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过刺激的神经,总会变得格外敏感。
五个月前的“五一”长假,管理层突然启动了股权分置改革。利用七天长假作出资本市场的重大决策,是一个智慧的选择。但是,这一选择也给市场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后遗症”??每当长假来临,市场各方的神经就会绷得格外紧:七天长假又会有什么大动作?
这样的悬念足以让基金经理们在长假中睡不踏实。
悬念一:股改进程会不会生变
对于五个月惊心动魄的股改,从舆情观察,全局上的肯定已经远远盖过零星的质疑与细节上的责难,改革之“箭”平稳离弓,改革的效果远远好于悲观者的预期。
但是,在国庆长假前的这段时间里,股改预期再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紊乱。事情起源于媒体报道了有关部门一次内部会议传递出的“精神”以及随后的炒作。而与此相呼应的,是全面股改的前两批公司中既没有出现央企的身影,也没有含H股、B股公司,而且股改公司首次给出的对价率逐步走低。市场各方由此推断:全面股改遇到了阻力。对此,二级市场迅速作出了反应,从9月20日到23日,股指连续四天大幅下挫,上证综指在连续6个交易日中下跌了将近100点。
或许是一个巧合,或许是一种回应。9月25日,根据股改领导小组安排,由五部委组成的三个联合工作小组,分赴上市公司相对集中的九个重点省市展开调研。到28日,工作小组已完成山东、辽宁、上海、浙江、江苏、四川、重庆等6个省市的调研。28日晚,中国证监会通过新华社对外发布了调研成果:目前股改工作正积极稳妥推进,含B股、H股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也已成熟。
在证监会发布调研成果的同一天,国资委产权局局长郭建新在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这位向来对媒体十分低调的局长,在回答记者尖锐提问时亮明了国资委对股改的鲜明态度:各地国资监管机构将加快股改方案审核;对改革条件基本成熟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积极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尽快进行改革;暂时有困难的也要积极探索、研究改革方案,努力克服困难创造条件。
针对所谓“国资消极股改”的指责,郭建新用一份最新统计数据回应:从试点结束后到9月28日止,99家参与公布股改方案公司中,共有4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其中,中央企业控股的有8家。
更耐人寻味的是,针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对价过低的指责,郭建新的回答简单明了:对价由市场机制决定。观察人士分析认为,国资委的这个表态无可指责。五部委的指导意见中充分肯定了“分类表决”的制度安排,根据这一制度安排,对价过低,流通股东完全可以否决。因此,在全面股改阶段,流通股东应该更加重视手中的权利,为争取合理对价去“负责任”地投票。
联合小组的调研结果与国资委的郑重表态,让市场紊乱的预期暂趋稳定,昨日,上证综指的一根长阳或许是对前期混乱心理的一次了结。
接下来,就要看国庆长假的政策盘点了。
国庆节之前,三个工作组将全部完成9省市的调研工作回到北京。或许,对于股改领导小组来说,“十?一”将与“五?一”一样,成为一个忙碌的长假。而他们的忙碌恰是市场的悬念所在。观察人士认为,节后含B股、H股公司的股改方案会不会出台,某些超级蓝筹能不能启动股改,关键就看这个长假。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长假期间,才能完成复杂沟通与协调,并作出决策。
悬念二:配套措施会不会加力
此间观察人士强调,从全局看,当前股改基本是在管理层预期的框架内推进,政策的力度与节奏其实都没有变化,变化的只是博弈者的心理。下一步更应关注的不再是股改本身,而是相关配套措施能不能跟进。
业内专家指出,资本市场的兴旺,一个重要的前提是作为市场组织者的券商的强大。而当前中国券商的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在相关配套措施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券商的重整。
国庆节前的几周里,先是中央汇金主导重组了申银万国、银河证券等大券商;后是建银投资联合中信证券(行情 - 留言)重组华夏,成立中信建投证券;再是建银投资联手瑞银集团重组北京证券;本周三,在原南方证券基础上,由建银投资主导重组的建投证券在深圳开业。至此,一批规模较大的风险券商重整工作尘埃落定。与此同时,一批创新试点券商也已对大鹏、亚洲、民安等风险券商顺利完成了托管。
尚福林主席日前曾透露,要在两年内基本化解券商的现有风险。昨日,酝酿已久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公司正式开业。这个初始规模就达600多亿的基金公司,不仅要在处置证券公司风险中担负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同时还要参与证券公司风险处置。由此可见,基金公司在节前挂牌,在某种程度上也预示着节后券商综合治理将进一步提速。
与券商重整相比,另一个值得期待的配套措施是市场资金的输入。“保证市场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是调控者给出的承诺。为此,商业
银行设立基金公司成为今年培育机构投资者的一件大事。28日,建行控股的建信基金成立。此前,首只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的40多亿股票基金已经入市作战,而近日交银施罗德基金也获得超过48亿的募资佳绩。
本报最新统计显示,近期发行的非银行系的7只基金将在四季度为市场提供60亿左右资金,加上9月刚募集完成正处于建仓期的工银价值、南方高增长和新世纪分红共约62.42亿,再加上日前结束募集的交银施罗德精选基金、以及拟于10月发行的建信基金,四季度估计共有约170亿新发基金入市。
170亿显然不是管理层的目标。
所以,新增的60亿美元QFII额度本周终于启动。观察人士强调,随着银行系基金、60亿美元QFII的陆续到来,扩大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直接入市比例等预期政策估计也不会让市场久等。在增量资金的安排上,调控之手似乎越来越硬。
悬念三:“新市场”构建会不会提速
本周一,尚福林主席在“中国金融衍生品论坛”上一个讲话引起了市场的强烈关注:随着股权分置问题的逐步解决,客观上将消除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的制度性障碍。证监会将统筹考虑,积极探索,适时推出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
这一讲话之所以引起市场关注,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到9月底,G板块加上三批公布股改方案的公司,总共已达145家。照此速度,年底200到300家或总市值60%至70%公司完成股改已成定局。既然如此,是到了考虑一下“新市场”战略格局的时候了。
“新市场”要成为一个让投资者、经营者都能分享到改革成果的市场。而当前一些公司之所以对股改没有太大积极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新市场”的魅力还没有充分展现。因此,有专家建议,尽快出台有关管理层股权激励方面的鼓励政策,允许“新市场”中的公司率先改革、率先受益。
事实上,早在6月,中国证监会已经就股权激励制度向市场各方征求意见。国资委产权局局长郭建新前日也表示,国资委正在制定相关办法。由此判断,这一政策在节后出台的可能性在增大。
毋庸讳言,市场各方在憧憬“新市场”的同时,也还心存一份忧惧。忧惧的便是那幽灵般的四个字??“新老划断”。
但观察人士强调,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各方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新老划断”。交通银行在海外IPO,1.9港元的发行价,3港元多的二级市场价,海外投资者收益颇丰;建行IPO节后也将成行,2港元上下的发行价区间,海外投资者的收益自不待言。但是,面对这这一切,国内投资者一方面会因为失去投资机会而痛心,另一方面又会对市场恢复融资而惶恐。
有专家指出,一个没有融资功能的股市,实际上已蜕变为一个纯粹的股权交易市场。但即便是一些并购行为,甚至是股改本身,也可能涉及融资问题。日前,深发展(行情 - 留言)与GE签约,后者有意斥资1亿美元认购前者定向境发的股份。但这一行为或许会因为“融资”而受阻。另外,一家股改公司曾考虑向大股东定向增发来作为对价方案,但也因担心触发融资禁区而告吹。
由于经历了多年的“圈钱”恶梦,国内投资者对于融资的憎恶似乎已经走向极端。但是,当面对一个必须实现大发展的“新市场”时,我们必须再向前勇敢地跨一步,在认识上实现一次新的突破。 (责任编辑:吴飞)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股改",共找到 409,278
个相关网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