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医药企业 增长背后的“隐忧”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09月08日15:46   来源:《中国投资》      作者:陈蕾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热点排行 进入财经社区 相关新闻:
 

理财上海建筑结构师的月薪 也说加薪成功之经验 说死也不去大城市的理由
股票历史上著名的名贵王冠一览 揭露日本车惊人内幕(组图) 五年大熊为造几千名富翁?
评论年三十不放假 我猜大有深意 津巴布韦是中国"殖民地"?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数码赵本山春晚小品提前揭迷 600块钱也能买彩屏手机? 手机评选第1期获奖网友名单揭晓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 本刊记者 陈蕾

  医药企业迎来了好消息。

  8月1日,国资委公布了医药、机械、冶金、建材四大行业国有重点企业上半年利润情况。与1至5月统计数据相比,都呈现出保持速度与效益同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医药业产销率稳步提高,实现利润增长20.8%。

  然而,在医药行业整体利润增长的同时,还要看到,23户重点医药企业的经营仍不容乐观。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23户医药企业国有重点企业产销均实现两位数增长。从规模看,23家重点企业约占整个医药行业的1/3,但盈利能力显然不是很强。从增长速度看,23家重点医药企业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1.4%,低于全行业21.18%的增幅,与全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9.84%相比,23家甚至出现了0.8%的降幅,可见重点医药企业的经营状况仍有待改善。

  增长不等于实力

  “受宏观经济趋缓及医疗改制的影响,医药企业的利润受到影响有所下降。虽然医药行业的市场空间大,但利润开始趋薄也是事实。尽管行业的整体表现相对来说还算可以,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天一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陆照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医药行业利润虽然增长,但国内医药企业用于投资研发的力量太少了,这对医药企业来说并不是件好事。

  事实上,我国医药行业从2000年开始,利润开始进入一个相对趋缓的阶段。

  2000年到2003年,我国医药行业收入和利润增长态势基本比较平稳,这四年间我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平均增长幅度为18.97%,利润总额的平均增长幅度为26.78%。进入2004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供应紧张和产品价格下滑的影响,我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尤其是利润总额增长幅度明显减小。

  2004年1~10月份,医药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7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7%,已经低于2000年到2003年间的最低增长水平。

  广西一家即将上市的医药企业的副总经理刘先生告诉记者,虽然中国医药行业增长速度很快,也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医药行业已跻身于世界医药强国。恰恰我们会为眼前的短期增长优势而感到“忧虑”。这是因为很多企业为追求利润而重复生产,在技术研发方面投入很少,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是很危险的事情。长此以往,很可能更多的医药企业遇到的是涉及知识产权的诉讼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 50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中,几乎90%为小型企业。2001年,国家500强大型企业中医药企业只有25家。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2001年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医药企业只有2家,过 20亿元的有10家,过10亿元的有23家,过亿元的有250家左右,其数量还不到医药商业企业总数的4%。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医药企业有了很大的市场空间,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在我国5000多家医药生产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名牌产品少,品种雷同现象普遍。以生物制药为例,仅α-干扰素就有深圳科兴、沈阳三生、安徽安科、天津华立达等10多家生产,IL-2则有9家生产。又如中药,牛黄解毒片全国竟有150余家企业生产。还有一些新产品,如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重复生产、盲目扩大现象也十分突出,生产企业都在50家以上,以致这些新产品供大于求。而像维生素C等老产品也出现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的问题,导致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甚至处于亏损边缘。

  山东济南新昌医药公司董事长刘新德向记者表示,中国医药企业在研发方面的技术人员和高科技方面都落后于国外,无论是从硬件到软件都不是很强。在国外研究方面的资金投入可能是企业利润的27%,而在国内可能连2.7%都不到,那么这种情况下仿制或利用别人的技术确实成为一个捷径,利润回收期又短。企业也只看到眼前一点利润。

  难以为继的增长之路

  “我认为中国的医药企业不应该急于做大,而是要做强。”陆照鸿分析说,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医药企业的产品都是依靠国外的技术,或依靠仿冒,但从长远来看,这显然不是一条可以长久通行的路。

  “的确是这样。”刘新德说,只有先把主业做强,做实,然后再考虑做大的问题。如果没有核心技术的优势,缺少自己的核心产品,做大不一定就会有利润。如果完全是依靠国外的技术,企业想做大面临的难题会更多。

  虽然中国医药企业的增长速度很快,发展规模也比较快,但真正和国际医药企业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发展速度及其盈利空间,仍然很小。

  经过几十年发展,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不过这种进步更多地体现为量的增长,和世界医药强国相比,我国医药产业仍存在技术水平低、研发能力薄弱、企业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

  对此,哈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存周认为,我国医药工业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突破和化解,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组织结构分散、技术水平偏低、竞争无序的局面,长期得不到根本改变。由于原始积累不足,研发投入严重短缺,新药创新能力相对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十分匮乏,导致我国医药工业经济长期处于低利运行状态。

  资料显示,1978~1997年的20年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17.5%,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发展速度达4.4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全国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1535.2亿元,同比增长20.76%,工业增加值454.6亿元,同比增长16.7%,增幅仅次于电力、煤炭与机械。通过大规模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目前我国已成为原料药出口大国。在全球2000余种原料药产品中,我国可生产1500种,生产量达45万吨,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位。其中扑热息痛、青霉素、维生素C等品种已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此之外,我国已能生产各种制剂品种、规格4000余种,中成药生产量30万吨,品种、规格达8000种。各类医药产品的迅猛发展,为我国医药工业加速国际化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医药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际医药强国相比,我国医药工业企业仍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经济总量较小和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因此,目前我国医药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为“量的增长”,缺乏“质的飞跃”。

  一位长期关注医药行业的分析师表示,量的增长在表面看来,也是一种增长,但如果没有质的飞跃或突破,这种增长是很难持续的,尤其是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涉及到知识产权的问题同,对现在的一些医药企业的仿冒产品具有很大的杀伤力。

  没有人可以否认,在新药的研制与开发上,需要的是几年甚至数年的时间。

  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来看,开发一种新药,一般耗时10年左右,在西方发达国家耗资约需5~10亿美元,我国至少也要2~5亿人民币。但我国专用于新药开发的资金每年只有1000~2000万人民币,加上制药企业自身投入的资金总计也不到医药工业产值的1%,新药研制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新药的创新研制能力及制剂水平低下,创新药物很少。

  “中国的企业并不是不愿意把资金用于技术研发投入进去,其主要原因在于利润回收期太长,甚至投入进去的研发资金,如项目不成功就无法回收成本。有些医药企业并不是资金不足,其它以仿制药品为主的企业,不但节省大量的研发资金,甚至还会在市场获得更多的利润份额,这势必会影响到企业用于研发力量的积极性。”上述刘先生向记者表示。

  目前,我国仍主要以引进仿制为主。这种状况导致了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恶化,使企业无法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从而限制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不过,这种技术上的限制,并未彻底让中国的医药企业停滞不前,医药企业之间的重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04年中国医药企业100强与2003年中国医药企业100强相比,我国医药企业大集团和医药大企业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行业结构的调整,重组做强是医药企业的必然选择,如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健康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东盛集团有限公司等,他们通过联合、兼并、重组实现超常规的资源聚集,并通过整合促进产业跨越式发展。

  不可否认,中国医药企业的发展有了巨大的变化。然而,仔细观察,在这种经济增长的背后,中国医药企业正面临着一个新的转折。

  知识产权:增长背后的“杀手”

  7月23日,在一次产业研讨会上,专家预测,未来5年中国医药产业整体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到2009年,产业规模将由2004年的3476亿元增长到7100亿元。届时,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五大医药市场。

  利润增长了,市场空间拓展了,但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医药企业的生存旅途上却有了越来越多的阻碍。

  入世以来我国医药生物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适应了国际发展趋势与要求,但在人们的认识上仍然存在着某些误区。我国医药行业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以年均17.5% 的速度增长,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也高于世界主要制药国的发展速度。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十大医药生产国和原料药出口国之一。然而这样的增长速度和知识产权的发展速度显然很不适应。

  刘新德分析说,其实很多医药企业都意识到了知识产权这个问题,而且国家也鼓励技术创新,但为什么很多企业还维持现状?一是因为投入周期过长、市场变化过快会影响到企业的盈利;二是政策上的变化,对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可能存在很多变数;三是现在的企业即使依靠国外的技术支持,或依靠仿冒产品也能获取更多的利润,为什么还要投入资金用于研发?更何况投资越多风险也就越大,这些问题,都是一些医药企业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以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早在2004年该公司就获得了SFDA核发的“注射用派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新药生产批件。按理说,既然获得了生产批件,当然可以名正言顺地开展生产销售了。然而,直至今日未见北京双鹤生产销售这个产品。为何?有专业人士指出,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企业准备生产的产品都存在有侵犯别人知识产权保护的隐患。

  根据中国专利法律规定,虽然北京双鹤获得了SFDA核发的生产批件,但只要实际生产就在客观上侵犯了威尔曼药业的专利权。不但北京双鹤生产该产品构成侵权,而且销售或使用北京双鹤生产的该产品的医药经营企业和医院,同样也构成侵权。

  有专家分析说,2004年全球制药行业专利申请数量统计显示,美国为44246件,而中国仅为1782件。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医药产品96%以上均为仿制品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医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近年来跨国药企业纷纷加快了在华战略调整,著名跨国公司纷纷将高端研发逐渐向中国转移:诺和诺德、阿斯利康、礼来、葛兰素史克、罗氏等在中国建立的研发中心已投入运行,全球排名前5位的跨国制药公司辉瑞、强生、诺华、赛诺菲-安万特等最近也宣布将在中国筹建研发中心。外资企业的入主,不仅仅是市场份额之争,从某种角度来看,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也将更为严峻。

  中国的医药企业目前实际上面临着双重压力。第一重压力是药品关税进一步降低,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第二重压力是来自国内医改,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药品价格连续政策性下调等,都给医药行业的盈利能力带来了不利影响。双重压力将加速我国医药行业的分化趋势,同时也使医药企业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增强核心竞争力的进程更显紧迫。

  在双重压力之下,中国医药企业利润增长的背后,更有一种困惑摆在了他们的面前。

(责任编辑:李淑琴)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医药企业 ",共找到 5,895,372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大型医药企业并购能否成功突围
·华立控股:拟建国际化医药企业
·华立控股:拟建国际化医药企业
·华立控股:拟建国际化医药企业
·华立控股构筑资本产业链 拟建国际化医药企业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搜狐商城
12月经典妆扮,5折特价
补水护肤十余品牌3折
香水-彰显个人魅力
小家电低价促销
资生堂特价护手霜¥25
兰蔻特供晚霜¥49
韩国VOV面膜惊喜特价
OLAY新品8折,面膜底价
韩国足下抽脂贴¥260
OLAY欢乐购免费得礼品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