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短信 - 彩信 - 校友录 - 邮件 - 商城 - BBS - 搜狗 
中国经济应加速向“全球战略型”发展
 BUSINESS.SOHU.COM   时间:2005年09月26日14:39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黄庭满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热点排行 进入财经社区 相关新闻:
 

理财上海建筑结构师的月薪 也说加薪成功之经验 说死也不去大城市的理由
股票历史上著名的名贵王冠一览 揭露日本车惊人内幕(组图) 五年大熊为造几千名富翁?
评论年三十不放假 我猜大有深意 津巴布韦是中国"殖民地"? 2005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
数码赵本山春晚小品提前揭迷 600块钱也能买彩屏手机? 手机评选第1期获奖网友名单揭晓
财富小窍门,订阅家庭理财!     发送GP到6666 随时随地查行情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中出现一个非常抢眼的“一升一降”现象:“一升”指的是中国遭遇的国际经济摩擦上升;“一降”指的是中国经济“双引擎”长三角和珠三角均出现整体增速“滑落”迹象。

  “一升一降”现象的出现各有多种原因,但有一个共同原因就是,都与中国经济逐渐深刻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互动明显增强直接相关,预示着以往“立足单一国家视角”的发展视野已难以为继,中国经济发展视野急需发生转换。

  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是中国经济发展环境条件的革命性转折。“全球因素”开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影响因素。中国开始进入用全球战略眼光谋划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中国经济要想形成国际竞争力,应根据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点,培育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优势要素”,向“全球战略型”发展。

  立足单一国家视角的发展视野已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的前20多年,中国走的是一条“以国内视野谋划国内发展”的路径,形成了立足单一国家视角的发展战略,国内经济发展在与世界经济的整体性联系和互动方面缺少主动性谋划。在经济全球化新环境下,这一发展视野已难以为继。

  立足单一国家视角的国土开发视野已难以为继

  中国经济在资源利用上主要走的是自力更生为主的道路,国土开发回避了集聚全球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功能,回避了海洋在全球资源配置上的巨大优势,港口结构缺乏宏观调控规划,利用海外资源型的工业、生活物质和能源大港还没有真正建立。原材料产业主要布局在内陆地区的矿产地,大部分钢厂因没有建造在国内的大港口附近,运输铁矿石面临的原料成本高、运输战线长等先天不足问题已经突出。

  国土开发规划实际主体是地方政府,隐患问题已经凸显。地方各自为政的“功利型”工业化道路,对国土开发很少考虑其工业适合性和经济合理性,虽都有自身的完整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但制订规划仅就一隅,根据任期内的各种考虑决定;不筹全局,缺乏“全国观”,更谈不上“全球观”,已造成国土利用结构、产业分布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失序。据国家有关部门2003年对开发区的摸底清理信息显示,全国各类开发园区总数达5658个,其中经国务院批准的仅占6%;省级以下开发区高达67.4%。

  立足单一国家视角的产业构建视野已难以为继。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业构建局限于行政区范围。地方政府都强调在自身行政区划内培育和形成所谓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构建独立的产业体系,追求“自身的齐全型产业结构”,行政区之间产业结构接近,大量的企业甚至集中在同一产业链条的同一段位,同质化程度高。有着内在联系的区际产业联系却是断裂的,企业经营是一地一地独立进行,跨行政区经营十分困难。

  二是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的产业构建主要考虑外国资金技术向中国的单向传导,满足本国内部产业的数量型构建,形成拼土地、拼劳力、依靠资源粗放投入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比如,目前浙江的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达95%以上,都是一些简单的加工组装生产型企业,以纺织品、服装等轻工业为主,利用仿制别人的技术,投入的只是简单的大量普通劳动力。直到2004年,浙江工业生产增长贡献率最高的产业依然是纺织业。

  三是国内企业的整合基本上着眼于国内资源的整合,基本上限于国内产业之间和区域之间的整合。比如,长江三角洲的整合、珠江三角洲的整合、制药业的整合。即使是先行一步跨出国门的一些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和世界范围内虽已进行某种程度的资源整合,但大多数企业基本限于追求规模和效率,解决的是企业自身生存问题。仅限于国内产业的局部整合是远远不够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企业跨越式发展问题。

  立足单一国家视角的制度建设视野已难以为继。

  改革开放前20多年的企业制度、市场制度、分配制度、政府管理制度、法律制度建设,主要是着眼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形成,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后,与世界经济制度和体制摩擦问题已经凸显。中国的产业政策也带有封闭性特点,一般以本国产业为对象,政策制定基础和政策实施效果的地域空间范围是本国地理边界,主要着眼于解决国内市场经济中资源在部门间和部门内配置出现的问题。缺乏面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合理配置的“开放型产业政策”。

  立足单一国家视角的品牌塑造视野已难以为继。

  绝大多数国产品牌长期囿于国内市场的角逐,无论其硬体形象或软体形象均更多地强调“本土语言”的基调,不注重国际化元素的融入,不善于通过品牌形象的“国际语言”传达其个性化理念,以获取国际公众的认同与支持。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后,这一品牌塑造战略阻碍国产品牌进军国际市场。

  “深度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自贸区建设

  世界经济进入“深度全球化”时代。参与或主导区域性经贸组织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必须培育的第一大“国家优势要素”。

  全球化因各国参与程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阶段。当一个国家实行对外开放,在未与其他国家解除贸易壁垒的条件下,参与到国际贸易、流通的环节当中。这是全球化的初级阶段。在全球范围内,世界各国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而结成“利益共同体”,取消相互间贸易壁垒,货物、服务、生产要素自由地跨界移动,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依赖。这是全球化的深化。

  “深度全球化”日益表现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自由贸易区是目前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最主要组织形式。据WTO统计资料显示,1995年1月至2003年5月达成的138个全球区域贸易协议,大部分属双边自由贸易区性质。

  中国总体上还处在初级全球化阶段,中国的全球市场具有较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我们要积极参与区域性经贸组织,以使我国贸易不受区域贸易集团的排挤。”中国商务部部长助理易小准在"首届中国商务发展论坛"上表示。

  “规则供给”战略:积极提供全球公共产品

  世界经济进入“规则导向”时代。各种国际规则和机制是全球公共产品,提供全球公共产品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必须培育的第二大“国家优势要素”。

  国际规则在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一是越来越多的问题或领域都被纳入国际规则的约束范围之内。在过去的十五年中,新增的多边国际规则,就有数十种之多;二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纠纷的解决越来越倚重双边或多边国际规则。国际规则已成为各国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的基本手段;三是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世界结构中的地位,主要取决于它们在制定和实施国际规则过程中的综合实力。大国或国家集团间的竞争,也主要围绕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展开。

  现有国际规则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多边机构提供,反映了西方国家的利益需求。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主要是按发达国家的机制设计的,都被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掌控。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已成为现有全球公共产品的受害者。比如,英美两国的原材料期货市场主导了全球石油、金属、大豆等大宗原材料的定价权,“纽约石油”、“伦敦铜”和“CBOT大豆”一直成为全球石油、铜和大豆现货交易的定价基准。发达国家利用这种垄断性价格体系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服务。中国2003年是世界钢材第一消费大国,石油第二消费大国,但在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中连0.1%的权重都没有。中国是世界上石油、铜、大豆等许多大宗原材料的“大买家”,却要随时无奈承担国际市场投机涨价的风险。

  “产业高位”战略:抢占全球分工链中产业高端位置

  世界经济进入“产业分工融合”时代。抢占全球分工链条中的产业高端位置,也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必须培育的第三大“国家优势要素”。

  要认识中国产业经济发展环境的两个特征:

  一是从纵向角度看,相对于异质的发达国家来说,中国是后发型国家,积极利用自己的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迅速发展起来。但应看到,如果一味地走低成本的比较优势发展道路,结果只会有一个:陷入国际分工链条中的“比较优势陷阱”,永远给跨国公司做代工。

  在按照比较优势定位的整个国际分工链条中,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占据了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和服务市场。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目前主要体现在劳动力要素供给丰富方面,大多数产业都处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末端。中国出口中57%左右是加工贸易,成为全球市场上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产品与服务的提供者。

  低成本比较优势发展道路的收益很低。比如,在美国市场,中国出口玩具“芭比娃娃”的零售价为9.99美元,在美国海关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两者相差的8美元作为“智力附加值”被美方拿走。而且,在这2美元中,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65美分支付原材料进口的成本,中方只得到区区35美分的加工费。

  二是从横向角度看,相对于同质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说,中国是先发型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抢得发展先机。但应看到,进入新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全球化过程中来,低成本型的竞争对手正在不断涌现,包括亚洲市场的印度、越南、泰国等,美洲市场的墨西哥。中国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逐步削弱。东亚“四小龙”低成本优势不可持续性应引起中国警醒。

  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组织者。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跨国公司影响和主导世界经济的时代。一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取决于该国在全球分工链条中的位置。世界产业的新一轮洗牌已经开始,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诉求是什么呢?

  一是不能满足于当世界加工厂,要从全球产业的角度去规划未来的竞争道路,在诸多战略性行业中培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跨国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资源,形成以核心技术主导、全球品牌推广和全球性销售网络支撑的世界级企业。

  二是“世界制造基地”将成为中国在21世纪全球竞争中争取主动权和领导权的基地之一。中国目前是低劳动力成本性质的世界制造中心,要形成“全球控制能力的生产”,应向技术性质的世界制造中心转变;中国目前是消费品制造中心,应加快发展机器产品制造中心。

  “技术驱动”战略:抢占世界科技创新制高点

  世界经济进入“技术驱动”时代。抢占世界科技创新制高点是中国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必须培育的第四大“国家优势要素”。

  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当前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国家应提高对前沿性、战略性、原创性尖端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投资,由对物质资本的投资重心转向高技术领域及产业倾斜。中国科技界应树立全球战略思维,在对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主动提出未来世界发展可能遇到的全球性科技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模式,提高在解决未来全球科技问题时中国的主导性和重要性。

  加快培育自主知识产权优势。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核心层次的国家优势,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就只能受制于人。中国的缺陷表现自主知识产权少。有“汽车奥运会”的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汽车展最近开幕,法兰克福车展对于参展企业有一个要求底线,即参展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的品牌和知识产权。中国只有拥有自主品牌和技术的吉利、华晨、江铃等二流车商参展,一汽、上汽、东风三大汽车集团因是合资企业均未能参展。

  加快鼓励企业创新产业技术标准,并升级为国家产业标准,进而升级为国际产业标准。产业全球化竞争中,控制了某产业的技术标准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掌握该产业的节奏和发展方向。最近WTO发布的2005年贸易报告中,关于产业技术标准与贸易关系的论述就有141页,占报告正文篇幅的42%。由于技术标准的差异,中国目前在国际贸易中的损失每年高达上百亿美元。但资料显示,中国两万多项现行国家标准中,有6500多项是采用国际标准转化而来,转化率近40%。在ISO/IEC现行的17000多项标准中,由中国起草被批准的只有20多项,加上现在由中国起草正在走审批程序的共计50多项,只占到3‰。

  实施全球人才整合战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才全球战略思想非常明确,相应的科技和移民政策、制度很完善。如果中国在科技人才配置上不制定吸引海外华人和外籍人才的全球战略,而只是停留在国内和海外留学生,就没有能力完全挖掘全球高端人才资源为国家利益服务。

(责任编辑:铭心)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全球化",共找到 3,724,847 个相关网页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搜狐商城
12月经典妆扮,5折特价
补水护肤十余品牌3折
香水-彰显个人魅力
小家电低价促销
资生堂特价护手霜¥25
兰蔻特供晚霜¥49
韩国VOV面膜惊喜特价
OLAY新品8折,面膜底价
韩国足下抽脂贴¥260
OLAY欢乐购免费得礼品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