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广东成品油供应前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公司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称:“8月份,广东成品油消费需求仍将持续增加,而资源供应将更为紧张,市场供需矛盾仍将十分突出。”
中石化、中石油占了广东成品油市场85%以上的份额,而中石化一家独占全省年销售量的60%左右。日前,新华社记者围绕广东近期大面积持续“油荒”对中石化广东分公司进行了专访。
三大罪魁制造油荒
问:珠三角近期出现的长时间、大面积“缺油”的原因有哪些?
答: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一是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国内市场成品油需求持续旺盛。广东成品油需求增幅更加突出。目前正处于“双夏”季节,用油增加;天气酷热,制冷、发电和空调用油增加;“休渔”期结束,水上用油增加;暑假旅游也带动相关油品消费增加。因此用油需求对比前期增多。
二是近两年来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成品油价格调控政策,导致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国内炼油行业出现全面亏损。虽然中国石化集团的炼油企业坚持满负荷生产,但地方炼油、加工企业纷纷减产或停产,减少了资源投放量。
同时受价格倒挂影响,一些原来使用进口资源的企业改用国产资源。而且港澳地区的车船也到广东加油,形成资源外流,加剧了广东省供应紧张的态势。
油料全线告急屡破纪录
问:对比广东以前不定期出现的油品供需紧张,此次珠三角大面积“缺油”有哪些特点?
答:这次“缺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此次“缺油”带有普遍性,全国其他地区也存在类似现象,属“资源性”缺口,各品种汽油与柴油全线告急,尤其是汽油。目前广东省绝大部分社会油站汽油脱销,部分社会油站柴油脱销。
二是这次“缺油”也具有季节性特点。目前市场处于消费需求旺季,农渔业及空调用油增加,同时又是台风多发季节,给成品油资源调运安排带来较大困难。
向总部求援向外省求助
问:贵公司采取哪些措施缓和广东“缺油”趋向?
答:为缓和当前广东“缺油”状况,我们中石化广东分公司一是继续强化和积极自采,设法将省外和社会上的资源采进广东,补充供应。7月份在国内总体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自采资源20万吨。二是加快配置资源的调进。对受台风阻碍的船只加快启运调进,及时安排资源到一线油库和加油站,属下所有油库保持24小时作业。三是做好省内资源安排,合理摆布库存,优先安排珠三角重点大城市尤其是脱销比较严重的地市的供应。四是向北京总部反映情况,争取总部的支持。
油荒前景难料
问:在解决广东近期“缺油”状况方面,需要上级作哪些支持?
答:总的是增加可供资源量,加大对广东地区的成品油供应量。8月份,预计广东省经济仍将保持快速稳健发展的势头,加上迎峰度夏用电高峰期来临、水灾后重建以及“休渔”期结束等因素的影响,成品油消费需求仍将持续增加,市场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恳请增加广东省的资源配置量。中国石化集团总部已表示:炼油企业满负荷生产,并拟于近期再增加对广东资源配置5万吨。
化解油荒之道:提价
问:对建立广东供油的长效安全机制有哪些建议?
答:建立广东供油的长效安全机制应从全局的高度去考虑。建议:一是尽快理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提高国内价格调整与国际油价变化的同步性,包括调整价格时间上的同步和调价幅度上的同步。二是必要时减免进口成品油的有关税收和实行财政补贴,以降低进口成本,鼓励中国石化进口成品油,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三是建立油品战略储备机制,提高平衡市场供求关系的能力。四是进一步完善国内炼油企业布局。目前中国石化正加快对广州石化的扩能改造工作,但对中国石化和广西拟建设的广西北海炼油厂,国家有关部门至今仍没有批复。建议国家加大对中国石化炼油企业建设的支持力度。
本版撰文新华社记者梁钢华 钟玉明 张欣
■链接
“无危机涨价”显示高油价时代来临
历史上,国际石油价格曾有过三次大涨:
第一次油价上涨发生在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每桶)从1973年的不到3美元最高涨到超过13美元;
第二次油价上涨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第二次石油危机,石油价格从1979年的15美元左右最高涨到1981年2月的每桶39美元;
第三次油价上涨是1990年的海湾危机,石油价格也出现暴涨。
这三次的石油价格大涨,是一种“危机式涨价”,前两次是石油危机、后一次是海湾危机。今年以来的此次石油涨价与前三次不同,是一种“无危机涨价”,显示我国已逐渐迈入高油价时代。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