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在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转型发展中的收入分配:中国经验与国际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农民增收、城乡差距、收入不平等的国际比较、经济全球化、反贫困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在分析影响收入的因素时,专家除了关注市场、非市场因素等国内原因外,开始注重外资、经济全球化等国际因素
上海社科院常务副院长左学金教授在分析转型期造成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因素时指出,市场和制度是造成中国收入差距的两个因素:从市场因素来说,中国的劳动力供应充分,比重达到70%左右,而资本相对较少,使这些没有技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人处于不利的地位。从政策和制度因素来讲,有一些政策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如土地制度、城乡公共品的供给政策等等。另外,存在影响非技术劳动者就业的政策,如过分强调先进制造业,忽视传统制造业。再者,政府的财政政策,如地方财政政策使用效率低,生活困难的人无法优先受到帮助。另外,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分配制度设计本身加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性。
有学者通过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外商直接投资通过产业链条、外资部门的溢出效应、资金吸引和贸易促进等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之间尤其是东西部居民的收入差距。
二、缓解收入差距问题,什么是当务之急?
专家对此意见不一。厦门大学的胡培兆教授认为,现在人们所关注的收入分配中的差距,主要有三方面: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差距,城镇与乡村之间的差距,富人与一般居民之间的差距。当务之急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和义务教育问题。而西北大学的何炼成教授则认为东西部地区差距问题尤其是东西部地区城乡差距问题才是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核心与关键,它不仅影响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而且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长足发展。
三、什么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才是公正合理的?
如何缓解收入差距过大带来的压力?来自香港的王绍光教授指出,政府在初次分配领域应该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尽可能将初次分配的不平等程度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中国还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再分配机制,这套机制至少应该救助最困难的社会群体,补偿那些利益受到损害的人,除此之外,它还应为大多数人提供收入保障,使之不会因失业、患病、年迈而陷入贫困。
上海社科院权衡博士提出,缓解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实途径首先不是急于缩小差距本身,而是在于通过完善市场经济制度以及相应的公共政策体系,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从而通过提升和加快居民收入流动性,有效缓解收入差距所带来的社会冲突和压力。
(稿件来源:《北京日报理论周刊》,作者:权衡、王红霞,单位:上海社科院)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收入”,共找到
41,437,417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