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星:忧心忡忡的股权分置先觉者(法制早报-搜狐财经 独立报道)
张卫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曾工作在多个领域。1996年投身股市,1999年5月初著文从技术面、基本面详细分析,极其准确的预测了随后爆发的“5·19”行情。2002年著《中国股市向何处去》一书。最早系统提出了关于中国股市存在股权分置的理论,有人指责其做秀,也有人称其为股市勇敢的英雄。
在股市,或许,张卫星的名气,不比尚福林的知名度低。
在股权分置试点改革启动一个多月以后,很明显,张卫星陷入了低沉。他以第一个系统提出中国股市存在股权分置理论而知名,但是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启动,恰恰是他对中国股市彻底伤心的开始。
他曾经呕心钻研,并设计了一套他认为是“最优”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开始操作之前三个星期,向公众进行推介、演示,一度被传言,最可能会被证监会采纳。他随后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了专利登记,希望藉此作为一个产品,向上市公司出售。
但是事与愿违,中国证监会的一系列规定,几乎是彻底否定了张卫星的方案。
他曾经对自己的方案很自信,多年的辛苦付之流水,自然痛苦。不过,更大的伤心是,他认为这样的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不大可能会成功。他寄望已久的股市改革,似乎又往坏的方向走下去了。他对中国股市,自然很失望。
他对中国股市的看法,也由兴致勃勃的探索和参与,转到带有绝望的否定和疏离。
他不愿意再谈自己的过去,“谈得太多了,连我个人都觉得特没劲。都写过了,再写有什么意思?”
预言了
“5·19”行情
张卫星始终是那么桀骜不逊洋洋自得的样子。
他自言继承了北大勇于质疑的因子。他的思路和文章写法,确实让他在经济学界独树一帜。因为他的文章,类比极好,诙谐幽默中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像他写的《新淘金记》、《新西游记》,曾经成为股市门外汉的入门必读。
“张卫星是个非常可爱的人”,《证券市场周刊》的总编方泉评价说:“他很率直,所以注定在传统单位里待不下去,而是在股市里充分发挥了才能。”
1996年,在中国股市热潮初露端倪的时候,在IT圈子里打拼了四五年的张卫星,揣着十万元钱,入市了。
进入股市第一支股票选了600839的四川长虹。“长虹是生产电视机的,当时的国内电视机市场正是方兴未艾,当时国内做高端电视机的还相当少,自然觉得它前途无量。”
方泉觉得,张卫星在股市上业绩非凡,成了至少百万富翁。
收益的进展让张卫星自然开怀,从来不甘寂寞的他开始开始向一些证券媒体投稿。主要是介绍一些成功经验和思考结果。
真正让张卫星名声大噪的,是预言了“5·19”行情。
1999年5月8号,张卫星写了《历史大底就在眼前》,直截了当地指出很快将有一场“筹码抢夺战”。他这篇文章6000多字,被《证券市场周刊》全文刊发。这也是张卫星在媒体上的处女作。直到现在,张卫星还很感谢《证券市场周刊》,一下子让大家注意到了名不见经传的他,努力得到认可。
真正的对手
在大盘后面
随着“5·19”行情的预测成功,张卫星开始对股市有了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身边的股民聊起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当时有老股民就很直接的说,这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问题,你管那么多干吗?不过张卫星的好奇心反而被勾起来了,就跑去问证券交易所的工作人员,“他们大概觉得我挺另类的,看我的眼神儿都不一样了。”
“开始我想,只要比大厅里那些老头老太太们强就行;后来,我发现对手是大盘,只要研究透了K线的规律就能赢;再后来,我觉得大盘后面的对手才是真正的对手。”张卫星不愧是学物理的,他要研究什么问题,一定要把最根本、最本质的问题提炼出来。没想到,这一研究,就将青春投入了进去。他几乎是把大半的精力,全用在了股权分置改革上。
1999年12月的《新淘金记》和《中国股市风险大讨论》,让主流经济学家开始对张卫星刮目相看。这是最早的全面系统性论证中国股市存在特殊“股权分裂”结构性缺陷的理论分析文章。
这篇文章曾被张卫星四处投寄:证监会官员、知名经济学家等等,不过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他无可奈何地叹气,带着一种先知先觉的悲悯。
不经意间,在赞扬和反对的潮声里,他也感觉到了压力。他用一贯的桀骜不逊,打发了这些压力。
“当时我个人也受到了很大压制,比如去电视台做节目,就明确告诉我不许提到国有股这个问题,我一气之下干脆就不去了。后来他们就请了其他人,在电视节目里对这个方案称赞不已。当时也涌现出一批专家,对这次的方案鼓掌喝彩,而且他们并非受到别人左右,他们表达的也是自身的真实观点。我就感觉到研究教科书上的经济理论的确非常害人,没有经过股市的实践才会得出这种观点。”
于是张卫星转而开拓别的阵地,找到了网络。2002年1月,他打电话给新浪,新浪的态度非常好,几分钟之后,文章就出现在首页上。很快这篇文章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几天之内就掀起了一场关于国有股问题的大讨论。
以后,他开始沉到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改革的研究中。这时候,张卫星彻底成为中国股市成长的一部分。到现在,已有九年。
“这是中国法学界的耻辱”
记者:你不愿意谈过去,是觉得过去的经历不好吗?
张卫星:不是。这几年来,历史谈了这么多,也没多大意思。股市有得有失。很多人在这个股市里耗费了青春,耗费了一切。财富也都损失掉了很多,尽管同时也获得了很多知识财富,不过也看清了很多问题。包括楼市啊、银行啊,我觉得我现在都看明白了,还在重复着中国股市的问题。重复着股市的错误。现在可能看不出来,以后会看的出来。
记者:具体怎么讲?
张卫星:我只觉得,中国证券市场应该是中国经济、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反映了一切。反应了中国经济的所有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在里面得到预示。经济的混乱啊,权力的干预啊,法治的缺失啊,没有诚信啊,这些社会上的问题,在中国股市上都有显现。
中国股市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它是中国社会的镜子。从这里面能看到很多社会问题。未暴露出来的问题,它会提早在证券市场上暴露。将来会在社会各个层面爆发。所以我觉得,我们的社会经济,未来还是很坎坷的。还会有很多这样的问题。我不是悲观主义者,但也不是盲目乐观主义者,目前在中国最多的是这部分人。
另一个就是股市的诚信问题。其实各个层面都缺乏诚信,不光是上市公司,还有中介机构,政府管理层,都不遵守法律,权大于法。我觉得将来都会得到惩罚,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太多了。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股市每个阶段性的顶和底,都有很多的问题。
记者:您认为现在的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不乐观?
张卫星:我现在也搞不清楚,那么差的方案怎么都能得到股民的投票?
记者:可能他觉得不投票也不起作用。
张卫星:这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一个记者问我怎么看这个问题,我说,“那些股民们在强奸中找到了快感,你说别人能怎么办?”真就是这样。我对未来还不是很乐观,因为这个试点方案会把矛盾激化,而且他把风险后移了,这可能会更麻烦。
因为股市整体的核心就是股权分置嘛,就是原始的产权关系不清。制度的扭曲。产生这个原因就是权力垄断,包括金牛能源现在的事。都说明,有权就有一切。
记者:如果当初股市没有股权分置问题的话,会是一片光明吗?
张卫星:你这个问题不存在答案。因为股权分置是宿命,是逃不过去的。这是制度的宿命,哪怕全国的经济学家都聪明绝顶了,也还是会走到这条路上来。它是综合的因素,包括民族、文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包括我们的民众、我们的社会、当时的集体意识,等等因素,这种情况下的股市是一定会走偏的。
只要我们是计划经济的体制,整个学界不可能在计划经济体制上做出一个没有股权分置的市场。我假设过很多,比如说出现一个智慧的人,发现这个问题,诞生一个没有股权分置的股市,结果是这种假设不可能。别的路你根本走不通。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记者:假设试点改革用了您的方案,您觉得会更好?
张卫星:我觉得相对比现在要好一些。我现在觉得要用法制的手段来纠错。如果你在法律上出现问题了,都要纠错,这是法律的尊严。
在股市,经济学家谈得太多了,法学家谈得太少了。经济学家的特点是,能把黑天说成白天。你看股权分置的专家,现在大家都知道谁谁谁,这是在实际中“打”出来的。法学界呢?你能找出一个人来吗?我正在写一个文章:《法律界为什么集体失语》,这是中国法学界的耻辱。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搞懂。导致在中国股市,法学的思想介入不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张卫星”,共找到
17,915
个相关网页.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股权分置”,共找到
514,246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李淑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