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广电总局拟向全国免费发放机顶盒,这是数字电视推广的一个好消息(6月28日《第一财经日报》)。如果再把“数字电视处于发展关键期”与“国产数字电视危机四伏、国外掌握72%核心技术”两则新闻联系起来,就会发现:根据广电总局“十五”计划,数字化从有线电视开始,2005年底,全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的三分之一,要转换为数字电视用户。但目前,转换的用户数量与目标计划相去甚远。原因在哪里?很简单,收费的机顶盒,尤其是让居民独自去扛所有费用的机顶盒,民众不买账。
无独有偶,《深圳市天然气转换实施工作方案》近日通过专家会评审,其关键之处在于“改造费用谁来埋单”。有专家建议政府补贴燃气改造费,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将考虑专家建议(6月27日《南方都市报》)。
虽然还只是考虑,但是这种表态说明,传统的“一次改革一个成本承担者”的公共管理思维,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保障民众的权利,也不可能让改革获得圆满的结局。
以往的经验,一提到改革,哪怕是一次小小的局部改革,都有人欢喜有人忧,甚至忧者更比欢者多。比如,水表改革,从统一水表到分表入户,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不再分摊他人浪费造成的损失,是为消费者着想。可结果呢,许多消费者在改革过程中都发出了怨言,甚至有消费者抵制这种改革。
消费者不是傻子,当他们计算出分表的改造成本高于以往的分摊成本,自然会不乐意。换个角度说,即使分表的改造成本低于分摊成本,消费者是最终得益者,他们就该承担所有的改造成本吗?难道供水企业没有从中获利?他们既避免了以往统一水表“大锅饭”带来的权责不对等、有些用户据此拒交水费的尴尬,又推动了供水行业服务更新换代,肯定也是得益者。政府呢,也许没有得到直接的利益,但间接益处也不少。供水企业目前还是国家投资为主,属于国有资产。任何一次服务水准的提升、设备的改进,都是国有资产的增值,都加强了竞争力。另外,政府的头等任务就是操“国计民生”的心。供水行业牵涉千家万户,分表入户能部分减少水资源浪费,能给民众和供水行业带来双重效益。这两头都好了,政府就是最大的获益者。
改革,本质上是一场利益机制的再分配和再调整。如果天然气、数字电视改造工程继续“改革成本消费者扛”的套路,部分消费者会认为:改革并没有使自己的处境得到好转。追求公平的感觉会压倒实际的收益,消费者会觉得自己由利得者变成利损者。甚至可能认为:享受改革利益的是企业,凭什么让我们为它们的得利而付出?这种一增一“减”的反复对比,会产生一种“输家心理”。有时会左右改革的走向,导致善意的改革落得四处不讨好,甚至会把小问题激化为大矛盾,影响整个改革的公平与效率。
一项改革,如果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发生偏差,就很容易事与愿违。改革措施出台前没有经过有效的公共决策,在民意征询上先天不足,政策就有沦为“跛足政策”的嫌疑。公共管理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无法根据改革对象多样化的需求分配利益、制定更公平合理的成本分摊方案,结果没缓解矛盾,反而产生新矛盾。
所以,从数字电视和天然气转换工程“补贴消费者”的思路顺延下去,再观照其他的公共政策,可以得出大致相同的结论:一项改革要顺利推行,就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享受改革“好处”的所有参与者,都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政府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其提升效率、增大公平的预期落到实处。
只有给民众一个合理的利益预期,并且让这预期有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民众才会觉得自身是改革的受益者,改革才能真正成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改革”,共找到
39,792,98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