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科健依然讳莫如深,但很多坊间传言都间接或直接得到了征实。
近日,中科健向全国33家分公司传达了“全力铺货、迅速回款”的严令,大幅降低手机价格,力争现金回笼。曾经贵为国产手机终端第一品牌的科健在面临接近两年的市场萎缩和一系列资金、负债问题后,看起来已经步履维艰。 而外界对中科健命运的猜测和传闻也是不一而足。
即便如此,中科健的命运似乎还远未就此结束,看似病入膏肓的中科健背后,一场资本交易的博弈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资金链的悬疑
毫无疑问,一直被关联交易、巨额担保、真假MBO等问题困扰的中科健正面临着致命的资本危机。
记者获悉,日前,由于与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分行在进口信用证合同上产生纠纷,这家原本与中科健走的很近的银行已将中科健告上法庭。据了解,浦发行共提出15宗还款诉讼,涉及金额折合人民币近1.8亿元,而目前中科健的净资产仅为2.6亿元。
浦东发展银行此前与中科健就原材料进口采购方面签订了进口押汇合同及减免保证金开立进口信用证合同,后来在银行要求下,由中科健二股东深圳智雄电子和中科健总裁郝建学个人对两项合同进行了1000万美元保证。后浦发行根据这几份合同,为中科健提供了分五笔、总额约为370万美元的贷款,但该贷款到期后,中科健并未按期支付,其担保人也未代为支付。
在国内,进口押汇经常被运用为一种银行替企业垫款的方式。知情人士透露,中科健的手机生产,许多核心部件依赖进口,加之其资金一直紧张,故利用进口押汇可解决此问题,但由于进口押汇属于短期融资,期限一般不超过三个月,一旦企业资金流转出现问题,三个月后不能如期还钱,问题则马上暴露。而在与浦发行的贷款协议中,有过如下约定,即一旦某笔贷款中科健出现逾期,则视为对其他贷款的同等违约,浦发行可要求其他未到期贷款提前偿还,这就是1.8亿元巨额诉讼的由来。
戏剧性的是,就在这几天,有媒体又爆出熊猫移动作为子公司未经同意擅自为江苏天创集团做了金额高达42350万元的担保的事件。而现任熊猫移动总经理马志平作为另一家公司——南京合纵的实际掌控人,与中科健的当家人郝建学有着错综复杂的投资、合作和股权关系。值得关注的是,关联单位的资金互保,正是中科健遭受深交所谴责的根源。
种种迹象表明,中科健及其关联单位正在进行一系列的资金运做,在德隆系和托普系纷纷由于资金链断裂而栽倒后,昔日在国内手机市场上呼风唤雨的中科健,是否也将爆出更大的资金链黑洞内幕?伴随高额银行债务而来的大量关联交易、巨额担保等行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否也将开始浮出水面?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巨大的陷阱还是又一次利益重新分配前的资金调配?
利益的争夺
虽然中科健陷入了重重的危机,但中科健的既得利益者显然并不打算就此放弃。相反,企业经营的不景气反倒带来新的赚钱机会。在这其中,中科健的关联企业表现的意外活跃,一场围绕着中科健的资本运作正在紧锣密鼓的展开。
在这场资本的博弈中,南京合纵始终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2004年2月4日,国资委批准由熊猫移动总经理马志平通过私人控股的南京合纵,以1亿元收购科健集团99%股权的计划。这个计划虽然仍未获得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但南京合纵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过户手续。
南京合纵为何要在未获监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就如此匆忙地进行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呢?有业内人士猜测,已经有人为中科健找好了下家,这部分股权到手即可转让出去。事实果真如此吗?一旦中科健的控制权落入南京合纵手中,那么它的命运也许远没有那么简单。
对于频频传出的收购传闻,中科健一直处于犹豫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默后,中科健终于做出了回应,其发言人表示:“科健遇到的问题在行业中很正常,缺钱是共同的,目前宏观调控的压力还在科健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并对南京合纵和南方某厂商的收购表示一概否认。而科健掌舵人郝建学甚至表示:自己已经为科健押上了全部身家,誓与其共存亡,否则也许将“连房子也没得住”。
从郝建学的发言中可以看到一个信号,那就是中科健目前依然有利可图。而浦发银行问题的解决似乎也在印证这一点,这两天中科健内部有消息传出,欠浦发行的4270万的逾期款项有望转为贷款。随之而来的1.8亿元当然也将不再被提起。
与之相对的,就在两周前,与郝建学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中科健二股东深圳智雄电子有限公司将所持26.75%的中科健股权全部质押给民生银行深圳分行,质押期至双方申请终止为止。无从得知智雄电子从民生银行获得多少资金,也不知道这其中意味着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决不是一次简单的融资事件,中科健的即得利益者显然还不希望公司如外界猜测的那样倒闭,一连串资本运做的背后,似乎还隐藏着更多利益驱动力。
谁是最后的赢家?
目前的中科健就像行驶在重重迷雾中的一艘大船,除了掌舵的少数几人,谁也难以看清楚前进的方向。在这场资本和权益的争夺中,到底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呢?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界人士分析,中科健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利益点,一是上市公司的利益边缘化,业界始终怀疑,郝建学通过个人控制的公司,转移上市公司利润,导致中科健的手机毛利率远远低于同行。
郝建学旗下香港上市公司易通控股一直是中科健的海外采购代理商,中科健2003年度向该公司购货高达7.4亿元,占其总购货量的27.42%。易通控股在7月底刚刚公布了截至2004年3月31日的最新年报。虽然由于调整年报截止日期而使本财年仅有11个月,但6126万港元的净利润,高出中科健2003年度净利润4094万元的50%。
另一个利益点,也是最重要的利益点,就是所谓的MBO(管理层收购)。以郝建学为代表的公司管理层不是中科健的所有人,其大股东是中国科学院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而郝建学作为中科健的实际管理者,对中科健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郝建学本人的财富链(易通控股)也一直要靠中科健来维系,如果不能够维持现状,最理想的就是自己完全收购中科健。
在一个时期上下游关联交易的大量套现下,中科健的利润暴跌,并因此受到证监会的公开谴责。但MBO的诱惑实在让人难以抵御。虽然直接的收购要面临众多麻烦,但作为民营企业的南京合纵最终收购科健集团股份的实体,相信通过运作还是不难实现的。
最有意思的是,郝建学近期连续发表声明,一再申明自己与南京合纵毫无关系。将自己从这场交易中彻底洗白。如果这一系列行动能使股权转让得以顺利批复的话,易主就极有可能成为中科健最终的宿命。
记者观察:繁荣背后的隐忧
国产手机在问世之初,还是国外品牌三分天下的时期,当时恐怕很少有人想到国产手机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更难以想象手机终端能作为一个产业能够真正发展起来。但是这一切在今天变成了现实。去年上半年,国产手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升至55.28%,首次超越洋品牌,占据半壁河山。
但应该看到的是,目前国内手机终端厂商还处于一个低水平的发展时期。时至今日,我国90%的手机厂商还是跟随型企业,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某种程度上,不少国内手机厂商只算是韩日厂商在中国的大“分销商”。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国产手机的激烈交锋,无非是进入中国比较晚、技术和实力相对弱的韩日厂商通过中国代理人与欧美巨头进行的一场中国市场争夺战。
相对于技术上的问题而言,终端厂商频频爆出的管理和资本运做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情况下,很多原来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进入了这个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随之而来的利益分配问题不可忽视。如何既能保证国家和股民的利益,同时又使经营者的价值得到合理的体现?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的发展不可能长久,多方的利益都得不到保证。
应该说,今天的中科健绝不是一个个例。单纯地走贴牌路线使产品越来越不具备影响力,而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脱节更让中科健失掉了发展的原动力。中科健的问题,让我们看到了国产手机行业一片繁荣背后存在的隐忧。如何突破技术研发和资本关系这两大瓶颈已经成为大多数手机终端厂商必须正视的问题。
随着3G时代的来临,渡过了最初原始积累期的国产手机厂商实际上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当我们与国外厂商的起跑线已经不像当初那样失衡的时候,我们有理由期待着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和研发实力的国内厂商脱颖而出,与国外厂商真正展开全面的竞争。 (责任编辑:雨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