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新闻发布会,牵动着市场所有人的心。因为这是自1992年中国证监会成立以来首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再加上目前股市极度萎靡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正推到节骨眼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高调出现,无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当天的沪深两市大盘对此也飘红“股涨”,期待着传说中的“利好”,可是尚福林并无多少“新意”的讲话内容令市场为之失望,而让财经记者们惟一兴奋的就是他告诉市场,将不再进行第三批试点,第二批试点之后就直接进入全面推进的阶段,于是6月28日的股市低开低走。
对于尚福林如此高调的举动,虽然表明了中央政府和国务院对于中国股市改革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决心,但最终还是辜负了投资者的期待。
那么目前市场究竟在期待什么呢?
在笔者看来,市场期待的首先应该是如何挽回投资信心,并如何提升股市的财富示范效应,改善只投资没回报的尴尬局面;其次是股市如何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并如何将长期困扰股市前行的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好,而非目前这种只顾目的和结果,而不重改革过程和改革方法对错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另外市场和投资者原本以为证监会已经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了阶段性总结成果,或者需要向外界高调公布。
可是实际的情形却不如人意,让投资者失望。虽然尚福林在答记者问中用了大篇幅的语言来解释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必要性,坦言股权分置问题作为历史遗留的一个制度性缺陷,在诸多方面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称“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是万能的,但不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则是万万不能的”。
可是尚福林在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试点的节骨眼上,仍然在大谈其必要性,而忽略具体执行过程的方法对错得失,以及目前采取的对价方案是否符合改革的总体趋势?有无侵害流通股股东的权益?采取目前这样的“对价补偿”方案究竟对谁有利?等等。这些让人最为关心的问题都忽略而过。
尚福林分析说,股权分置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形成合理的股票定价机制;影响证券市场预期的稳定;大股东不关心上市公司的股价变动,流通股股东“以脚投票”形不成对上市公司的有效约束,使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不利于国有资产的顺畅流转、保值增值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制约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和产品创新等。
对于股权分置问题的危害性,诚如斯言,可是采取何种巧妙的措施来执行是最大的困难,而且在既定的目标“全可流通”的情形下,究竟能否改变不合理的定价机制?能否改善大股东一股独大,贻害小股民权益的行为?能否改变“以脚投票”的局面?对这些市场关切的问题,缺乏充分的诠释,而只是一味呼吁加速改革。
笔者担心,若这样一味的呼吁速战速决,而对改革本身缺乏充分论证和总结,改革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新老划断”的去融资、去发新股搞扩容,并用“壮大再壮大”的发展速度和结果来掩盖更多的问题及矛盾,将来导致股市更大问题的暴露,迅速实现“全可流通”之后,大股东一股独大、公司治理混乱、“以脚投票” 等诸多问题依然存在。另一种担心就是到时流通股和非流通股股东持有股票的不同成本,使得股市整体的价格机制扭曲,导致市场进行重新界定价格和价值的标准。因为流通股股东曾经付出高价在二级市场购得了股票,而非流通股以前的出资低于流通股,若再加上目前付出的这点“对价”成本就换来得新流通股,其成本远远低于二级市场购买者的“原始流通股”成本,于是高买的“原始流通股”必须要依靠高卖来获利的价格体系,彻底会被“非转流”的新流通股击跨。
目前采取的“分散决策、协商解决、分类表决”措施,从大的方针上来看,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是不顾及分散决策过程中的执行方案和执行细节,以及将来带来的负面后果,仓促地将非流通股简单的转化为流通股,用简单的“对价”换流通,不但没有尊重历史,也没有尊重流通股股东的感受,这样即使“全可流通”,仍不能挽回投资者信心,股市困境并不会因“全可流通”就能彻底转变。
更何况股权分置问题的产生,正如尚福林所言:是源于早期对股份制的认识不统一,对证券市场的功能和定位的认识不统一,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还处在早期阶段,国有资本运营的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通俗的讲,中国股市开设之初的目的只是为了国有企业融资解困,只是单一的融资手段定位,并且在这十几年来只是一味的强调融资、扩容,而忽略了股市投资和资源配置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市场手段,也忽略了投资人的感受和上市公司的治理,于是形成目前中国股市只是一个“圈钱”机器的畸形市场,并且使得市场投资信心几乎崩溃。
现在既然已经认识清楚了病根,也看透了市场的功能和定位,就不能再继续蛮干,不应该继续为融资“圈钱”的目标而继续建设性的破坏。如果一切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融资继续服务的话,要让市场彻底复活只是空想。应该首先从市场功能的其他两个方面下手,着重考虑如何营造一个更加有投资吸引力的市场环境、如何让市场来进行充分的资源配置。
所以笔者建议,首先还是应该从市场投资的功能入手。否则市场继续只有投资没有回报、没有财富效应,我想傻子也不会进股市去“博傻”。若一个没有人参与的市场,融资就会成了一厢情愿,资源配置就成了一个理论假设,市场永远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那么究竟如何营造投资环境?是简单地利用“人造牛市”让投资者获得一点小恩小惠,让其在市场不断刀口舔血、不断投机?还是营造一个可以有投资价值、能体现三公原则和善待投资者的市场氛围?
如果让尚福林来回答,他肯定会选择后者。而且他在此次答记者问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引用温总理曾经答记者问的内容,称提高证券市场的质量首先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并要依法加强监管,加大对证券市场犯罪的惩治力度,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但是目前的市场情形究竟有多少举措是为了投资者、为了市场,大家有目共睹。包括目前股权分置改革这样重大的历史性改革,如果出发点、对价支付方案和思维逻辑不遵守历史、不顾及流通股股东利益,其保护投资者的三公原则也是空谈。
所以对于股权分置改革,笔者依然坚持“对价加缩股”的方式,用对价来交换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成本,而缩股是用来正视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出资不均的历史事实,将出资成本较低的非流通股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缩股,并且要平衡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在“全可流通”下的整体价值,如果不尊重历史事实的“全可流通”到非流通股真正流通变现之时,市场的价格机制必然会发生扭曲,新的股市问题就会接踵而来。因此及时总结第一批试点和第二批试点,及时论证和纠偏,才是股权分置改革整体推进的前提,否则断然停止试点进行全面仓促化改革,其后果不堪设想,到时会让市场和投资者更加失望。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尚福林”,共找到
265,166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