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本报记者 孙超 见习记者 张娜
首家民营石油联合企业——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不久前在北京成立。长联对外宣称,其经营范围几乎覆盖整个石油产业链,是继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化集团等石油业巨头之后的“第五力量”。一时间以长联为代表的民营石油企业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接受中国经济时报采访的专家学者与企业家们认为,从国家角度看,应该鼓励民企进入石油领域,同时也应该给它们创造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对于民企自身来讲,一定要注意这个领域特有的风险,并且多从增强自身实力上下功夫。
更多民企进入石油领域
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进入石油零售行业的民营企业在不断增多。对于急欲进军整个石油领域的民营企业来说,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这项被称为“非公经济36条”的政策,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长联石油正是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成立。更多的民营企业也希望踏上一条掘金石油之路。
“目前民营企业在石油产业链的上、中、下游都有分布。特别是近年来,民企在石油上游产业的发展很快。”据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长联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龚家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仅陕西省就有500多部石油勘探开采井架,很多民企拥有自己的油田和油井。山东省的民企在炼油化工方面发展比较突出,仅做沥青的小化工厂就有几十家,而且炼油能力较大,有的达到3000多万吨。此外,山东省在仓储、物流、码头、铁路专运线、大油库方面的发展也比较快。
龚家龙说,目前,在油库、码头这些领域经营的民营企业全国不下几千家,有的企业一次出资上百亿元来建油库,一些100万立方米的大油库也在建设中,来势很猛。
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民营石油行业的员工已经达到了100万人,公司有8万多家,手里掌握着超过1万亿元的资产。民营企业在整个石油产业中已经是三分天下占其一,其中民营加油站更是占到了的52%的市场份额。中国去年消费了3.14亿吨的石油,民营企业就提供了1亿吨。
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对于众多民营油企和民营资本跃跃欲试的现象,不少专家对此并不乐观。他们认为,民企进入石油领域,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民营企业进入石油产业链的上游,要非常小心。因为石油产业链上游的管理和市场秩序的建立还不完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经部副部长吕薇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石油产业链分为几个环节,进入不同环节会有很大差异。
按照目前的相关规定,石油行业的中、下游已经开放,但上游的勘探开采业务仍然是“特权”行业,只有获得国土资源部颁发特许勘探许可证和开采许可证的企业,才能成为勘探开采商。
吕薇说,上游制度建设正在进行中,目前因为石油产业链的上游是许可证管理,需要授权,所以现在进入的难度会比较大。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民企进入应该更容易一些。
目前,民营石油企业的生存状态大多比较艰难。龚家龙坦言,首先是没有油源,国内的油源还是掌握在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团;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油价几乎都是倒挂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并未与国际市场直接挂钩,零售中间标准价格由发改委核准发布。而出厂价格、批发价格和实际零售价格均由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根据市场交易自主决定。特别是在国际油价高涨以后,国家限制石油零售价,但没有限制石油的出厂价和批发价,两大集团可以自由制定出厂价和批发价,而民企还需要交纳零售税等。这就导致很多民营油企卖的多亏的多。三、虽然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民营石油企业整体上已经有一定的规模,但由于石油领域对民企开放的比较晚,民营油企在石油行业实力相对弱,而且经营分散。用龚家龙的话说,“如果仅靠哪一个公司出头来发展,可能20年、30年都形成不了气候。”因此,才有长联的出现。因为这些民企都强烈地意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做大做强。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长联必须要拿到有关部门颁发的4张特许证,即国内成品油批发许可证、成品油零售许可证、成品油燃料油进口许可证,以及矿产勘探开发许可证,才能进一步实现其“在以民营企业石油资源为主体,打通石油领域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目标。因此,专家表示,长联要进军石油勘探开采、炼油化工、进口贸易、批零销售等领域还有相当的难度。
必须考虑各种风险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民营油企合法的业务主要是在流通领域,但也有一些民营企业非法进入了石油天然气开采领域。
“不排除某些民营企业只不过把这些姿态当成炒作题材。”梅新育表示,首先,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着人才、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再加上政府政策的限制,使其难以在石油这个领域发展壮大。其次,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各家民营企业之间有“同床异梦”的基础,很难有效地集体行动。第三,在石油这个高利润、高风险的行业,小企业欺诈的风险远远高于大企业。
梅新育认为,“这个领域如果让过多的小企业进入,对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利益分配是不利的,这天然就是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
因为在国内受限较多,再加上为了避免和国内的企业正面作战,已有不少民营油企到境外去找油。专家们提醒,民企到海外找油除了有政治风险外,如果打的油井不出油,还要承担经济上的风险。国外针对此类问题有风险基金应对,而中国在这方面的建设还相距甚远。
吕薇认为,石油是一个战略行业,不应有所有制形式方面的约束。重要的是通过安全、技术、节能、社会等一系列技术标准确立市场准入标准。
正因为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存在着各种隐患,梅新育认为,大肆鼓吹民营企业进入石油领域的作法并不明智。正确的作法应当是:第一、调整油价定价机制,有涨也应该有落;第二、通过高额税收和利润上缴把石油企业的垄断利润收入财政,用于公共事业;第三、应该向本国国民开放资本市场而不是向外国人开放,让外国人安享无风险的垄断利润。
突破制约瓶颈是当务之急
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民营石油企业究竟需要突破哪些制约因素才能使自己早日成为“第五力量”?
龚家龙表示,他们现在最需要国家的鼓励、认同和政策上的支持。一是希望获得对上游领域石油勘探开采的资质,建立炼油厂的资质,石油的批发和经营权的资质等;二是享受到公平的政策待遇,比如在产业基金、风险投资方面,国家能给予更好的政策;三是在国内的融资、上市方面,国家给予些支持。
“国家既然有非公经济36条这类鼓励政策,就应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市场竞争气氛。”龚家龙说。
龚家龙认为,目前的民企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并不是竞争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的关系。“但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并且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仅仅靠三个集团来解决石油问题肯定是解决不了的。这就给民营石油企业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民营油企的进入对整个石油战略格局的未来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对于企业家的信心百倍,专家们则显出更多的理性。吕薇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民营油企能不能对中国石油战略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还要看其自身的实力。民营企业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实际上,目前三大石油公司已经占据国内绝大部分市场份额,而就石油行业本身的行业特点来看,需要相当大的资本投入。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石油”,共找到
15,318,370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