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业的对外开放、金融市场的重构、金融组织的再造、金融产品的推陈出新、金融制度和法规的重新厘定与设立等方面。可以说,目前国内的金融业正在经历重大变革期。
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
首先,央行组织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先有银监会的设立,几年下来成绩斐然,后有今年8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正式挂牌。可以说,央行上海总部的设立表明,人民银行的决策与执行职能将适度分离,有关货币政策的制定等决策将归北京总部,有关市场运作、业务拓展等执行职能将移师上海。这个模式与美国联邦储备局有点相似,货币政策由联储局决定,执行由联储纽约分局负责。央行双总部的模式不仅有利于使上海成为中国的资金、资本、证券、同业拆借、外汇、期货、黄金、产权等市场的中心,建构比较健全的全国性金融市场体系,而且也让央行更加接近与走向市场,更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判断与决策。
其次,对整个国内银行体系的再造,特别是对四大国有银行进行再造。中国的金融业是国内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它不仅被国家严格管制,而且也是被国家垄断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如国内金融业基本上是以国有银行为主导,国家大多数金融资源基本掌握在4家国有商业银行、3家政策性银行和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手中。这种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不仅使金融业的市场化程度低,不少金融资源无效率配置,而且容易把整个金融业的风险都集中在国家身上。
因此,四大国有银行改革成了这次金融业改革的重中之重。对于四大国有银行的改革,首先是剥离与降低巨大的银行不良贷款,然后成立中央汇金投资公司,再对四大国有银行进行全面的股份制改造及资产重组。汇金已经将6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入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随着四大国有银行资产重组的完成,外国投资者进入国内银行业成为目前国内银行业的主旋律。
淡马锡控股斥资14亿美元买进中国建设银行5.1%的股份,最近又以31亿美元购买中国银行10%的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领导的一个投资集团,投资31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10%的股份;中国工商银行则把10%的股份,以约3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高盛集团旗下的投资基金、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其中高盛的GS Capital
Partners V
Fund将购买工行18亿美元的股份,安联集团将投资10亿美元,美国运通将投资2亿~3亿美元;而农业银行也不甘落后,正在与意大利和法国的银行谈判,并希望借此引入战略投资者。此外,股份制银行,如交通银行、华夏银行也正在为引入战略投资者而进行着热火朝天地洽谈。
可以说,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引进海外的战略投资者,不仅在于改变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制度以及信贷文化和风险评估观念,而是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内银行业的基本格局,形成有效的银行市场竞争及有效的金融市场竞争。因为外国战略投资者的引进能够优化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改变国家股一股独大的僵化局面;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产品,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引入国际知名的股东,能提升中国商业银行在国际上的市场形象,有利于国内银行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与融资,从而建立起国内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体系。
对于国内银行业大量地引入战略投资者,目前市场上流传着一种误解:一是认为外国银行对国内的快速扩张会危及国内银行业的未来发展,二是大量地向战略投资者出让股权是廉价出售国有资产。其实,这里有一个基本问题没有弄清楚,就是国内银行业的现有体制经过改造发生了哪些变化。可以说,没有经过股份制改造过的国内银行业的脆弱性早就是不争的事实。而国内银行业脆弱性的根源是什么?就是产权界定不清晰,股权结构单一。而这样的股权结构不仅导致整个国内银行业运作机制无效率,也导致了金融业融资以银行为主导的格局。因此,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国有银行股权结构的调整、引入战略投资者是国内银行改革最为重要的一步。如果这一步不能够迈出,国内银行业既无发展机会,也不可能为上市创造条件卖一个好价钱。可以说,对于股改前脆弱的国内银行体系来说,早就从技术上处于破产状态。许多国内银行值无所值,如何来卖?只有对国内银行业进行根本性改造,引入战略投资者来增强国内银行业的“体质”,改进其治理结构及经营方式,才能为国有银行上市以及卖个好价钱创造条件。国有银行上市并非是万能的,但毫无疑问,经过股份制改造后的国内银行将给国内金融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事实上,从四大国有银行近期的一系列变化都说明了这点。
中国金融市场开始进入成熟期
股权分置改革应该是国内证券市场绝无仅有的一件大事。第二批试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启动不仅预示着国内证券市场一次利益结构的重大调整,也预示证券市场制度规则出现了大的改变。可以说,后股权分置时代最大的特征是股票的全流通,由此市场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如上市公司融资理念将发生根本性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将会进一步深化;公司治理结构将改变以往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管理层与投资者等之间的对立关系;股票定价理念、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证券公司的经营模式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市场将形成真正的创新思维,新的产品及市场会不断研发和开辟出来。可以说,国内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并非是万能的,它的完成并不会解决国内证券市场的一切问题,但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必将给国内证券市场带来深刻的变化。
近期国内金融市场的利率调整及人民币升值带给市场的冲击与影响不可低估。因为利率与汇率作为金融市场的资金价格,在有效的市场体系下,市场的信息都会自动地集中到资金的价格上,并形成有效配置资源的机制,但在完全管制的条件下,利率与汇率只能成为政府管制经济的附属手段。然而近一年来,无论是央行利率的调整还是汇率的变化,将影响到政府在货币政策上做出的重大改变。比如,在一年以前,中国的货币政策还由固定汇率支配,利率在2004年10月前连续九年不变。这样一来,政府只能通过行政指导和信贷管制来控制银行的信贷。但是,近期的利率市场化必然会使央行依赖利率来调整其货币政策,利用资本价格而不是政治考量来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同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需要通过利率市场化来学会风险定价,需要改变银行以往的经济行为。可以说,汇率机制的改变,同样也会对央行、商业银行、企业及消费者如何分配金融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从金融产品与金融工具推出的情况来看,它们对国内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同样是重大的。自8月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扩大外汇指定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并开办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人民币利率掉期业务与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即将推出;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于5月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它预示着中国公司债券市场的启动。
正如有研究者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启动,尽管没有引起大多数企业及媒体密切关注,但是它却对中国的银行业和资本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冲击与影响。因为,短期融资债券的发行让传统条件下不少银行的优质客户纷纷进入债券市场融资(因为其融资成本要低于银行信贷市场),大大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而更为重要的是,短期融资债券市场的发展,不仅可以调整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严重失调的局面,改变完全依赖银行为主导的融资模式,而且也降低了整个社会的金融风险。
对于外汇与利率等金融工具的创新,不仅预示着中国金融市场开始进入一个成熟发展期,而且也为国内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汇率市场机制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当利率市场化程度提高、人民币有效汇率机制形成之时,将改变国内金融市场、金融主体、金融机构的行为方式,从而整个金融市场的变革也就会因这种行为方式的改变悄然而至。
(责任编辑:崔宇)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银行业",共找到 1,697,552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