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黄广明
根据年龄划分,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两代农民工。第一代农民工生于五六十年代,他们于八十年代或九十年代初进入城市;第二代农民工生于八十年代,于九十年代末或新世纪初进入城市,生于七十年代的农民,则属于其中的过渡一代。
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为:年龄普遍较小,多在25岁以下,80后人越来越多,是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的一代;基本没有务农经历,但受学校教育的程度高;从进入城市打工的动因看,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将谋生活、赚钱作为第一目标,基本上是单一的经济型目的,新生代民工则还包括“习惯外出生活”、“羡慕城市现代生活”和“外出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等目的,其外出动机具有经济型和生活型并存的特点;对制度性身份的认可在减弱,农民身份被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涵义;部分人开始试着去认同流入地社会,如参加当地社会组织的一些集体活动,与当地人建立经常性的交往关系,甚至加入当地的一些社会组织等;对家乡的乡土认同在减弱,如对农活没兴趣,对农村的一些习惯和传统开始出现不认可,甚至持批评态度。总之,他们具有更多的城市化冲动。
新一代农民工逐渐习惯于城市的繁华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难以忍受农村的破旧、贫穷和慢节奏的生活。虽然觉得自己的“根”仍是农村,但又与农村生活格格不入,矛盾的心情常使他们处于尴尬的境地。
美国政治学家在对美国社会的移民进行研究时发现,与第一代移民比较,第二代移民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代移民由于有迁出地境况的比较,对于迁入地的社会不公平往往有较高的认可度,或者说,虽然他们在迁入地感受到种种歧视,但由于已经比原来的状况有了改善,他们一般并不预期与迁入地的居民有完全相同的权利和地位。第二代移民则不然,他们一般没有对于原来生活的经验,他们对于生活满意程度的参照主要是迁入地居民的生活,他们缺少父辈那种对生活的满足感,相反,他们较多地体会到与迁入地人群的生活地位差距时,便会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与父辈的期望不同,他们强烈地要求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垂直上升。在这种心理预期的驱动下,第二代移民面对不平等缺乏忍耐性,因而,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行为,来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他们的不满。所以,第二代移民的失范行为较多,犯罪率也较高。
中国新生代农民工虽然不是出生在城市里,但从行为特征来看,他们已经具有第二代移民的心理特点,即要求与住所地居民(城市居民)更多的平等权利,如果这个需求得不到回应的话,他们可能产生更多的对抗行为,外来人员犯罪近年日益增多,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责任编辑:单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