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4日,上海合作组织外长会议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首都阿斯塔纳举行。会议做出的一项重要决定是吸纳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为观察员,加上去年成为该组织观察员的蒙古国,该组织已经拥有十个成员。随着这次扩容,该组织覆盖的区域延伸到中东和印度次大陆,形成了与北约遥遥相对的巨大组织。 考虑到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11事件以来中亚地区愈显突出的战略位置,以及愈益复杂的安全、文化、资源和意识形态竞争形势,该组织的扩容自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新进入的三个国家都是区域大国。伊朗是中东大国,随着其长期的竞争对手――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被“整合”进美国的联盟体系,伊朗成为与美国交锋的最前沿国家,目前其核问题正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近年来,这个国家经济增长迅速,目前正雄心勃勃地谋取全球大国地位,印度与俄国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俄国战略界一直都把印度视做战略伙伴。巴基斯坦是南亚重要国家,其地缘位置历来都非常重要,在反恐战争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而且,大国在中亚、南亚竞逐中,都把巴基斯坦视作重要的平衡因素。因此,上海合作组织在吸纳了这三个国家后,从成员的组成国家来看,这个组织是与北约相旗鼓当的地区安全组织。过去两年,美国、印度和日本战略界一直在讨论组织一个“亚洲版北约”的设想。根据这个构想,“亚洲版北约”成员包括,美国,印度,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等国。这个组织没有形成。目前来看,上海合作组织倒像是“亚洲版北约”。当然,上海合作组织与北约也只是看起来类似而已,二者实际上存在着根本差异。
从上海合作组织近年来连续扩容,可以看出该组织充满了活力和雄心。其中,中国的作用十分突出。上海合作组织总部设在中国。中国也是该组织的主要发起国。上海合作组织反映着中国对自身安全的关切,自然也是中国国家利益扩展的机制。
冷战结束后,全球政治空间变化的一个根本趋势,是空间重心从传统的心脏地带向东转移到东亚和东北亚。而中国则将传统的地缘枢纽和新的地缘重心联结起来,就象门的合页那样。中国未来国运的关键取决于东亚和东北亚,而上海合作组织所覆盖的区域,则构成了国运兴衰的基础。谋求基础的稳定,是中国战略成功的保证,也是中国战略谋划的底线。
在这一大背景下看,中国一再强调上海合作组织的稳定功能,稳定的原则一再被重申,就很容易被理解。可以说,稳定已经成为该组织成员或准成员政府的共识。在本次外长会议上,稳定的共识,在支持乌兹别克斯坦政府的名义下,再次得到了强调。
目前对稳定的强调,与以往有所不同,原因是在中亚地区发生了“颜色革命”,这场革命有可能进一步冲击哈萨克斯坦、塔克吉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甚至俄国也被认为有发生颜色革命的可能性。在一连串的颜色革命发生后,尤其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吉尔吉斯发生革命后,在上海合作组织是否应当介入的问题上,该组织并未能形成集体共识。在是否干预问题上出现的分歧,使该组织受到了质疑。但是,上海合作组织在吉尔吉斯事变上的尴尬,成了该组织激活自己的契机。在紧接着出现的乌兹别克斯坦事变中,该组织明确地支持乌兹别克斯坦现政权的镇压政策。本次外长会议上达成的反对颜色革命的共识,也是对东道国哈萨克斯坦现政权的支持。
不过,从面对颜色革命事件时该组织的表现来看,在强调稳定的时候,还要为应对变革留下政策空间。对稳定的追求,不应变成对稳定的僵化理解。任何一个国际组织,都需要在稳定的目标和变革的目标之间,保持适度的弹性。只有这样,这个组织才有活力和预见性。
要维持这种均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成员国越少,越容易维持目标的一致,成员国越多,目标共识越难达成。就上海合作组织而论,一方面强调稳定,另一方面却一再扩容。这就给目标共识的形成,带来了困难。推动该组织扩大的原因,乃在于成员国对稳定有着基本的共识。但是,成员国的扩大,势必会导致目标分歧可能性增大。比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加入,将为该组织内部带来紧张。中国一直与巴基斯坦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而印度则与俄国有着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两国同时进入该组织,是否包含着中俄相互制衡对方影响力的考量呢?一旦印巴关系出现波动,中国与俄国关系势将出现波动和调适,这导致该组织内部关系出现波动,该组织也就难以提高实效。
俄国是上海合作组织最积极的倡导者之一。但是,俄国与该组织的关系,目前正经受着严峻的考验。俄国面临的第一个考验是,如何处理在前苏联政治经济空间中其他大国的进入问题。除去中国和新加入的准成员,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都是独联体国家。虽然俄国在稳定中亚形势方面,与其他大国存有共识,但是,面对这些大国的进入,俄国不能不抱有戒心。美国著名的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对于俄国对其他势力进入中亚曾经有过出色的分析。他认为,俄国把石油管道看作是像铁路等交通网络一样,对于俄国确保对该地区的控制有重要作用。对石油管道的竞争实际上是“竞争能否进入该地区”,在苏联解体之前,进入该地区的途径完全由莫斯科所垄断,所有的铁路运输,油气管道,甚至航空运输都得经过莫斯科这个中心来运营。俄国政治精英希望这种状况继续下去(《大棋局》,东方编译所,第185页)。俄国面临的第二个考验是如何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客观地说,中国的发展模式对于中亚国家是有吸引力的。就目前而论,这构成了中国的软力量。同时,中国对能源的需求以及巨大的国内市场,对于中亚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积极态度,对俄国而言,未必会被作为福音来接受。在面对颜色革命问题上,俄国与其他成员国有着不同的考量。严格地讲,颜色革命并不构成对俄国的重大挑战,吉尔吉斯事变就是例证。同意识形态相比,俄国更关注地缘政治利益问题。如果颜色革命不影响其地缘政治利益,俄国对颜色革命就可能采取旁观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俄国拥有一定的灵活性。
面对这样的形势,俄国对该组织持什么的态度,就值得注意。俄国或许将想办法平衡与中国的关系。除了在该组织内部采取措施之外,俄国也许会加快解决与日本紧张关系的步伐。最近,俄国驻日大使建议俄日共同治理“北方四岛”,就是一个值得中国注意的信号。
因此,中国在推进上海合作组织的扩展过程中,不能忽视全球政治空间转移的大背景。如果说,中国国运的决定性地区在东亚和东北亚,那么,中国在中亚的政策,就需要掌握一定的节奏,避免顾此失彼。同时,需要在稳定和变革之间,保持一定的弹性空间。
(责任编辑:崔宇)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合作组织",共找到 14,734,482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