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区域经济发展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见习记者 孙东辉
8月17日,“环京津贫困带”的概念在《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中首次被公开提出。《研究》指出,河北省与京津接壤的6个设区市的32个贫困县、3798个贫困村等地区形成了“环京津贫困带”,贫困人口达到272.6万。
当京津唐及环渤海区域与泛珠三角、大长三角共谋区域经济大发展之时,当天津憧憬成为中国经济第三极之时,《研究》以“第三只眼睛看河北”为别名,指出“环京津贫困带”的事实。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这从一方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隐忧,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环京津贫困带之忧
《研究》显示,改革开放初期,环京津地区与京津二市的远郊县基本处于同等发展水平,但如今二者之间形成了巨大的经济落差。2001年,环京津贫困带24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GDP、县均地方财政收入仅分别为京津远郊区县的1/3、1/4和1/10。
即将完成的中国“十一五”规划首次把以经济区发展为内容的区域规划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而从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两项指标——农民人均纯收入和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来看环京津贫困带,贫困带中的24县与“三西”地区(即以定西为代表的甘肃中部干旱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和河西走廊地区)5个县相比,基本处于同一发展水平。
“中国东部的区位,中国中部的发展水平。”河北省常务副省长郭庚茂8月17日在亚洲开发银行与河北省政府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上述事实做了概括。另一个事实是,近几年来,泛珠三角、大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迅速,成比翼齐飞之势,占全国经济的权重愈来愈大,当地农民也在产业分工中得到了好处,收入增加较快。
“这部分农民不能富裕起来,不仅对区域发展不利,甚至对首都安全也不利。”郭庚茂说。
区域经济发展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
一个事实是,珠三角主要在广东省,受行政区划障碍较小;长三角只有上海一个特大城市,与周边地区的经济互补性较强。
“京津唐及环渤海区域存在着不利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客观历史难题,只有国家出台统一规划,加强统筹协调,才能突破行政区划的障碍,尽可能地照顾到方方面面。”北京国宏智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韩冬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5月16日,北京市市长王歧山在“2005年北京《财富》全球论坛省市长座谈会”上表示,后奥运时期,北京发展后劲在于京津冀合作。
韩冬梅表示,区域经济既是地缘经济,又是市场经济,要加速“地缘政治”层面的制度创新,按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来组织和调控经济发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7月份的“中国改革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时指出,跨行政区区域经济格局变化将直接冲击传统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构架,市场统一必将带来跨地区规划管理事务的增加,将可能由此引发行政机构的调整或合并,也将给政府职能转换工作增添新的内容。
中国区域开发网专家任东明博士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已经意识到行政区划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京津唐及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将此地区列为试点,也是试图打破这种障碍的表现。
“对于行政区划造成的发展障碍,首先,要在国家层面上给给予协调,再者,要建立区域补偿机制;第三,国家和地区都要有针对性的扶贫政策,”任东明说,“这样才有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谢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