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集团公司财部总经理褚瑞增近日心情很好,他说,“7月19日我们20亿企业债已经公告发行,现在可以松口气了。报审总体上还是比较顺利的,管理部门对发行很支持。”
7月20日,
中国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就分别发行20亿企业债券事宜发布公告。 至此,2005年企业债的发行规模已经达到294亿元,发行企业达到17家。据记者了解,这两个数字都远远超出去年同期水平。
而与此同时,企业债二级市场也与发行市场相呼应。上半年,在国债市场持续走高的同时,企业债也上演了一波上攻行情,上证企债指数累计涨幅已超过15.5%。进入7月以来,由于企业债的收益率优势,交易所企债市场收盘连创新高,成交也放巨量,日成交金额甚至达到了6亿元的天量。
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证券处的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总体上看,今年企业债在规模扩大、品种创新、管理规范、发行流通市场化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是管理层和市场都希望看到的。”
突破600亿?
7月22日,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亿“05中核债”发行仪式。
“05中核债”主承销商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的有关人士评价说,“今年的企业债的发行企业很乐意把发行场面做得很大很风光,主要是他们对市场都很有信心”。
据了解,今年发行的企业债销售情况都相当理想,同时二级市场的收益率也在逐步提高。以去年12月30日收盘指数95.63点为基点计算,目前,上证企债指数已累计涨幅达6.5%,成交也屡屡放量。
“也许是管理层真正想在企业债市场有所作为,今年的企业债审批过程虽然同样要经过几个环节,但速度加快了。”参与“05中核债”报送审批的中核集团投融资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一只企业债券面临着国务院的额度审批、国家发改委的项目审批、国家发改委的发行审批、人民银行的利率审批、中国证监会的承销资格审批、中国证监会和交易所(或中央国债登记公司)的上市审批,从申请发行到上市这一过程短则1年,长则2-3年。而今年发行的企业债,这一过程都有不同程度的缩短。
管理层的“敏捷”作风,让企业债发行“风景这边独好”。
截至2005年7月22日,各类中央企业债共发行17只,实际发行量共计294亿元。为去年上半年发行量的3.2倍。
记者从国家发改委证券处了解到,今年经国务院批准的企业债额度共512亿元。
另据了解,这512亿元企业债券额度分属26家企业,其中中央企业占去300亿元,地方企业获批212亿元。在这26家企业中,铁道部是名副其实的大户,获批金额50亿元位居首位。国电集团获批额度40亿元,大唐电力、华润集团和上海城投分别获准发行30亿元企业债。这样,仅上述5家企业所获得的企业债券发行总额就达到了180亿元。另外,中国远洋集团、中石油集团、北京能源投资等21家企业,获得8亿元至20亿元不等的发行额度。
有消息称,企业债券上市审核即将提速。目前有关主管部门拟立规要求企业债券应于发行结束后半年内申请上市。而据发改委官员在最新一只企业债——京能债的发行会上透露,为鼓励直接融资比例的增大,今后发改委将继续加大支持企业债发展的力度,下半年乐观预计将又有300亿元企业债面市。如果按照这种估计,今年企业债的总规模将达到600亿元,超过国务院年初批准的年度额度。
尽管企业债扩容力度明显加大,但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债每只仅二三十亿的发行量对于当前强烈的债券需求来说,还只是杯水车薪。在企业债的发行现场上,嘉实基金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今年债券太好销了,我们根本就拿不到认购额度,新债全被主承销商等机构吃下。”
政策与市场玄机
如果说以证券市场各产品的发行速度作为评判标准,2005年可谓是“企业债年”。
企业债在政策上需要更多的“关照”,也许成了国务院相关部委的共识。央行副行长吴晓灵最近在有关场合多次表示,企业债市场应该加速发展,培育机构投资者和中介组织,完善金融服务,加强监管协调,实行功能监管。
吴晓灵还说,2004年企业通过债券融资322亿元,企业债融资仅为股票融资规模的五分之一。以后需要加速企业债市场的发展,以舒缓间接融资体系的压力,为金融机构改革的大局服务。
最近,央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也指出,在企业债现行管理框架不变的情况下,今后应将企业债券的发行和流通逐步纳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企业债市场正面临深刻的变革。
这位负责人表示,“企业债的外围政策环境已在逐步改善。”他说,在去年8月份允许01中铁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的基础上,去年年末,央行又实施了《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流通审核规则》。新年伊始,央行利率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也为企业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05年共512亿元的企业债发行额度显然有了大幅增加,这和发改委、央行等对企业债融资的推动和债券市场的发展状况是密不可分的。
企业债的好形势,除了管理层的推动之外,还有企业自身对当前宏观经济和市场的良好预期。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战略规划部总经理刘志强说:“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在发行企业债之前,也对今年企业债市场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无论是宏观面还是资金面都给我们以信心。”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企业债宏观面和资金面都支持企业债市场向好。
从宏观面看,全年CPI有望保持在3%以内,今年出现大幅通胀的可能性较低,市场的加息预期大为降低。这样的宏观环境,对于包括企业债在内的债券市场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影响从上半年新发企业债的付息方式上可以得到证明。截至7月8日发行的15只企业债中,仅有3只浮动利率债券,且主要集中在1、2月份,而去年全年发行的18只企业债中浮息债占到三分之二。从这一变化中可以明显看出,上半年市场对利率稳定的信心明显增强,升息预期大为降低。
从资金面看,上半年银行在提高资本充足率和股份制改造的双重压力下,惜贷倾向越来越明显,银行体系的贷存比自3月份以来连续三个月创出新低,5月底仅为70.88%。存贷差扩大加上大量外汇占款导致银行系资金空前充裕,大量资金涌入债券市场。由于银行间市场流通的企业债有限,交易所也只有33只企业债上市交易,在强大的多头势力推动下,企业债指数连创新高。而企业债收益率的上升,又反过来促进了发行市场的升温。
等待新条例
“企业债是不是政策上将有松动?”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经常被企业问起的话题。
中国的企业债市场运行的法规依据仍然是1993年8月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其间,存在诸如非市场化的发行审批程序、企业债发行人范围狭窄(发行主体基本是中央级大型企业)、发行利率的非市场化等等弊端。而以国家发改委为主导的多头监管架构,也被认为是“亟待改变的问题”。
最近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正在酝酿成立专门的企业债发行审核委员会,改革现有的企业债审核和发行方式。
在许多场合,记者利用机会向发改委、央行和证监会有关人士了解《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修改情况,得到的回答基本是:“现在还只是一个初步的计划和想法,即使成立企业债发审委,也要等到《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改稿正式发布之后。”
据了解,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企业债融资规模在我国资本市场融资总额中的比例依然较低,尚不足1%。
对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分析人士认为,是由于现在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对企业债市场的各环节限制太多。
首先,是非市场化的发行审批程序。一方面,企业债的发行仍实行额度管理;另一方面,受债券利率核定的限制,立项、审批耗时较长。
其次,企业债发行人范围狭窄。《企业债发行管理条例》对发行人范围只限于“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企业”,并划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大量的股份公司和民营企业被排除在外。
同时,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另外,政府部门的多头管理也阻碍了企业债的健康发展。
据消息人士透露,在投资体制改革有关条文公布后,作为融资体制改革的一部分,数易其稿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修改稿目前已正式提交国务院,将择机出台。其中,原来的一些条款做了重大修改,如允许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将由过去的审批制改为核准制、现行条例规定的不能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息40%的限制将被放宽等等。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