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增幅小幅回落,股改试点公司业绩突出,QFII大幅增仓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增长态势。但受制于煤炭、电力、石油等瓶颈行业制约以及部分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上升,上市公司的盈利增幅出现了小幅回落。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截至今日,共有1281家上市公司(不含已摘牌的*ST华圣)披露了2005年半年报。今年上半年,1281家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381.86亿元,同比增长了23.88%。由于成本和三项费用高企,上市公司净利润仅为926.33亿元,同比微增5.09%;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137元,比去年同期的0.139元略有下滑;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5.17%,同比下降了0.11个百分点。但数据显示,反映业绩“含金量”的加权平均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去年同期的0.159元提高到0.195元,上升了22.36%。
数据显示,上半年上市公司共实现营业利润1401亿元,同比增长了7%。而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分别为36.64亿元、26.98亿元、-19.29亿元,这说明非经常性损益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有限,不断夯实的主业才是业绩小幅增长的关键。
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增幅回落,与行业景气度的下降不无关系。据统计1281家公司按22个行业划分,共有11类行业净利润同比出现增长,比去年同期减少6个。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金属非金属业等六个行业在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中占比达到76.17%。这6个行业中,有3个行业净利润同比下滑,不过采掘业同比持续增长,增幅达到57.33%。此外,近四分之一的公司进行的三季度业绩预计显示,预亏和预警公司占去61.46%。而对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影响较大的机械设备仪表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金属非金属三个行业成为预忧重灾区。
业绩增幅的回落,也使利润分配陷入低潮。上半年仅有16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半年度利润分配和转增方案,占披露半年报公司的1.48%,这一比例创出了2000年以来的新低。
值得一提的是,股改试点公司业绩表现突出。披露半年报的38家G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同比增长31.66%,高出1281家公司整体主营业务收入增幅近8个百分点;净利润总额同比上升14.39%,领先整体公司净利润增幅9个多百分点。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看,QFII在上半年大幅增仓。截至8月26日,QFII共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43469.55万股,比半年前增加了46.36%;保险资金也在16家上市公司中现身,但持股较为分散;而社保基金积极调仓,其在129只股票中出现,持股市值为44.29亿元,与一季度末相比,有小幅减仓。 (责任编辑: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