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万国 香港、北京报道
8月1日至2日,在香港举行的“UPS技术峰会”从一开始就夹杂着“非技术”的内容。“中国邮政改革会不会打乱UPS阵脚”之类的问题,始终伴随着首次整体亮相中国的UPS核心管理层。
来自亚太地区的数十家媒体甚至对会议目的产生了质疑。会议间隙,不断有记者向UPS高层提问:“会议为何而开?为何在中国香港开?”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国际速递巨头们与中国邮政之间的较量已公开化和白热化——一个引人关注的事件就是以UPS为首的四大国际速递巨头发表了一份让人颇感“意外”的声明,表示:“对邮政改革进展保持高度关注。”作为这一声明的背景是,中国邮政在改革方案日益明朗化的情况下开始绝地反攻,其收复失地的雄心已昭然若揭;更为紧迫的是,三个月之后的12月11日,中国速递市场将彻底放开,国际速递巨头们的业务空间——也就是利润空间将由即将出台的《邮政法》一锤定音。
中国邮政绝地反攻
7月25日,即中国邮政改革方案经国务院原则通过后的第5个工作日,中国邮政正式拉开了与国际速递巨头对决国际市场的号角。
这天,中国邮政联手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等5地的邮政企业,全面启动了“EMS承诺服务”,把中国邮政的拳头产品EMS业务的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展到亚太地区。
6家邮政通过对运营网络、信息跟踪及IT系统的整合,共同打造一个能提供全新服务的一体化网络。整个网络拥有的投递点超过2.6亿个。
作为中国邮政EMS“次晨达”国内业务的扩展,联网服务范围包括从亚洲主要城市间的2日递,到亚洲其他地区与澳大利亚的2-3日递,再到美国的5日递。
据出席当天邮政联网仪式的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马军胜介绍,与其他速递商的收费相比,企业使用联网服务可节省多达60%的速递成本。
而联网不会只停留在6个邮政机构。据香港邮政署长蒋任宏出席联网仪式时表示,中国邮政下一步会联络其他邮政伙伴,组成全球性的邮政网络。
除邮政联网之外,中国邮政进入国际速递市场的另外一个信号也开始发出。据民航总局网站披露,作为邮政业务航空承运人的中国货运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邮航”已正式向民航总局申请变更其经营范围,从以前只开展国内航空货邮运输业务扩大到经营内地至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及周边国家国际航空货邮运输业务。
中邮航总经理关荣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中邮航要开通的国际航线正在积极申请和谈判之中。公司计划首先开通中国内地到日本东京和名古屋的航线,然后开通韩国和新加坡的航线,最后逐步扩展至欧美地区。
而据民航总局提供的信息显示,中邮航拟投入国际航线运输的为2架B737—300F飞机。关荣顺称,在2006年以后公司计划引进3架波音767飞机和2架空中客车300飞机。这2种飞机都属于远程飞机,也意味着中邮航开通欧美航线的计划大约在2006年以后实施。
四大速递公开叫板
在7月25日与5大邮政机构结盟之际,国家邮政局副局长马军胜除强调邮政联网特快服务的最大优势在于价格低廉外,还特意指出这个网络拥有广泛的收寄网点,对中小企业和零散客户将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据马军胜所言,中小企业将是立志翻身的EMS争夺的对象,而这也正好是当前几大速递巨头争夺的重点。早在今年初,UPS就在中国启动了“中小企业计划”。FedEx中国区总裁陈嘉良也表示,未来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将是新的客户增长点。
对于中国邮政目标如此明确的举动,速递巨头似乎“不以为然”。陈嘉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际速递业务是个很大的蛋糕,竞争对手的举动对FedEx构不成挑战和威胁,因为FedEx早就提供了类似的“使命必达”服务。
但不论速递巨头如何看待,中国邮政紧急启动的战略计划,已经让速递巨头们感到不安了。
UPS亚太区总裁肯·托罗在香港召开“UPS技术峰会”间隙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针对中国邮政改革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书面说明,对邮政改革的进展将保持高度关注。”
两周前,UPS、FedEx、DHL、TNT四大跨国速递公司的代言机构——亚太速递商协会(CAPEC)向北京各大媒体发布了书面声明。据称这份声明的目的旨在“督促”中国邮政改革坚持“三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引入公平竞争机制。
事实上,如果CAPEC的这一声明仅仅是为了强调“三分开”,那显然是多此一举。因为前后接受本报采访的专家都反复强调:“‘三分开’是邮政改革毫无疑问的方向。”国务院刚刚通过的邮政改革方案也确立了“重新组建国家邮政局、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成立邮政储蓄银行”的基调。
中国通信学会邮政委员会学术部主任顾联瑜甚至一言以蔽之:“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政企分开,监管独立。”
既然改革方向与CAPEC所指一致,邮政改革为何会令四大速递巨头坐立不安?CAPEC在邮政改革方案刚刚通过尚未有实际操作时间表的情况下,抛出这一声明,用意何在?
“我们希望邮政方面能够尽快确定专营范围,放开350克以上的信函业务,并逐步缩减350克的限制。”肯·托罗认为,邮政专营应当尽可能地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应使用重量和价格相结合的方法来界定邮政专营的范围,即邮政专营范围应限定为重量少于350克、价格低于国内最短距离最快的标准类国内邮件3倍的信件。
站在一旁的UPS亚太区资深副总裁黎松江补充说,除了专营范围的确定,对于之前提出的“4%的邮政普遍服务基金,我们也不能接受”,黎松江的理由是,作为企业,已经按照规定缴了税,没有义务再承担其他费用。
而专营范围和普遍服务基金一直被纳入《邮政法》修改议题来确定。“《邮政法》还没有得到国务院的批准,也没有报全国人大讨论,出台时间尚无从而知。”顾联瑜说。因为改革方案大调已定,《邮政法》却仍然悬而未决。“与其说四大速递巨头想施压邮政改革,还不如说是要施压《邮政法》修改。”
“在《邮政法》没有出台之前,专营范围和普遍服务基金如何设立,都无从谈起。”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会长罗开富表示,政府已经作出了邮政体制改革先行、《邮政法》殿后的安排。
博弈2公斤以下业务
四大速递巨头之所以公开站出来“叫板”,是因为经过多年的竞争,邮政和外资巨头以及民营速递公司,在国内速递市场上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格局:2公斤以下快件是EMS的领地,2公斤以上则是民营和外资的争夺重点。
而邮政改革方案出台后,原先稳定的天平已悄然发生了倾斜:邮政希望在现有格局之下收复失地;四大速递巨头被动之余,只能希望借助《邮政法》的政策闸口,加强布局中国内地速递市场。
“信函业务的争夺,将成为《邮政法》修改中最为激烈的部分。”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秘书长刘建新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
“其实话题的核心还是邮政专营范围。一个简单的道理,邮政专营范围越小,国际速递巨头发展的空间就越大。”
刘建新介绍,考虑到引入市场公平竞争原则和平衡多方利益,《邮政法》第五稿中对于邮政专营范围限定为“单件重量在500克以下的信件”,第六稿有意将邮政专营的部分缩减到350克。这意味着,《邮政法》一旦出台,中外快递公司将有机会开展至少350或500克以上包裹寄递业务,而不是现在的2公斤以上。
而这并不是国际速递巨头的目标。“出于公平市场竞争的考虑,邮政专营范围应该在350克的基础上逐步缩减。”黎松江表示。
据肯·托罗透露,目前UPS方面已经制定了分阶段分步骤进入国内快递业务的计划。到今年底,UPS的国内快递业务将覆盖到中国的23个地区。但在实际操作中,也还在2公斤以上的业务领域,350克或500克到2公斤之间的区域目前只停留在讨论层面。
但一些对《邮政法》修改较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似乎并不赞赏CAPEC的声明。中国邮政大学邮政研究中心主任杨海荣教授表示,国际上也有把重量少于350克的信件作为邮政专营范围的国家,但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国家是1公斤以下,还有的是500克,也有20克的,这由每个国家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自行决定。
而顾联瑜更表示,四大快递公司无权对中国邮政专营范围“指手画脚”,因为在我国加入世贸时,我国政府承诺开放“速递服务”是有前提的,即:“现由中国邮政部门依法专营的服务除外。”这就是说,我国邮政特快专递业务中属于物品类的快递业务应该对外开放的,事实上已经早就开放了,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的信件寄递业务,由邮政专营,则不对外开放。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