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 迪 见习记者 田新杰
上海报道
上海闲置土地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消化。
9月15日,市房地局提供给本报记者的一份《关于上海市闲置土地处理的情况》的最新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开工或收回调整的闲置土地298幅,面积2100公顷。 共有未动工建设二年以上经营性土地面积1262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90公顷”。
疏堵结合
今年6月前后,国土资源部对全国逾期不开发土地进行调查,在开发商手里逾期2年以上没有开发的土地达到40万亩。紧接着,在“土地置换盘活分散土地、耕地折抵增加建设用地”两种思路下,全国各大城市进入激活、处理闲置土地的新一轮高潮。
在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土地运动中,上海处理闲置土地的手段备受瞩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2003年底,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局长蔡育天在上海两会期间公开表示,开发商手中尚未开发的土地总量不少于6000公顷,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住宅用地。
而接下来几年间,消化闲置土地都成为上海各级政府所担当的“超级任务”,不仅涉及部门多、历史遗留问题繁杂,而且体量庞大,周期漫长。
上海地产集团副总裁沈正超曾经在《上海房地》中撰文指出,“1990年代以来,上海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每年批准出让几千公顷城市建设用地。由于对土地供应总量缺乏严格的控制,致使相当数量的土地批而未用”。
事实上,上海早就成立上海地产集团,想通过市政府的主控力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实际操作所表现的是,闲置土地是任何一个部门或者机构都不可能解决的任务,它必须有一个协调处理的过程。
2004年9月上海政府透露,“至2003年底闲置土地数量为3670公顷”,也恰恰验证了这一观点。“要推动整个土地市场的健康化,并不能仅仅只依靠政府的主观力量,更需要市场中其他的推动力。”
“远古时期,鲧治水之所以失利,只缘其只‘堵’不‘疏’,死挡硬抗;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则由于其因‘疏’而‘堵’,‘疏’‘堵’结合。”
上海市房地局一位人士表示,与治水相似,对于闲置土地问题一味采取收回的方式同样并不可取。他指出在市政府公布的3670公顷土地未开发土地中,由于资金未到位而造成迟迟不开工的闲置土地约为1000公顷。而这部分土地全部采用收回的方式,不仅不会取得显著的效果,更会激起不必要的矛盾,给今后的处理带来更大麻烦。
因此,通过各部门协调和梳理来解决拆迁、规划、资金问题,帮助企业重新开工,成了上海政府在这轮闲置土地处理中采用的主要方式。
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商业街“金腰带”位置的原七百商场地块,自2002年开始,由于动拆迁,3年多时间迟迟未能开工。而今年8月初,该地块已经恢复动工。
与此同时,徐汇区28块闲置土地之一的“襄阳路服饰礼品市场”黄金地块,香港万都集团在1996年以批租形式获得该地块,此后一直没有付清土地出让金和拆迁费用,而这个预计总投资达到70亿的综合项目也在经历了长达9年的闲置后传出了“正在启动”的消息。
控增量逼存量
在不断有市区长期闲置地块突然加快动工步伐的背后,还有着来自土地主管部门“控增量逼存量”的压力。
7月16日,上海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陶校兴表示,对各区县,已有存量的,控制新增土地,“把存量的先消化掉,再来找我争取指标”。
事实上,在今年上海全年供应的土地中,大量都集中在“两个1000万”用地中,而此前也有房地局相关人士称,今年将不再推出公开招投标的经营性地块,把土地供应集中在对配套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的支持上。
与此同时,在市中心一些地区,长期闲置的土地因此逐渐被“挤”出来,陆续有一些土地浮出水面。在“图、文、地”三核对和“一区一图、一宗一卷”档案下,许多闲置土地已无处藏身。
静安区土地科徐科长即向记者证实,该区一些通过批租在开发商手上的闲置土地,正由市局统一抓紧处理。包括恒基中国在1994年获得的南京路地块,也已进入寻求出路的过程中。
而市房地资源局关于“对符合和已具备开工条件,确属建设单位主观原因,未按时开工的闲置土地,从严处理”的规定,也成为一些地产商转让手中长期未开发土地的一个诱因。
根据本报记者获得的最新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经开工或收回调整土地298幅,面积2100公顷;共有未动工建设二年以上经营性土地面积1262公顷,其中,中心城区190公顷,郊区1072公顷。
2100公顷的土地若陆续开发,上海房地产势必有所变化。
“毛巾挤水”?
“就像毛巾挤水一样,刚开始只要稍微用力,就能挤出大部分的水分,但越到最后,水越少越难挤。”陶校兴曾表示,从土地法的概念来看,目前上海真正的闲置土地还有1000公顷左右,本来上海市约有3600公顷闲置土地,其中外围的2000多公顷已经由各个区县消化掉了。
而剩下的两年以上未开工的经营性项目用地,中心城区闲置主要是动拆迁的因素,也有些是在建报批的;郊区主要是规划调整,以及因毛地出让、交地不及时而出现闲置。
这部分土地,将成为上海处理闲置土地中,最难攻克的硬骨头。
对于今后的处置工作,相关部门表示,工作重心将放在抓紧分类指导,抓紧依法处置上。一方面,通过机制、体制、法制建设,使新开工项目基本上不再出现闲置;另一方面,通过梳理、化解,使历史遗留的特别是闲置2年以上的闲置土地在年底前能较大幅度地盘活利用。
另外,在分析找准原因基础上,提出每一块地块处置的工作方案。工作方案体现启动、协调和有利于盘活、消化原则。要提出处置消化的工作时间表。要提出具体处置方式,要明确责任主体单位。
然而,尽管以往成绩斐然,今后却未必轻松。
根据房地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上海现存的闲置土地构成为:在235幅、1262公顷土地中,属于动拆迁因素的有80幅,面积517公顷;属于规划调整(含报批)的有83幅,面积362公顷。这两项占总面积的70%,另外30%为资金不到位、债权纠纷等因素。
尤其是80幅、共517公顷因动拆迁因素而闲置的土地,无疑是上海闲置土地处理道路上不得不面对的一道槛。如何处理,对上海而言,这是一条越走越艰难的道路。 (责任编辑:魏喆)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闲置土地",共找到 762,902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