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建银信安基金管理公司揭牌成立,与此同时,交银施罗德精选完成募集,48亿的首发规模超过首只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在弱市中创下的43亿的记录。
    面对银行系基金管理公司相继成立,银行系基金发行规模的节节攀升,大家深切感受到“咱们银行有力量”。
    “银行系”挤压生存空间
    在市场尚未回暖时,银行系基金的热销似乎还是“独立行情”,同期发行的“非银”系股票型基金情况并不乐观:一家新公司的首只基金规模虽说勉强站在10亿份以上,但其八千多的持有人户数,让人难免揣度其中“捧场”资金的比例;一家在业内已有相当声誉的公司在连续采用发行方式创新和发行期延长等手段后效果仍然不佳,其新发基金规模创出了自己的历史低点。
    同样的市场,迥异的结果似乎在预料之中,但银行在销售中的一些做法仍让同行心生不满。有基金公司认为,银行在自己的基金产品发行期间,对客户只推荐自己发行的产品,对其他基金采取压制态度,“在一些银行的营业部你会找不到其他基金产品的宣传资料”。
    除了银行,另一重要渠道——券商对销售银行基金的热情也让同业难以“释怀”:一度在基金销售中作为被“公关”对象的券商反倒要去银行基金公司“公关”,以央求得到代销资格。
    “银行销基金根本不需要我们。由于他们的规模会很大,我们希望将来能在基金的分仓中讨得一杯羹,就因为这个,我们也有充分的动力去销售。”一位证券公司副总说。
    面对各种不利环境,一位大型基金公司的销售总经理甚至悲观地预测,等到各个银行都成立基金公司之后,算上他们对自己基金的发行和银行之间的互发,可能一年内非银行系基金公司连专门的档期都排不上。
    “沃尔玛”也卖“可口可乐”
    银行系基金的销售现状不由得让业内产生银行到底是做销售各种产品的金融超市,还是只做银行基金“专卖店”的疑问。
    “在成熟市场上,大的金融机构都是综合性渠道,销售各种产品,如美国的花旗银行。国内90%以上的金融资源掌握在银行手中,长期来看,银行不会只销售自己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一位刚刚完成基金发行的基金公司老总说。
    业内专家认为,除了传统的信贷业务,中间业务的扩张是银行利润增长的重要来源,因此从自身的商业利益出发,银行也不可能抛弃已有的基金公司和产品。即使商业银行拥有自己的基金公司,它仍有充分的内在驱动力去代销其它基金,尤其是具有优良品牌和业绩的基金,银行不太可能走向销售自有产品的单一化发展道路。而且,经营稳健、品牌优良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找到与银行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和充分发展的空间。
    “沃尔玛虽然控制了零售渠道,但他们不可能不卖可口可乐。”一位中等规模基金公司的老总表示。
    其实,在近期的基金销售中,已经出现品牌基金与银行渠道强强联手创出销售高潮的例子:易方达月月收益中短债基金首发规模114亿,中行作为其代销行销售38亿,虽然该产品有产品定位上的优势,但银行渠道的大力协助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建行的全力支持也为博时6号发行46亿奠定了决定性基础。
    期盼出现共赢格局
    然而,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于年仅7岁的中国基金业还处于发展初期,业内的品牌公司还很少,产品间的差别也并非无法跨越。大部分基金面临同质化竞争,公司仍然严重依赖银行渠道的支持。
    “基金整体仍处于比较弱小的地位,因此,给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是至关重要的。”一位业内人士说。
    银华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尚健曾提出,在国外,一般会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银行或是券商必须作为开放的销售平台存在。在我国也有必要在体制上对商业银行的分销模式予以约束,以制衡渠道垄断可能带来的遏制竞争的负作用。具体做法包括以法规的形式,保证银行基金销售和基金管理业务的相互独立性,并且要求银行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基金销售平台,保证银行对外来基金实行所谓“国民待遇”或“最惠国待遇”,在代销条件上公平对待自有基金和外来基金,不对自有基金采取任何优惠或补偿措施,使得外部基金和银行自有基金获得同样的发展机会。
    其实,以上做法除了建立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外,对商业银行而言,这也将是一个良好的商业模式,它可以保证银行销售渠道为百姓提供的是最好的产品,为客户长期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有利于实现商业银行和基金公司的共赢。
    对基金公司而言,拥有良好的业绩,定位合理的产品,就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在要求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积极增强内力,打造核心竞争力也是当务之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