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政部官员的表态之下,个税改革似乎已毫无悬念可言。9月27日听证会召开在即,但是心中仍有四个不明白,希望能有一个答案。
一不明白1500元费用扣除额(俗称起征点)是据何计算?25年前,起征点是800元,普通老百姓是不用纳税的,老百姓享受义务教育,公费医疗,廉租房;25年后,人们的收入的确有所增加,但是物价至少上涨了10倍!25年以后,老百姓重金求学、“讳疾忌医”,需要用一生的积蓄来买房,但却仍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主体。 据测算,一个家庭必要的支出,到2007年左右就要超过1500元。那么1500元的起征点究竟是怎样计算得出的,刺激内需的政策意图如何从中得到体现,通胀的压力如此之大,税收政策要不要打出提前量。此为第一个不明白。
二不明白一刀切为什么那么有理?中国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悬殊是一个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尽管从理论上讲,不同的起征点有可能造成不同区域之间的纳税主体避税,但是和不健全的征收制度相比,那些税源流失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一方面说解决贫富分化应该立足于在一次分配中解决,另一方面说一刀切到底有利于解决贫富分化,孰是孰非。一刀切公平吗?此为第二个不明白。
三不明白听证会怎么开?程序公正,结果才能公正。有关部门在个税改革中引进听证会制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什么人能参加听证会,他们的收入分布情况和区域分布如何?他们之间的贫富差距如何?如何保证听证人有广泛的代表性。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有发言权,他们的意见或建议被采纳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些悬念没有答案,听证会难免会变成听着会!
四不明白依法纳税的人究竟比不纳税的人多了什么权利?大多数依法纳税的人连个纳税证明的人都没有,当然,即便有,也几乎没有任何用处。银行贷款不需要纳税证明;办理信用卡不需要纳税证明;买房买车不需要纳税证明等等,偷税漏税的人照样畅行无阻。富人的税怎么能收上来,这是最让人不明白的!
最后笔者也想替财政部说一句话单纯用税收增量来考核财政部,那么由财政部主导税改,恐怕很难赢得广泛认可!
(责任编辑:崔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