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们开出"两剂药方"抵御业绩下滑
    上游行业开始从景气高点回落,多数上市公司业绩增长乏力,这已经在今年半年报之中初见端倪。因此,今年三季度也成为了众多基金经理较为担忧的上市公司业绩风险释放期。 面对日益显露的宏观经济增长减速,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事实,基金经理们开出了两剂药方。
    一剂药方是寻找那些过度下跌的周期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买入并等待市场修正力量的出现。如大成精选基金认为,“股价严重超跌的行业龙头公司,有可能是下半年获取超额收益的机会”。但是,正如多数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经济周期何时见顶或者见底一样,判断周期性上市公司的股价底部实际上也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事实上,在周期性行业新一轮复苏尚未启动之前,提前买入那些暴跌之后的周期性股票,不但需要更大的胆量和更深邃的眼光,还需要一个准备长期持有的耐心和坚韧,而后一点却是当前多数开放式基金所难以长期直接面对的不利因素。
    另一剂药方是寻找那些曾经因为上游原材料价格飞涨而受损的企业,买入等待其在一个中短期的时间里,因成本降低所带来的收益提升。应该说,与前一个药方之中的买入“股价可能见底,但业绩尚未见底”的超跌周期股相比,买入“业绩已见底、股价也见底”的反周期企业,可能具备更强的防御性。如景顺长城认为,“关注上游商品价格下跌导致毛利率可能回升的企业”。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下降,即使企业产品需求保持不变,这类上市公司的利润也将会出现被动的恢复性增长。而在这类反周期企业的利润提升之中,一方面,上市公司还可以借助产能扩张实现“成本摊低效应”,进一步提升毛利;另一方面,在一些下游需求刚性或者管制的行业之中,还可以借助滞后涨价来进一步提升盈利,如铁路设备制造业、军工制造业等。从行业群体来看,这类可以分享反周期上游降价因素的行业包括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电力等,已经是一个较为广泛的行业群体。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基金经理",共找到 2,372,439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