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与中国官员周二将就纺织品问题展开磋商之际,美国政府将争取向处境艰难的本国制造商们伸出援助之手,不过这一努力最终可能抬高服装价格,从而影响到那些一直受惠于廉价服装的美国消费者。
一些专家认为,如果美国国内生产商得到它们要求的保护,即中美双方就全面限制中国纺织品进口达成广泛协议,那么美国消费者每年用于服装的支出可能至少增加60亿美元。 增加60亿美元意味着每个美国消费者每年将为服装花费多支出超过20美元。但考虑到近几年来中国商品在压低服装价格方面作用巨大,上述估计可能有些保守,实际金额可能超过60亿美元。他认为,广泛的贸易协议不但可消除美国生产商的降价压力,对于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其他国家厂商也有同样作用。
截至6月的过去3个月,服装零售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5.9%,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产品进口猛增。自1月1日实行了30年的配额制度被取消以来,来自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大幅增长。美国纺织品和服装制造商声称,由于中国纺织品进口激增,今年已经有19家纺织厂关闭,导致纺织品和服装企业26,000个工作岗位消失。布什政府已经对几类中国进口产品重新实施了配额限制,而且计划未来几周对其他几类商品也采取类似的保护措施,将原产中国的纺织品进口年增幅限制在7.5%以内。
但美国纺织业正在向政府施压,要求采取更广泛的保护措施,对威胁国内企业的所有类别商品进口加以限制。美国制造商认为,中国与欧盟6月达成的协议不能令其满意,因协议中规定中国进口年增幅不得超过12.5%的上限太高了。
另一方面,一向青睐廉价进口产品的美国零售商去年曾诉诸法律,以阻止重新设置进口配额。但目前它们则表示,如果能将进口增幅的上限提高至7.5%以上,将支持达成广泛的纺织品贸易协议。几类中国商品今年的进口量今年已经达到了上限水平。
中美纺织品问题会谈将于本周二和周三在旧金山举行,预计本次会谈仅仅是新一轮谈判的开始。一些行业人士预测,双方的目标是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份访美时签署协议。
一些贸易专家怀疑,即使中美达成广泛协议,限制措施对美国就业的保护作用也将有限。他们指出,2001年以来,美国服装和纺织品制造业流失工作岗位389,400个,占员工总数的37%。
纺织品之争并非是中美之间唯一的贸易争端。去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1,620亿美元,创美国对单一国家贸易逆差金额之最。而今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正在以32%的速度扩大,体现出2005年上半年中国服装和纺织品进口猛增58%的影响。
许多经济学家相信,在中国进一步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之前,美国对华贸易状况不会显著改善。他们认为,人民币需升值30%-40%,方能提高美国商品对中国商品的竞争力;相比之下,中国上个月首次允许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1%的举动只不过是向前迈出的一小步。 (责任编辑:胡立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