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5日在其网站公布《圆明园东部湖底防渗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书坦言:“与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本环评具有高度的特殊性、复杂性、紧迫性与敏感性。”
报告甫出,议论鹊起。新华社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北京市民、相关部门、专家学者,征询各界对这一环评报告书的意见。
北京市民:希望圆明园的问题尽快解决
“既然圆明园防渗工程环评报告已经完成,我希望有关圆明园的水问题尽快解决,否则那里的生态会恶化下去。”家住圆明园附近的退休工人王亚彬对记者说:“我经常去圆明园,现在园内福海附近有些树木已经发黄,是缺水闹的。”
圆明园防渗工程环评报告在网上正式公布,引起不少北京市民的关注。虽然报告篇幅较长,许多人并没有看完全文,但大家对环评报告的权威性普遍表示认可,不少人还对圆明园的保护和管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一家保险公司工作的杨大勇说:“圆明园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水的问题,人们更关心的是圆明园到底是遗址还是娱乐场所。圆明园防渗工程环评只能解决水环境问题,按照我的想法,圆明园应该再进行一次整体环境评价,包括功能定位等问题。”
家住海淀区的孙建说:“网上公布圆明园防渗工程环评报告,让老百姓也能通过网络参与讨论,有利于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事实上,圆明园遗产保护问题已经争论了几十年了,现在讨论最多的福海防渗问题,我认为,这只是圆明园问题的一小部分,圆明园应该成为怎样的遗址公园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5月24日,海淀区副区长于军曾表示:“圆明园虽然地处海淀,但它的保护并不单单是海淀区说了算。这么一个复杂的保护、利用、开发工程,需要各有关部门在认识上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圆明园发现的一些问题还需要加大力度制订方案来解决。”
环保总局:每一个环节都不会暗箱操作
“今天在网上公布报告书,主要是体现公正透明,也是为了征求、吸纳公众意见,以保证最后结果的科学、公正和真实。”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从叫停、听证、环评、技术评估,到向全社会公布,每一个环节都不会暗箱操作,保证全程公开透明。”
公开报告书对这一事件的意义有多大?潘岳表示,“我们实际上就是想做一个探索,政府自己来设立一个公开的平台,让各种意见在这里集中和交流,把政府有关决策所有的环节都向社会公开,决定的内容及时向社会公布。这符合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执政方式,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潘岳介绍,目前环保总局正在组织专家对报告书进行技术评估。专家技术评估后,环保总局将尽快作出审查决定。现在处于“技术评估”向“行政评估”过渡阶段。
“环保总局的决策将完全尊重科学,以报告为基础进行论证。”潘岳说。对有关环保总局在35个工作日后才能公布最后结果的传言,潘岳说,环保总局将尽快作出决定。结果公布后,环保总局将监管决定是否落实到位。
对环保总局将环评报告在网上公布的做法,北京大学教授李迪华表示肯定。他认为,让公众充分了解环评内容,是公民对国家管理知情权的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专家学者:环评报告“认真”“谨慎”
李迪华5日上午就看到了环评报告。他说,目前的环评报告只是对整个圆明园环境影响评估的一部分,且只有东区湖底防渗工程部分。他认为,还应追加对驳岸整修、西部景区整修等方面的测评,以便从整体上正确评价这一事件对圆明园周围环境的影响。
这位专家强调,“圆明园事件”中防渗是次要的,圆明园问题是技术问题,但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到遗产保护、公众利益等社会问题,所以“绝不是一个环评报告就可以回答”。
“报告从整体上来说是认真的,所下的结论比较谨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也给出了类似的回答。他说,环评报告只是针对铺设防渗膜的具体技术问题,而圆明园作为一个遗址公园具有多重价值,一个普通意义上的环评报告是绝对不够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崔海亭认为,报告书并没有回答太多的实质性问题,尤其没有进行环境影响的整体评价。“这已不是一个简单的防渗膜问题。至于对生态的影响,报告只笼统地说‘造成严重的破坏’,但严重在什么地方,会造成什么影响,这些公众最关心的问题,都没有涉及,把应该直面的矛盾给回避了。”
文物保护:最不放心的地方语焉不详
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报告书指出,“防渗工程对部分湖岸堆石进行了水泥勾缝等防渗处理,由于工艺比较粗糙,而且与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堆石工艺相违背,将导致湖岸美学价值的降低。”报告书同时称:“湖岸堆石是否构成文物,尚需要文物保护部门进行研究和认证,这已超出本环评报告的任务范畴。”
对此,崔海亭表示:“防渗工程对生态环境和文物的影响,恰恰是它的薄弱环节,也是大家最关心的地方,环评报告提及不多。”
李迪华则认为,报告书肯定了对文物和周围环境的破坏,与现场看到的事实是相符的。但他也同时表示,“涉及到文物的部分,比较模糊。凡是和遗址有关的都是文物,是没有必要争论的。大量与文物有关的地方,报告书没有评估结论,这就说明文物部门应该介入。”
“即使环评报告在技术上100%支持防渗工程,也不能成为圆明园大规模改造工程,包括大量砍伐林灌和湖岸翻新等的理由和借口。”俞孔坚认为,在对待这一问题上,必须首先明确它作为遗址的价值,才能谈在改造工程的技术上是否可行。
国家文物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2004年1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北京市文物局时曾特别强调,圆明园西部遗址区的整治应符合《圆明园遗址公园规划》,整治过程中不得改变文物原状,不能对遗址造成破坏。国家文物局已要求北京市文物局,就圆明园整治工程对文物造成的影响组织进行评估,确保整治工程不对文物本体及其历史环境造成损害。
采写曲志红、李京华、顾瑞珍、吴晶晶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环评报告”,共找到
9,574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