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权分置改革的进程中,中国证券市场正迎来一场巨变。
    股权分置的解决是一次历史性跨越。它标志着中国证券市场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础性障碍被突破,在催生诸多全新思维的同时,正产生着许多用股权分置的狭隘眼光所不能理解的新现象和新机遇。
    这种新现象和新机遇已初露端倪。它在市场运行走势上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对"G"股关注度的提升。宽泛意义上的股权分置改革板块(即"G板"),开始使投资者对股市的未来形成相对稳定的预期。市场数据显示,目前,"G板"已开始成为增量资金流入的方向。随着一批大盘蓝筹股带动股指上扬,市场人气也在不断恢复,多头队伍进一步壮大,市场对后市的信心正在逐渐转强。"迎接G时代",正在成为市场的共识。
    "迎接G时代"的理念,植根于目前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大背景。政府相关部门推出的一系列举措,传递着一个个强烈的政策信号:6月27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股权分置改革,"整个试点工作不会拖延得太久,在试点工作的进行中和结束后,我们将及时总结经验,完善规则,加紧做好全面推开的工作。也就是说,不准备再进行第三批试点了。力争集中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股权分置改革。"那么,怎样才算"基本上完成"呢?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李青原说:"只要占总市值60%至70%的200家至300家上市公司顺利进行了股改,改革就应视为成功完成。一些质地不太好的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地方政府的规划,置入优良资产,或是通过一系列的收购、兼并,达到为股市‘换血’的目的"。而当占总市值60%至70%的二、三百家上市公司顺利完成了股改后,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耿亮的说法,上证所要为试点公司股票"开发新的指数","开设新的板块"。凡此种种,正在为我们勾勒出"G板块"的大致轮廓。而当"G板块"真正作为市场力量开始发挥作用时,它便庄严宣告,证券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力量时代的开始。"迎接G时代",便成了这场伟大变革的前奏曲。
    "迎接G时代",标志着优质上市公司的股改动力将进一步增强。目前,沪深两市总市值为3.2万亿元左右,前200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合计2.13万亿元,占总市值的三分之二以上。在这200家上市公司中,以大盘蓝筹为代表的优质公司占了相当的比重。这些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之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将更趋优化,非流通股股东与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基础一致,股票价格将成为两者共同的价值判断标准,这对夯实证券市场的基础,功不可没。
    "迎接G时代",也标志着价值投资理念将被真正深化。在股权分置的高估值市场上,分红可以忽略,扩容等同利空,小盘往往溢价,良莠经常不齐,而"G时代"的到来,以稳定丰厚的分红派现为主要特征的大盘蓝筹股,将成为投资者推崇的品种;"一分钱一分货"的两极分化,也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趋势,虽然中国证券市场上不同的投资者结构,必然会对应不同的投资理念。但投资理念的多元化,其基准是一切围绕价值投资展开,并使相对投资价值逐渐走向绝对投资价值。
    "迎接G时代",更标志着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主流,将引领市场向长线投资为主的方向转变。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深化,G公司的"自然除权"凸现了股票的"含金量",市场价值与成熟市场市盈率水平的靠拢,市场定价功能就进一步走向合理化,股票泡沫相对能得到较快的调整,这有利于提高机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有利于鼓励低风险的长线投资者进场。当国民经济的航空母舰和骨干企业普遍和整体进入股市,而证券市场同时又是储蓄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作为社会主流资金分享经济成长景气的首选途径时,不断拓展的"G板块"将最先成为反映中国国民经济水准的显示器。投资者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将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使股票定价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也使券商的经营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中国证券市场经过16年的成长历程,首被有识之士喻为"将要迎接成年的洗礼"。"G时代"是走向成年的第一道门槛。"迎接G时代",就是迎接正在酝酿着的历史性机遇。压力与动力共生,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中国资本市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必须以全新的眼光和宽广的视野,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审视正在变革的现实。如果我们对自己鼻尖底下的一点小天地看得重而又重,而对恢宏的历史变革却战战兢兢,铸成大错,便不可避免。
    "迎接G时代",尽管它是一个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婴儿,是一轮跃动于地平线上的朝阳,但它给中国证券市场带来的活力,为以往任何时候都无可比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股权",共找到 8,377,489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