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接续产业不能尽快发展壮大,大庆在油气资源快速衰减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将很难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甚至会出现滑坡
大庆市希望中石油能够调整在大庆的工艺路线,延长产业链,做好石化产品深加工,同时将大庆石化产业的发展列入中石油正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
大庆市政府副秘书长孟德学这些天心情较之以往有些不同。
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刚刚发布的那组数字:大庆油田上半年生产原油2266.12万吨,天然气12.29亿立方米,超额完成预定的油气生产计划。
7月11日,他赶到哈尔滨参加了黑龙江省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谈及的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三步走方案让他颇受振奋。“三步走”方案大体是这样的:首先是改革成品油的价格形成机制;其次是切实放开批发环节,在对外开放之前先对内开放,改变由两大集团公司集中批发的现状;最后要逐步放松对油源的控制,在石油进口环节真正实行竞争。
今年5月17日,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要做好七个方面的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选择大庆、伊春作为石油、森林类型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大庆市被列为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给大庆已经启动的转型列车又增添了动力。
“我们盼着快点改革。大庆现在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原油产量在年年减少,非油产业还很弱小。”孟德学说。
事实上,在孟德学的身后——大庆2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场摆脱原油依赖、发展多元产业的“变色”运动正在展开。
产业结构畸型
6月6日下午,大庆油田公司第十六联合站。女工张霞正在一台布满各色按钮的操作台前工作。
这个由各种粗粗细细的管道连接起来的巨大工作站就是专门将原油进行水、(原)油、(天然)气三相分离的联合站。
张霞告诉记者,这里是大庆最大的联合站,每天可以分离出5000吨原油。她特意强调,处理前的总量要拿5000吨乘以10,就是5万吨,“因为我们分离出来的90%是水。”
“最早采油不需要分离,那时是自喷,后来油越来越少,就注水驱油,有的地方用水不行,就得加助剂。”张霞说。
张霞所说的就是大庆油田从自喷采油到注水采油再到助剂采油的变化。大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却是个不争的事实。在创造了持续27年稳产在5000万吨以上的神话之后,大庆油田自2003年开始年产量调减到4840万吨,并继续以每年200万吨的速度递减。
这是一个大得不得了的消息,下面的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2004年大庆市的工业增加值为1008亿元,其中900多亿元来自石油和化工,地方工业增加值仅为106亿元,占总数的10.5%左右,3年前,这个数字不足5%。在这106亿元中,40%左右由电力工业创造。如果扣除统计中的各种水分,地方工业增加值的数字还会更小。
专门赴大庆作过调研的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宋晓梧表达了对大庆产业结构畸型的担忧。他认为,大庆最大的问题就是产业结构过度依靠原油。“如果石油永远开采不完也不怕了,但是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
120万大庆市民往何处去?大庆必须要进行转型,必须要发展接续产业,但是怎么发展,摆在面前的数字让市委书记盖如垠发了愁。
“产业结构畸形,接续产业弱小。如果接续产业不能尽快发展壮大,在油气资源快速衰减的情况下,全市经济将很难保持目前的发展势头,甚至会出现滑坡。”2004年9月15日,盖如垠向来大庆调研的宋晓梧汇报。
大庆市曾经组织干部参观过几百公里之外的另一个资源型城市——阜新。大庆市发改委副主任高金龙告诉记者,当时看到阜新的状况,心里酸酸的。
原油垄断体制下的苦恼
悠长的汽笛声中,从俄罗斯发来的原油专列缓缓驶进大庆南三油库。6月15日,南三油库迎来改建后的第一列俄罗斯原油专列。
在石油供需相当紧张的背景下,俄油进库算得上一件好事,但大庆市经委副主任田永利却乐不起来。
“大庆当然需要原油,也欢迎俄油进来,不过进的油再多,跟我们大庆市也没有多大关系,因为资源处置权不在我们手里。”田永利说。
根据计划,今年南三油库将从俄罗斯承接原油1200万吨,明年将增加到1500万吨。这些原油将从南三油库进入输油管道,流向大连、秦皇岛等地。让田永利苦恼的是,就在南三油库附近数公里处,林园炼油厂250万吨炼力的装置却因为无油可炼而闲置着。
一边是原油哗哗向南流,一边是炼厂设备闲置,田永利心绪难平。
据记者了解,林园炼油厂原是中石油下属的炼化企业。两年前,由于中石油进行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将原拨给林园炼油厂的原油转拨到其他企业炼制。林园炼油厂250万吨的炼力于是一直闲置。
2004年,台湾化工大王王永庆来大庆考察,对这个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准备出资数十亿元在当地发展石化深加工。一个前景可观的规划在大庆市领导人的心里成形——依托王永庆的投资,以林园炼油厂为核心建立一个大庆新石化城,争取达到每年1000万吨左右的炼力。
要实现这个规划,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油源。
田永利的心里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增加俄罗斯原油在当地的留量;二是增加大庆原油在当地的留量。这两种方案任选其一都可以让大庆新石化城由蓝图变成现实。
“要说可能性,这两种方案都够呛,因为原油都在中石油手里掌握着。”田永利说。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王永庆的投资项目虽签下协议,但是一直没有落实。
“王永庆来时,市委书记和市长两个人一起出面,亲自陪同。当然希望他能在大庆投资。现在没了下文,大家都觉得挺惋惜的,但是也没有办法。”大庆市一位政府官员说。
田永利的苦恼并不是个例,大庆市招商局副局长郭德林也有类似的感受。
“每次出去招商,一听说是大庆的,好多人眼睛就亮了,谁都知道大庆地下有石油啊。但是一谈到实质性问题,往往他们就失望了,因为大庆作为地方政府,对资源没有处置权。每到这个时候,我的心里就特别难受。”郭德林说。
多年招商经历让郭德林认识到,在外商眼中,大庆的吸引力并不在于优惠政策,而在于能不能就丰富的石油资源进行实质性合作。
如此就形成了大庆招商工作一个苦恼的节点:地方经济薄弱,对外来投资较难产生吸引力,而有强大吸引力的石油化工,大庆市政府又无权处置。郭德林告诉记者,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么多年虽然大庆非常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也花了很大的财力精力,但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大庆市招商局的统计数字表明,2003年,大庆市招商项目中,投资规模超过亿元的30个,2004年,这个数字是39个,其中大多集中在生产加工、餐饮服务、养殖业等。
“中小项目比较多,超过10亿元的项目基本没有几个。大庆要是体制的问题不解决,很难把全球500强、中国100强企业吸引过来。”郭德林说。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告诉记者,大庆转型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体制。“现在全国都是市场经济了,但是大庆90%还是计划经济,许多事情做起来都非常困难。”
产业链延伸受阻何方?
今年“两会”期间,作为大庆转型“妙方”之一的《做大做强大庆石化产业建议方案》由大庆市政府提交到国家发改委和中石油集团。报告希望中石油能够调整在大庆的工艺路线,延长产业链,做好石化产品深加工,同时将大庆石化产业的发展列入中石油正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
“这些化工原料可是好东西!”大庆市可持续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高金龙告诉记者。这位84届的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生对化工已经很是熟稔。
他说的化工原料是指原油炼制为成品油后的剩余物——三烯三苯化工原料。高金龙希望能有更多的化工原料留在大庆加工,发展大庆的石化产业。
爱算账的高金龙给记者列了一笔账:现在大庆每年成品油产量在800多万吨,而黑龙江省全省的成品油市场在350万~400万吨。满足本省需求之外的成品油大多运往广西等中国西南地区销售。从东北到西南,运距长达数千公里,也大大提高了成本。而调整炼油工艺,多出化工原料就能减少成本,增加化工产业的收益。
高金龙还希望能把化工原料的产业链延长。他介绍说,这些化工原料,国外可以生产出数千个品种的产品,就国内的生产技术来说,也能生产数百种。但是大企业出于自己的考虑,往往把化工原料直接聚合,生产成聚乙烯、聚丙烯,然后销售到各地。
“大企业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他们老想着,既然这个产品(聚乙烯、聚丙烯)供不应求,我干吗还费劲去延长那个产业链呢?”高金龙说。
一位参与《做大做强大庆石化产业建议方案》的大庆市政府官员称,至今还没有得到中石油的反馈意见。“可能他们会有些反感吧,你一个地方政府,怎么来干涉我这么大一个企业的发展路线?”
不管是调整工艺路线还是延长产业链条,高金龙清楚,这个问题和当地石油大企业协商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现在的国有石油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计划统定、产品统销、资金统筹,各地的中直企业独立经营权十分有限。
一位石油系统的中层干部告诉记者,别看我们企业规模这么大,其实就整个集团来说,就是一个大生产车间,很多事情都得上面定。
大庆市多年来努力争取的40万吨润滑油项目,至今尚未如愿。据记者了解,大庆的原油高含蜡低含硫,很适合生产高质量的润滑油。但在中石油的整体规划中,并没有将润滑油列入在大庆的重点发展方向。
“我们说你们不做,市里来做,但是他们不同意,我怎么可能把我的原料给你,然后培养一个我自己的竞争对手呢?”高金龙说。
地方油企的夹缝生存
4月下旬,一份题为《关于解决现行石油成品油流通体制存在问题的函》的报告递到黑龙江省地方石油协会会长赵友山的手上。
这个以大庆市经委的名义发出的报告历数了地方炼化企业遭遇的种种不公正待遇,提出要求将大庆市列入石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试点。申请的核心就是希望能在石油垄断的现状下,给大庆当地争取到一定的资源支配权。
与报告同时送达的还有两份分别来自黑龙江石油化工厂和大庆联谊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汇报。这两个企业是大庆市仅有的两家地方炼油企业,其中黑龙江石油化工厂是省属企业。
1998年国家实行石油流通体制改革时,按照规定,年生产能力在50万吨以下的炼油企业可以归属地方政府。但是,由于此后实行了资源统一配置、运输统一组织、价格统一制定、销售统一结算的“四统一”政策,黑龙江石油化工厂等企业和全国各地的地方炼化企业一样,陷入了困境。
“从原油供应到你的成品油销售,都是由垄断企业定,你地方企业根本就没有什么独立权。稍不留意,违反了规定,他就会卡你。”一位地方石油企业负责人说。
黑龙江石油化工厂曾经就是一个被卡的例子。2001年,中石化作为后来者进入了东北这个原属于中石油的传统阵地。为增加效益,黑龙江石油化工厂在完成中石油油品调拨计划之外,将部分成品油供给了中石化在黑龙江省的几家联营企业。此举被中石油认为是违规经营。黑龙江石油化工厂遭受了严厉制裁——停供原油。
“遇到这样的事就得赶快找关系疏通,不然对企业来说就是死路一条。”黑石化一位中层干部告诉记者。
在这样的经营环境下,原本盈利的黑龙江石油化工厂自1998年以来年年亏损,每年亏损额近5000余万元,资产负债率超过了120%。
赵友山因为曾多次上书反映民营油企夹缝生存困境并得到总理批示而被民营油企视为利益代言人。在接到大庆市经委试点申请的一个月之前,他刚刚向国家发改委递交了要求将黑龙江省列为石油流通体制改革试点的申请。
“打破垄断是大势所趋。现在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对改革石油流通体制也非常关注。列试点的工作也正在进行调研。所以我看到大庆的申请报告很高兴。大家齐心协力去争取一件事,就一定能做成。”赵友山很有信心。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石油”,共找到
757,380
个相关网页.
( 责任编辑:田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