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中国的通货膨胀数据温和,这使得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主席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和其他一些重量级经济学家的论点遭到了削弱,这些人认为中国政府必须重估人民币币值以避免经济过热。
随著中国即将在本月底公布上半年的官方经济数据,经济学家们目前预计,这些数据将显示物价上涨压力继续减弱,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势头也受到遏制。为了给经济增长降温,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使用了一种混合了市场和行政成分的非常规手段。这可能使中国指定汇率体制改革计划的紧迫性有所下降,并有可能使中美之间已呈紧张的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
美国和中国的其他主要贸易伙伴一直在呼吁中国重估人民币币值。这些国家声称,人民币被低估的幅度高达40%,这使得中国的出口商品享有了不公平的价格优势,并导致中国出现了巨额贸易顺差。中国迄今为止一直对这些呼吁持抵制态度。上个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中国政府将按照中国的需要来调整其汇率制度。
中国经济的增长依然强劲。该国仍然在吸收大量的外商投资,其6月份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快于人们的预期。中国政府表示,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依然能达到9%。
中国国家统计局(National Bureau of Statistics)昨天表示,2005年的消费者价格指数预计将上涨2.2%,大大低于去年3.9%的增幅,更低于4%这一早些时候政府对今年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值。最近接受道琼斯通讯社(Dow Jones Newswires)调查的外国经济学家预计,中国6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将较上年同期增长1.6%,这是今年以来的最低涨幅。
事实上,一些经济学家正担心中国会重新走上通货紧缩之路,这种物价下跌局面在1998至2003年期间就曾出现过。
一些经济学家敦促中国政府鼓励个人消费,他们说这有助于支持物价并取悦于那些希望向中国出售更多产品的外国公司。国民经济研究所(National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的经济学家王小鲁说,他不认为改革汇率制度是一件急需做的事情。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 Co.)驻香港的亚太区首席谢国忠经济学家(Andy Xie)指出,从进口增速落后于出口增速看,中国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早期迹象,国内市场对石油等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进口增速减缓。谢国忠说,那些担心中国会出现通货膨胀的人是操心操错了地方,他还说:“格林斯潘不了解一个投资导向型经济的特性。”
格林斯潘属于最早一批支持重估人民币币值的人。自2003年6月以来他反复表示,中国为了保护其金融体系,应该而且或许也会上调人民币币值。上个月,针对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声称如果中国不让人民币升值就将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的言论,格林斯潘予以了回击,但他同时也表示,中国僵硬的汇率制度存在“引发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和中国经济总体过热”的危险。
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们早就承认他们需要改革汇率制度,他们可能仍然认为在不久的将来重估人民币币值符合中国的利益。即使只将人民币汇率作小幅上调,也有助于显示北京降低中国对美国和其他国家贸易顺差的诚意。但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今年秋天访问中国之前,中国会做的也仅仅是表达这样一个善意姿态罢了。
中国使用市场加行政的非常规手段似乎正在成功遏制经济的过快增长。上调利率属于市场手段,而抑制房地产贷款增长、加征新税以及直截了当的价格控制措施则属于行政手段。中国政府表示,由于中国的金融体系不发达,仅仅依靠市场手段是无法收效的。
一些经济学家声称,通货膨胀压力未能在官方数据中得到有效反映。高盛(Goldman Sachs & Co.)驻香港的经济学家梁红说,通货膨胀的苗头目前仍未得到完全遏制。她说,出现泡沫现象的房地产市场以及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长表明,人们正在为应付通货膨胀局面而采取对冲措施。
中国央行一直在通过技术性操作来吸纳银行体系内的现金,以抑制货币供应量过快增长的势头,而有人认为这种技术性操作长期而言是极具风险性的。中国央行今年使用这种冲销式干预措施的次数迅速增多。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驻上海的经济学家王志浩(Stephen Green)在昨天发表的一份报告中说,通过贸易、投资和热钱流入等渠道进入中国的外资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它们最终将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
来源:[华尔街日报]
( 责任编辑:谢剑 )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通货膨胀”,共找到
1,364,87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