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7月20日,共有47家券商作为银行间市场成员披露出半年报,其中共有13家券商盈利,其余34家券商均亏损。13家券商盈利,他们一共只赚了4.36亿元。而47家券商的业绩报表净利润总和为亏损13.25亿元,整个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但是,作为上市证券公司,尽管市场低迷,中信证券却在近几年始终保持盈利,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中信证券2003、2004年连续两年扣减资产减值损失后利润总额排名第一。据了解,中信证券上半年有可能继续保持盈利。
中信证券的优良业绩源自其一直将提高盈利能力作为公司重要的经营战略。面对过去几年全行业的不景气局面,中信证券努力做到开源与节流并举,即既开拓业务、增加收入,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从而安然度过了证券业的冬天,并为即将到来的证券业的春天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一、开拓业务、增加收入
1、经纪业务
自2002年佣金市场化以来,随着股票市场的持续走低,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收入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而这一趋势在过去两年尤为明显。据资料统计显示,2005年前5个月,经纪业务股票基金交易额11339.2亿元,同比下降了52%。这对许多证券公司构成了沉重打击。
面对这一严峻的局面,中信证券认识到,经纪业务虽然是当前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是这项业务的内容可以有很大的改变:要尝试逐步摆脱单纯依靠增加营业部的数量而不提供附加服务的经纪业务模式,转而面向不同客户,提供不同服务的经纪业务模式。比如中信证券今年新成立的股票销售交易部,就是为了将涉及股票发行或再融资过程中面对机构投资者的销售、交易业务进行专业化管理,为了应对IPO询价制度的新规则,专门成立的部门。
股票销售交易部主要业务职能包括:建立、维护、发展并经营高端机构客户关系网络,利用公司资源服务于机构客户;在股票一级市场业务领域,负责公司承诺的承销份额内的股票销售工作;负责为机构客户提供投资咨询以及为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提供研究、交易服务,并积极拓展海外客户市场。
该股票销售交易部能够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及时的、全方位的和专业的投资分析及代理交易服务。这种服务模式较好地适应了机构投资者的需求。中信证券依靠这种创新的服务模式开拓了包括QFII在内的新的市场和收入来源。
2、投行业务
针对投行业务的发展趋势,中信证券采取了“大客户、大项目”战略”。以长江电力IPO、武钢增发的成功为代表,中信证券近年在大蓝筹股票的发行上市、融资方面所表现的突出业绩,也来自于公司在适应市场变化,加速业务转型和创新方面的不懈努力。公司及时调整业务重点,高度强调“大客户、大项目”战略,占领高端客户市场,成功完成了上述大型上市、融资项目,为公司业务收入开拓了广阔空间。“大客户、大项目”战略的实施,还使得公司在未来一个阶段,储备的一批优质大客户、大项目,为投行业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确立了公司的融资业务方面的突出优势。
3、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
自营和资产管理业务,成了不少证券公司,包括一些著名的大公司,大面积亏损甚至被行政接管的罪魁祸首。根据50家银行间市场成员券商和2家上市券商在内的52家券商经过审计的2004年年报,自营业务和受托资产管理业务分别出现平均每家券商2448万和1156万的亏损。这两项业务对券商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贡献度分别为-9.07%和-4.28%。
中信证券在该项业务上一直进行规范运作,避免了不应有的损失。由于具有规范的经营和良好的风险防范措施,中信证券对自营业务一直加强规模和风险控制,在集合理财业务上也率先发行规模最大的一只产品,为公司在未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阶段奠定行业龙头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中信证券在运作管理上具有与国内大多数证券公司不同的一套方法。它认为证券公司应该改变以往依靠网点规模取胜的思维,转而将效率放在经营管理的第一位。为提高效率,证券公司应该改变组织结构,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与客户更为贴近的平直的运营模式。这样既能提高对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也可降低公司的管理成本。中信证券去年以来按照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券商经营管理模式主动进行组织结构改革,其实行的职级管理体系可以说为证券公司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实行了这套体系后,中信证券的运作变为以客户和项目为核心,公司的人力物力等各种资源将围绕该核心进行调配安排。这种模式使得中信证券在运作中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快的市场反应能力。
在过去几年证券业的严冬里,中信证券独树一帜,通过业务创新和组织结构改革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不但安然度过了证券业最困难的时期,而且不断发展壮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可以说是当前中国证券业的一个不小的奇迹。我们认为中信模式将成为国内证券公司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 (责任编辑:孙可嘉)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信证券",共找到 378,237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