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婷婷 发自北京
对于山西煤炭业内人士来说,天津是一个与他们关系密切的城市。去年,山西省煤炭在天津港的下水量占天津港煤炭吞吐量的39%,今年1至7月,这个比例更高达46%。今年4月两省《跨区域口岸合作天津议定书》的签订更让两省的互动趋于良性。
现在,这种互动早已不止局限于煤炭和天津港,而是延伸到两省的高层互动和产业升级。在8月31日召开的晋津经济合作座谈会上,天津市市长戴相龙和山西省代省长于幼军签订了两省之间的长期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优势产业合作与升级,拓展港口与口岸合作,开展科技、人才合作与交流,加强能源、流通领域合作、推进区域交通体系建设,构建区域性旅游“黄金走廊”,加强合作交流机制建设。
会上,携团来晋考察的戴相龙向山西官员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地位和发展规划。显然,津城上下对于天津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即将起到引领作用已有一致意见,戴相龙向于幼军提出:双方应当巩固发展天津和山西长期、全面的经济合作关系,天津要为山西提供全面、高效的口岸服务,巩固加强资源和能源方面的供销关系,引导天津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到山西投资,共同发展两地的旅游业,共同推进天津至太原的铁路建设和公路建设,加强两省市高层互访,建立天津驻山西办事处。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博导季任钧指出,戴相龙履新天津后,一直强调要跳出天津,天津不能仅仅为自己服务,而应当加强与环渤海区域的互动。他还指出,现在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都要求打破区域封锁,加强区域合作,一个城市的功能不仅仅是满足内部的需要,更要能辐射周边,扩大影响,起到带动的作用。
北京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则认为,天津一方面在增强自己的服务功能,与北京形成互补,另一方面则在某些具有优势的产业和领域适当地发展总部经济,引领环渤海地区发展。
于幼军则回应指出,山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天津则是山西主要的出海通道和重要的物流枢纽,与天津在经济结构上有较强的互补性。他提出,山西迫切希望加强与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拓展自己发展的空间,增强发展动力,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进一步加强和天津之间更加密切的合作。
事实上,于幼军踏足山西的两个月里,清理投资环境和加强与省外人士的互动一直是他努力的方向。他表示,自己到任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打扫门庭”,把投资环境治理好,另外就是为外商“开菜单”,列出开放的投资领域,邀请港澳、海外的工商、金融等各界朋友来山西寻求投资发展的机会,共同发展、共同合作。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院教授毛寿龙对记者表示了他的乐观。他认为,以前与于幼军接触过的投资者,大多对他的治理和引资经验深具信心。因此他认为“山西的招商引资情况将会有非常乐观的进展”。
此次与天津考察团的见面,于幼军也未放过机会,他不仅公开欢迎天津的企业家和投资者关注山西,还提出希望在煤炭深加工等多项具体产业上相互合作。
显然,于幼军和戴相龙的努力产生了效果。当天下午,两地企业就加强港口建设和服务、煤炭运销、煤化工深加工等项目的合作相互进行了探讨,并表示其后将对此深入洽谈。 (责任编辑:雨辰)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环渤海经济",共找到 45,959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