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主旋律奏响最强音
本报记者宗新建发自杭州
决心实现制造业转型的浙江省,在政策层面再出重举。浙江省经贸委日前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以期通过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来扭转工业经济效益下滑局面,并从根本上攻克出口企业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更值得一提的是,企业技术创新将被列入浙江省地方立法议程。
这已经是本月内浙江力推技改的第二个大动作。8月中旬,浙江省经贸委下发该省今年第一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计划,项目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并预计,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年新增销售收入2898.0亿元,利润361.3亿元,税金193.3亿元,创汇56.3亿美元。
浙江连出技改措施的缘由,首先是今年上半年浙江制造业开始面临的“冬天效应”——由于受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的制约,浙江上半年经济效益欠佳,30个主要制造业的部分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报8月20日A5版做过相关报道)。“为此,实施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投资强度高的重点技改项目已经迫在眉睫。”浙江省经贸委投资处处长潘晓波说,由于今后一段时间内浙江经济仍以“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主要目标,因而项目特别突出“先进性”,“力求实现提升产业层次和推动投资适度增长的双重目标”。
让浙江坚定“技改”决心的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在于该省出口企业频频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省内主要出口企业在2004年出口贸易中遇到技术壁垒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有47.8%的企业遭遇技术壁垒。2004年,技术壁垒对浙江省产品出口造成经济损失25.5亿美元,其中直接损失12.2亿美元,间接损失13.3亿美元。
“要从根本上避免贸易壁垒,必须要积极指导、推动优势企业的内控标准尽快对接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完善计量检测装备,健全产品质量技术参数的检测和重点工作控制等。”该局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基于上述,“通过技改,培养现代性企业,以应对贸易壁垒、实现产业转型”成了浙江经济的重任。浙江省经贸委技术装备处处长童建新介绍,该省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规划是:将以促进产业升级、产品结构调整和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目标,以新产品、新技术开发并实现产业化为主要内容,通过5年时间,“使浙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体系完善、机制健全、自主创新能力强、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现代企业,做到基本能够应对贸易壁垒。”
童建新透露,为保证目标顺利实现,浙江还将从政策上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全方位呵护:企业技术创新将被列入立法议程,以规范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中介等各方行为和责任,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支持;定期发布产业政策、技术创新指南以及企业创新项目投资指南;借用中科院等研究单位“外脑”,吸引金融机构、外资和民间资本等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建设;完善考核监督激励机制,每年对省级优秀新产品、优秀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优秀企业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奖励。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