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平 教授
一、什么是华盛顿共识?
华盛顿共识是世界银行一位经济学家约翰·威廉逊在1990年概括了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美国财政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在处理金融危机及经济改革时,向各国政府推荐甚至强迫推行的一整套经济政策,包括汇率、价格、外贸、利率等一系列价格的全面自由化,解除工资、金融、外资、产业等一系列的政府管制,建立和强化私有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国有企业和集体土地的私有化,减税以刺激私人投资,强化财政的预算硬约束,停止给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贷款,削减公共开支和财政赤字,改变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等。其中心思想是尽力减少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让市场在经济生活发展中全面发挥主导作用。
华盛顿共识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界和政府部门的形成,标志着西方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时期形成的凯恩斯为代表的经济政策的逆转。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的发生,动摇了民众对市场经济的效率与稳定的信心,迫使政府大规模介入市场经济的运作。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柏林墙的倒塌、前苏联的瓦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和美国总统里跟推行的新保守主义政策的盛行,加上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的停滞,导致经济学界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再起,不仅全面否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实践,也进而否定凯恩斯经济学,否定产业政策在七十年代所创造的东亚奇迹,主张回到哈耶克所主张的自由放任主义,推行货币主义学派弗里德曼所主张的市场化政策。这些极端的新自由主义观点又被讽刺为原教旨市场主义。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的说法,是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
为什么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可以作为检验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社会实验?因为华盛顿共识的所有主张,都可以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标准教科书中找到理论依据。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出发,断言个人的自利行为会自动达到市场的稳定和优化。完全市场理论否认经济波动和失业存货等市场非均衡存在的可能性。有效市场理论假设价格信号反映市场中所有的信息,否认过度投资和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与微观基础理论甚至认为工人的失业也是自愿选择,大萧条的持续是因为政府管制使工资失去升降的灵活性。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学派认为,只要契约双方自由商定产权交易的价格,无论初始条件的财富分配如何不公平,市场最后会收敛到最佳的制度安排。以科尔奈为代表的转型经济学把社会主义经济的问题归结为预算软约束,认为政府只要停止给财务困难的国企贷款,就会创造高效率的企业运作。这些象牙塔经济学中的理论,原来只是试图简化真实经济的数学模型,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很少放在经济运作中实际检验。东欧国家转型的困难,拉美与东亚国家的金融危机都使这些国家的政府情不自禁地转向西方国家寻求援助,顿时使西方主流经济学家的身价大增,纷纷飞到这些国家出谋划策,在世界媒体和政治舞台上风光了十余年,其结果却是全面的经济下降和政策失败。
二、华盛顿共识的推行和失败
华盛顿共识推行的过程大同小异,大致包括如下的过程“各国经济改革的起点是他们面临的财政金融危机。自由派的主张不是经济增长优先,而是稳定市场优先。稳定的办法不是加强而是加强而是废除政府管制。他们以为开放汇率和价格的管制后,市价升高会刺激厂商增加生产,从而使物价回落。大事,拉美和东欧国家放开汇率和价格的结果都立即导致本国货币的大幅贬值,引发恶性通胀,进一步造成银行危机、企业破产、失业大增、资金外逃。政府为稳定货币提高利率,进一步加深经济萧条。政府面临经济恶化造成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拍卖国有资产,加速私有化,结果不但没有创造就业,反而导致失业工人急剧增加,人才资金大量外流。
具体言之,保加利亚议会把界定私有财产时效推到二次大战之前,农民不愿把几十年积累的集体资产奉送给战前的地主,宰杀种牛,拆分农机,使机械化农业倒退回马拉犁的时代。在休克疗法下,民族工业没有喘息和学习的机会,贸易自由化是单方面向西方开放,西方自身的贸易壁垒并未取消。所以东欧国家的工业品一方面由于外汇短缺丧失社会主义国家间贸易的传统市场,有无法进入西方市场,造成国企大面积倒闭。私有化的国有大企业不是被跨国公司廉价收购,就是集中到少数寡头手中。推行华盛顿共识的结果,拉美国家发生一连串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九十年代的经济增长率平均比八十年代下降了一半。东欧实行休克疗法的国家无一例外,地陷于大幅度的倒退。乌克兰的GDP比1989年下降了60%,俄国下降了40%,波澜经历大幅下降后放慢私有化速度,才使经济逐步回升,也仅比1989年增加约20%,还算东欧最好的案例。
最为严重的是,实行华盛顿共识的国家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前苏联国家的平均寿命下降,结婚率减少,东欧大批知识父女流落西方当妓女,东欧经济的萧条和政治主导下的欧盟东扩,也大大加重了西欧国家的经济负担。西德每年上千亿欧元向东德的转移支付,不仅没有造成东德经济的繁荣,反而使整个的过以至西欧的经济增长放慢。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平均每十年增长2.5倍。应当指出,1988年弗里德曼访问中国时,也向中国领导人鼓吹过价格自由化方案,理由是斩蛇尾巴多次不如一次。结果中国政府价格闯关的意图刚刚透露未及实施,民间就开始抢购与囤积物资,迫使中国政府立即停止了这次小休克疗法,转而实行价格双轨制的渐进改革。中国价格改革的经验表明,农产品和小商品的价格放松管制后,价格确实短时升高,很快稳定,农产品和小商品迅速繁荣;但工业贫的价格放松管制后,价格趋于稳定的周期比农产品长得多,原因是工业生产的劳动分工和协作关系远比小农经济复杂。中国的双轨制改革既兼顾了社会的稳定性,有加快了学习创新的速度,成为新起的中国改革模式与”比较共识“的基础。
三、华盛顿共识失败的原因与均衡经济学的误导
华盛顿共识的失败加剧了以均衡理论为基础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动摇。均衡理论假设市场经济是封闭系统,没有产品的生灭周期,没有技术创新的空间,没有劳动分工下的经济协作和网络结构,没有历史和演化过程。实际的市场经济存在广泛的供应链,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不同,一个环节的零部件供应中断或价格波动会也许到其他生产和销售部门的价格波动。全面放开价格的结果,不同生产周期的产品交织在一起,造成零部件的价格轮番上涨,使生产商和消费者无所适从。”看不见的手“不仅没有导致经济的稳定,反而导致价格螺旋式上涨。俄国卢布短期内贬值上千倍,完全打乱了已有的国际劳动分工,瓦解了战后东欧几十年间造成的协作生产体系。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线形供求理论否认多均衡与经济周期的存在,认为价格上涨会自动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产品供应增加,从而自动达到市场均衡。而在经济萧条时期,一旦企业倒闭导致大量失业,居民真实收入下降到家庭生存线以下,劳工工资越低越要加班以维持生存,造成劳力供大于求,失业现象加剧。
产权理论无视国有经济和非盈利部门在维持社会稳定中的作用,忽视财富分配不公对经济发展的也许,全面私有化加大了社会转型期的动荡。预算硬约束的保守财政方针,更违反凯恩斯经济学在大萧条中获得的历史经验,在国家面临严重失业的萧条时期,还要削减政府开支,导致私有和国有部门同时大量裁员,使危机雪上加霜,根本动摇民众对市场经济和政府治国能力的信心。
四、经济学变革的潮流和复杂经济学的兴起
在华盛顿共识惨败之前,经济学内部早已从各个方面对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基础的均衡理论提出一系列的批评,但未形成可替代的系统理论。心理学首先质疑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发现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决策有偏见和局限。经济学发现信息不对称,市场行为取决与游戏规则,市场波动受大众心理也许,规模效应导致路径依赖,打破了有效市场的神话。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的研究表明,持续的经济波动和产业的新陈代谢是熊比特”创造性毁灭“机制的核心。企业家行为和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发现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其动力不是来自保护产权,而是来自保护创新,亦即提高破产程序的效率。山雨欲来风满楼,可以说,万事具备,只待能整合各派理论的新规范了。
八十年代兴起的复杂科学,为整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理论奠定了基础。我们发现:经济混沌和经济复杂现象的研究,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所依据的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看不见的手”只存在于工业革命前小规模的作坊经济。现代工业的混合经济包括民营经济、国有经济和非政府非赢利的社会经济三大组成部分,他们的协调才能实现效率、稳定和公平的持续发展。
市场竞争是良性还是恶性循环,取决与市场、政府、民间社会之间的互动,是“纪律的手”还是“掠夺的手”。人的本质是社会的动物,个人的利益只有在符合群体利益的条件下,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现代化的动力是保护创新,保护竞争,并非不加区分地保护产权。新古典经济学的贡献主要在引入经济研究中的定量分析与数学方法,必须深入研究经济的结构、历史与复杂行为。
中国人民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创造了新的发展模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效法的对象。但是中国不少经济学家的眼光还停留在推广西方经济学而非创新中国经济学的阶段。目前的“北京共识”是西方人对中国的观察,希望在新的经济学革命中,中国经济学人能对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
(引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简报》,2005年第19期,总第504期,2005年4月10日)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华盛顿共识”,共找到 35,722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雨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