。
如何推动节约型社会?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主要是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来论述我国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从而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地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张说,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为宏观管理及决策提供翔实的数据支持,无疑会对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用”和“可操作”是张为民在演讲时使用最多的词,他用一句话概述了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那就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据张为民透露,从今年4月份开始,国家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循环经济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国家发该委、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以课题的形式共同完成,课题组由有关部委工作人员和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完成,最终的成果将以研究报告的形式于今年年底完成,经有关和部门和专家学者论证评估后,明年开始进行试点。
张同时强调了一点:研究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困难大、挑战性强。
如果说循环经济是从经济理论的角度来构建节约型社会的框架的话,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工的演讲则从经济和社会更全面的角度阐述了北京市的做法。
张工举例说,北京是中央所在地,政府机构数量居全国之首,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政府机关建筑单位面积年耗电量约为80-100千瓦时,市居民住宅的3-6倍,人均耗电量是居民的7倍,行政机关人均用能1.8吨标准煤,是全市人均生活用能0.47吨标准煤的4倍。张说,如果从小事做起,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方气,则北京全年能节能8%左右。
据悉,北京已经出台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规划纲要及2005年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了节约降耗的总体目标:到2010年,能源利用效率从36.5%达到40%, 万元GDP能耗从1.33吨标准煤,优质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从72%提高到80%,当然,还有城市再生水回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工业废弃物利用率和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等一系列其他的数据。
在论坛上,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寻寰中通过自己的多年工作实践来阐述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寻的观点是,对普通民众来说,建设节能型社会应该从我做起,我们都应该认识到,无论自己收入多少,职位高低,节能是大家共同的社会责任,更是事关国家当前发展和子孙后代的大事,每一个人都责无旁贷。
专家们也一致认为,政府是社会发展主导者,政府应该首先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自身的行为做起,把节能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与建设和谐社会结合起来、与科学的发展观结合起来认识节能问题,用经济和行政的手段来推动节能型社会的建设,只有这样,建设节能型社会才可能成为现实。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节约”,共找到
2,848,589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魏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