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浦发来说,对价不是根本问题,问题在于政策。”8月18日下午,浦发银行(行情 - 留言)(600000.SH)董事长张广生对本报记者说。
8月20日,股权分置改革第二批试点将全部结束。按照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的说法,股权分置改革没有第三批试点,第二批试点结束之后,股权分置改革进入全面铺开阶段,所有的上市公司都将直面股改事宜。
而近日上海国资委、金融办等有关方面也表示,上海将在一年左右基本完成股改,并称最快下周将有一批上市公司公布股改方案。
对于代码为沪市第一号的浦发银行来说,再融资的需要令股改更显紧迫。张广生向记者证实,浦发正在“积极、快速”地推进股改事宜,并已与大股东及主要流通股东沟通过。他同时也承认,浦发银行股权分散和存在外资股东的问题,为股改带来了一定难度。
花旗没有底价
“要等政策,政策突破了浦发才有可能做股改。”张广生毫不掩饰对下一步股改指导方向的期盼。
张所说的政策,是指证监会等有关部门在第二批试点结束之后,对下一步股改工作的指导意见。这个指导意见将为下一步进行股改的上市公司处理各种问题奠定政策基础。就浦发来说,非流通股股东分散且存在外资股东,还涉及到商业银行股权变更问题,股改就成了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商务部、央行等多家管理机构共同监管和协调的大举动。
根据浦发银行的股本结构,200多家境内法人股中,无一家持股在8%以上,且第五大股东为外资??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持有4.62%。这些股份是花旗在2002年底,以每股等于净资产1.5倍的价格购进的。
此前,花旗的态度被认为是浦发股改的一个难题。“目前,经过多次沟通,花旗银行已经同意支持浦发的股改,且没有底价,就以市场为准。”张广生说。
但有投行人士分析,放弃对对价底线的限制后,花旗极有可能在股改方面提出一些附加条件,比如在股权增持方面的优先权等。按照花旗之前入股的协议,花旗在2006年4月、2008年4月分别有两次选择增持的机会。“现在想增持浦发股份的要求越来越多,不管是流通股股东还是非流通故股东。”张广生称。
国泰君安一分析师认为,银行板块公司的股改,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国有股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国有股的控制权问题。国资委在6月17日出台的《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曾提出,将对不同行业中国有股的最低持股比例进行设定。
而非流通股股东内部协调的问题也是浦发面临的一个挑战。200多家境内法人股东,包括上海国资委以及其他省市国资委,其沟通成本将高于其他类上市公司。“这个问题将可能在8月20日证监会出台的股改意见中解决,有说法称只要2/3的非流通股股东通过即可。”几家机构人士透露。
作为基金重仓股的浦发银行,与基金公司的沟通将是与流通股沟通的主要方面。有已经与浦发银行讨论过股改方案的基金公司人士表示,对价倾向于采取直接送股(现金)或者公积金转账的方式。“但公积金转账的方式将造成扩股,基金方面不是很赞同。”一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称。
张广生则认为,不管是送股、送现金还是公积金转账抑或权证等方式,“都是由市场价值决定的。但肯定要有一个基数,主要是大股东和基金公司之间的对价”。
“9.1%的目标是死命令”
“如果没有再融资的压力,股改不会像现在这样紧迫,但我们一定会做。”张广生并不否认,浦发一直悬而未决的再融资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股改步伐。
而市场和机构人士,则普遍将再融资作为浦发急切实行股改的主要诱因:“浦发急需提高资本充足率,再融资迫在眉睫,而快速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则是在现有环境下实现再融资的必要前提。”??这也正是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一个极有效的杀手锏。
张广生透露,今年年初浦发的资本充足率是8.03%,6月末提高到8.3%,提高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年初的利润以及对风险资本扩张的限制。但浦发在2004年年报中立下的目标是要在2005财年,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9.1%。为此,浦发已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再融资。
“9.1%的目标是死命令,是一定要血拼力保的。”张广生说。
自1999年9月上市以来,浦发银行已经两次通过增发募集资金。2001年8月增发新股募资约50亿元;2003年1月再次增发3亿A股,募集资金25.35亿元;2003年11月,浦发股东大会公告称,将公开发行不超过60亿的可转债以实现再融资??2004年此项融资计划改为增发7亿新股;2004年4-6月,浦发完成了60亿的次级债募集。
然而,浦发在2003年提出的60亿再融资计划却一再延后。好不容易盼来2005年4月19日,发审委过会批准了浦发的增发计划,但随即股权分置改革又将其延后。
“5月1日开始股改的,5月8日证监会把我叫去,说股改了,增发要叫停。”回忆此次增发的一波三折,张广生一脸无奈,“浦发的运气不是很好。”
此后,浦发银行转而开始推进股权分置改革,但第一批、第二批试点机会都没争取上。“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有外资股东,没有相应政策支持,且是银行板块。”张广生说,“试点结束以后,我估计会有一些政策出来,不出来的话,我们企业就没有办法运转了。”
国内融资不畅,浦发自然想到了海外。张广生表示,浦发一直有海外上市的计划,虽然目前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有一个在海外上市的上海公司,融资需求在2个多小时内就解决了。我们现在每次融资平均都在500天以上,这次是快两年了,你说干嘛不海外上市?”他反问道。 (责任编辑:陈晓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