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放 为何我就那么没主见?
王小姐在一家外企工作,平时工作繁忙,经常要加班。有朋友推荐她购买一份健康险,一旦自己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保险就能提供医疗费用保障。王小姐觉得朋友的推荐的确很有道理,但对于保险险种却不是很了解,就想咨询她最信任的几位朋友,自己到底应该投保哪些险种。
可是这几位朋友都推荐他们各自喜爱的险种,王小姐面对众多险种,真是眼花缭乱,一头雾水,难以分清到底哪种保险更适合自己。脑子里念着某险种挺不错,可心里却想着另一种险种更适合自己。都是朋友们竭力介绍的险种,王小姐觉得不能推辞朋友们的好意,“头都大了”。
就在反复挑选险种期间,王小姐却始终没有购买保险,她既怕购买某款险种就会对不起其他朋友的殷勤介绍,又担心购买另一险种,其他朋友会怪罪自己没有选择他所推荐的险种,会对彼此友情有负面影响。
直到有一天,王小姐因为工作操劳过度病倒了。这时她想购买保险已经来不及了,所有医疗费用不得不自己承担,王小姐躺在病床上抱怨:“为何我就那么没主见,不早下决心购买一款保险呢?”
热点争议 选险种不等于选人情
本案的争议热点在于,王小姐面对众多险种难以作出独立性的抉择,因为王小姐觉得每一份由朋友推荐而来的险种背后,都凝聚着一份深厚的人情。
无论选择哪一份保险,都会不可避免地伤害某些朋友的感情,王小姐觉得自己绝对不能做出这样“伤害朋友感情”的事情。
所以王小姐面对众多险种,就好像面对众多难以割舍的人情,选择险种就像是在选择人情一般。无论选择哪份保险都会伤害到其他朋友的感情,这都是王小姐不愿看到的,可事实是又不能采取均衡主义,全买这些朋友推荐过来的险种。王小姐自然就无从选择,只能拖着不买,导致最终身体累倒成疾时还没有买保险,只能自己承担医疗费用了。
其实,王小姐之所以没有购买保险的最实质因素在于她缺乏主见性,凡事自己都拿不定主意,需要依赖别人的意见,以给自己做出决定提供理由与“动力”。而一旦朋友给出的意见众多时,却又不能根据自我的实际情况在朋友们的推荐意见中进行筛选,并作出自主性的最终选择。
朋友的推荐只是种意见,真正在众多意见中进行筛选,做出最终抉择的还得依靠自己。就像诸葛亮给刘备提出计谋,真正作出抉择的是刘备。但王小姐却把意见与人情划上了等号,就好比把意见视作了“命令”,自己要是采纳每位朋友的意见,就好像是在伤害其他朋友的感情,可是那么多朋友的意见,王小姐真能做到面面俱到吗?
其实朋友给予的险种推荐也是为了让王小姐能够在更多的险种选择中,找到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险种。而王小姐显然因为自身缺乏自主性抉择,又把每份朋友推荐都看作人情与“命令”,不知道究竟该选择哪份险种才能平衡这些“人情”,直到病倒时都没有购买保险,自己只能承担医疗费用,这都是“自己缺乏主见”惹的祸。
王小姐的性格比较符合依赖性女孩的心理特征,这类女孩倾向于以别人的意见作为自己意见,她对于某些好朋友的意见看得特别重,甚至于朋友的意见在自身心理地位上远远高于自身的意见;一旦朋友的意见过多,很容易因为要顾及每位朋友的意见而难以面面俱到,无法取舍,失去购买保险的及时性与主动性。
深入思考 买保险切忌“明日歌”
笔者记得《明日歌》中是这样写的:“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些话在告诫我们今日事今日做好,不能拖到明日。
可是为何我们总是会把有些事拖到明日呢?除了惰性,还有缺乏主见。
在保险上缺乏主见,就不能自己为自己提供最大限度的保障。正如王小姐,如果她能够及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抉择,及时购买某款保险,那么现在躺在病床上的王小姐就不必自己掏腰包支付医疗费用,保险早就能提供她所需要的医疗保障了。
缺乏主见的根源在于,有时我们自身的心理性格渴望别人为自己作出正确的决定,省下自己的“脑黄金”。还有就是在作抉择时考虑最多的是别人的意见与推荐,而不是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真实需求,甚至在作出抉择时把某位朋友的推荐与不可推辞的“人情”联系在一起,放在自己真实需求之上。于是作抉择就像是在选人情,很多好友的人情都是不能推辞的,面对着这么多不能推却的“人情”,日日夜夜思考着该怎么做才能十全十美,就只能把选择不断地留给明天。
可是天有不测之风云,您就能保证明天不会遇到任何意外吗?王小姐的案例就给我们一个清晰的教训:把购买保险的行动留给明天,把购买险种看作是在选人情,那么自己的切身利益就得不到及时的保险保障。
购买保险应该要有自主性,毕竟这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利益保障,绝不是任何人情所能替代的。其实最正确的做法是认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真实需求,果断出击,主动及时购买保险,让保险来保障自身的切身利益。绝不可以重蹈《明日歌》的覆辙———把买保险的行动永远留在明天。
人情并不体现在您面对朋友们的险种推荐时的瞻前顾后,而是体现在当您发生意外后,朋友们对您的照顾与关心上。古人云“患难见真情”,其实王小姐朋友们的“真情”早就体现在王小姐选险种“犯难”时给她的险种推荐上。如果王小姐真要“还人情”,就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与真实需求,及时购买一份保险,而不是把选险种变相“升级”为选人情。
主持人 关注保险“拿来主义”
购买保险时,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一文中所倡导的“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其实鲁迅先生提出要“运用脑髓”,就是要求我们在购买保险时要多思考自身的实际情况与真实需求,做到所选择的险种能够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与长远生活需求。
“放出眼光”就是鼓励我们在购买保险时也要多征求别人的意见,多吸取别人的经验总结与险种推荐。毕竟个人在思考与选择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某种局限性,多一个人帮助就多一份力量。
自然亲朋好友在为自己买保险出谋划策的同时,也将自己很多思考不周详的方面做出了及时的补充,使自己购买保险的立足点更全面更周详,如明确购买保险时最需要关注哪些要点,哪些险种是必须要买的等等。
“自己来拿”就是自己在吸取亲朋好友的意见后,对自己购买保险的方案做出及时的调整与改善,独立自主地作出最终的选择,并将这种选择及时地落实到行动中,尽快让保险保障我们自身的切身利益。
很多人在购买保险时其实都在“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方面都做得相当成功,但就是在“自己来拿”方面做得不够坚决。正如王小姐案例的教训,由于王小姐在“自己来拿”方面做得不够坚决,自然“运用脑髓,放出眼光”也就成为无用功,那么最终当自己发生意外时,只能由自己承担所有医疗费用,保险也就爱莫能助了。
所以在购买保险时,“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尤其是“自己来拿”,它是购买保险的最关键一个流程。没有它,前两者便是徒劳的;没有它,自然也就不能让保险为您提供最全面、也是最适合您实际需求的保障了。
周女士(房产业):购买保险时我会征求家人的意见,但有时我也挺害怕那些保险代理人的,因为他们把保险说得太好了,我有点不相信,但回过头来想,他们的确说得有道理。但我并没有全采纳他们的意见,因为我更信任家人的意见。如果到最后我要决定购买哪款保险时,我会自己做主的。
谢小姐(广告业):我买保险基本上就听我朋友的,她们觉得哪款保险好,我就选择哪款保险。否则她们会生气的,怪我没有采纳她们的建议,就像是在伤害她们的感情。我也就顺着她们买份保险吧,反正买保险都是对自己有利的。
吕小姐(IT业):我购保时会听听我家人的意见,基本上是由我母亲为我作决定的,因为母亲是我最信任的人啊。尽管有些时候保险代理人说得很中肯也很有道理,为我设计的保险险种也是很适合我,但我还是要问问我母亲,我母亲说哪些不好,我就不投哪些,因为我母亲见多识广,应该把任何情况都考虑进去了吧。
张先生(证券业):我购买保险时也没问别人,就自己做了决定。至少买保险是我自己的事,关系到自己的切身利益,还是自己做主吧。而且我的朋友也不大了解我的全部实际情况,可能在给我意见时和我想获得的帮助有所偏差,还是不麻烦他们了。免得到时我不采纳他们的意见,他们不高兴。
钱先生(制造业):我购买保险时询问过我妻子,但是我却没有采纳她的意见,我觉得她有点妇人之见,劝我买些投资连结险。但像我这样从事制造业的,整天面对着机器,总觉得还是买些保障性的险种吧,万一我出什么意外,家人还有个照应。所以我就自己决定买了份意外险与医疗险,还为儿子买了份教育险,一切都是我自己做主的。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保险”,共找到 20,031,861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骆祖金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保险",共找到
29,108,166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