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翼/文
中国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需增长不足。这不是人民币汇率或者其他方面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在于中国的内需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上周中国官方公布的一个数字,引发了经济学家们热烈的讨论。 那就是上周四中国商务部预计,今年中国出口将增长30%,出口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与此同时,进口增长仅为18%,进口总额可能达到6600亿美元。因此,今年中国贸易顺差可能达到900亿到1000亿美元,这将是2004年320亿美元的近3倍。
商务部官员在宣布这一预测结果时坦承,这将可能加剧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尤其是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美国政府、国会和利益团体中的一些人,一直在猛烈抨击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认为人民币币值过低是导致美国巨额贸易赤字的一个主要原因。据悉,即将访问中国的美国财政部长斯诺,届时也将会向中国方面就人民币进一步升值施加压力。
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接受中国的一家财经媒体访问时,也表达了对这一宏观经济失衡的担忧,同时也指出,要遏制不断加大的贸易顺差,需要解决中国内需增长缓慢的问题。“鼓励消费的结构政策应当成为下一步促进内需政策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成为调整贸易顺差的关键问题之一”。他认为,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而言,内需对贸易平衡的影响,要远远大于汇率调整的作用。
其实这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经济学家所赞同的观点。
主流观点认为,中国贸易顺差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在于内需增长不足。这不是人民币汇率或者其他方面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在于中国的内需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应当提高中国农村地区的消费需求。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抑制农村地区的家庭消费需求的增长,使曾经占国内需求总量一半的农村消费剧减,进而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整体增长。因此,解决内需的一个要点,就是制定出一个加强农村地区消费水平的措施,从生活资料的消费到生产资料的消费都有具体的目标,如提高生活必需品的质量、鼓励农作物种植多样化、提高农产品的经济附加值等,从而从长远上保障进口需求。
事实上,内需与巨额贸易顺差是一对尖锐的矛盾。内需不足会令经济增长缓慢;而持续的巨额贸易顺差,又会令人民币升值面临更大的压力。美国财政部本来要在10月15日之前向国会提交半年一次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货币审核报告。但财政部发言人日前表示,将推迟到11月初才公布这份报告,因为要等到财长斯诺会见了中国财政官员之后才决定是否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预计今年秋天,当美国财政部向国会递交这份有关“货币操纵国”的半年期报告时,中国的贸易顺差肯定会引发强烈的批评。到时肯定会使中国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还有一点也不容忽视。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是建立在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上,贸易顺差加大,说明中国经济对外依赖度也在加大,这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运行带来了风险和压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出口又是以低劳动力成本、低产品附加值的产业为主,一旦内需尚未提振,而外需出现风吹草动,其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将是极其不利的。今年年初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取消后,中欧、中美之间发生的剧烈摩擦就是最好的例证。目前虽然中欧经过艰苦谈判已经达成协议,但中美之间迄今已经举行了5轮磋商仍未有结果,12日开始的第六轮北京会谈期待着尘埃落定。仅仅一个纺织品问题,就贯穿牵动了从中央、部委、行业、企业到产业工人各级领域,随着贸易全球化,未来中国的优势行业将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大到钢铁,小到自行车、皮鞋、打火机,都将成为被报复的对象。因此,仅从这个意义上说,转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也已刻不容缓。而大国经济的显著标志,就是以内需拉动为主。
至于国际上某些经济学家认为的,中国扩大内需的另一个办法,是向更多的外国公司开放零售渠道,这无疑有点别有用心的嫌疑。中国在加入W TO时承诺,将对每个外国公司开放40个零售渠道。一旦这样的局面形成,将有助于增加中国的外贸进口,从而减小贸易顺差,也少些贸易伙伴的指责。不过目前立即放开这样的做法时候未到。 (责任编辑:孙可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