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油价冲破每桶65美元后,国内的东南沿海尤其是上海和广东,成品油依然很紧张。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指出,要抓紧节能工作,抓紧能源替代及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在这些方面,有太多的工作需要做。
成品油使用结构有待调整
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获悉,在此次成品油紧张表现比较严重的广东,除了油品调运、生产环节存在问题外,还有一点更应该引起重视:那就是广东目前已经有900多万千瓦的燃油发电机组。在电力紧张的情况下,这些燃油机组正满负荷发电,无疑加大了成品油使用的紧张程度。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与广东方面协商,准备逐步取代这些燃油发电机组。
另外,由于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外价格存在一定差价,一些国外的飞机、轮船先后到我国加油。目前这一数字已经达到每天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吨,加剧了成品油的供应紧张。有关专家建议采取相应措施,比如设立手续费等措施拉平价差、加以控制。
节能,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
有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已是日本的二十多倍。有专家测算,如果我国能达到日本目前的节能水平,那么我国的能源需求量今后60年内都不用新增。
以目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上升最快的汽车交通为例:我国汽车用油消费占整个成品油消费的1/3强,到2010年将达到2/3。有关研究显示,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3亿至1.5亿辆,如果单车油耗减少1/3,也就是和目前日本、德国、意大利的油耗水平相当的话,就可以节油7000万吨。“市场力量对实现节能潜力的贡献率只有20%。”石油大学陈勉教授指出,“节能问题政府应起主导作用,我国必须尽快采取征收燃油税等一系列政策,以确保节能成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必然选择。”
三大替代产品:还需消除消费障碍
作为石油替代的几大主要产品,目前乙醇汽油、煤变油和甲醇汽油均在试验或推广之中。
车用乙醇汽油是把变性燃料乙醇和汽油按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种新型汽车燃料。目前全国有5个省共102万吨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可调配1000万吨车用乙醇汽油。但中石化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的一份关于车用乙醇汽油试点期间政策和经济性分析报告显示,使用车用乙醇汽油是没有经济效益的。要保证车用乙醇汽油的顺利推广,必须有与之相应的财政、税收、补贴等政策。另外,由于消费观念、市场监管等方面存在问题,绝大多数车主不愿使用乙醇汽油。
“煤变油”是指以煤炭为原料制取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的技术。神华集团副总经理张玉卓介绍,以燃烧为主的煤炭利用方式已在我国造成了严重的酸雨、粉尘污染。“煤变油”技术的推广将大大缓解环境问题。目前神华集团已投资上百亿元人民币引进美国技术建设第一座“煤变油”企业,投产后将年转化百万吨以上的石油。缺点是技术虽好但耗资巨大,并非哪个企业都可尝试。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大力主张发展甲醇汽油,他认为,能够代替石油的产品首先要量大、成规模,其次原料要充分。最符合条件的应该是甲醇汽油。甲醇汽油来源于煤、天然气、焦炉气、煤层气以及氮化工企业。从技术测定看,以15%的比例将甲醇掺入汽油中燃烧,不用改造发动机,加注燃料不受地域限制。燃料甲醇调配成甲醇汽油后,每吨价格比汽油低200元至800元。但从甲醇汽油在山西的试点看,并未被广泛接受。 在“成品油紧张”的背景下,三大替代产品的市场化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