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体育报
日夜不熄的十运会主火炬在燃烧12天后,终于缓缓熄灭。奥运会,还有我们的全运会,都要在主体育场建高高的火炬台,并要在开幕式上点燃火炬,闭幕式上熄灭火炬。奥运会的时间一般为17天左右,本届全运会由于一些项目已先期进行,故正式会期为12天。
在出现全球性能源短缺、石油价格飞速上涨的经济背景下,能源消费观念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如此,我们再来参照主体育场燃点火炬的惯例,就会发现在这神圣形式的背后,有着某种不得不面对的沉重。
火炬的燃料是天然气或石油液化气,奥运会和全运会期间需自始至终地燃烧,它粗大的供气管道直径与数米宽的燃烧口径是相当可观的,因此17天408个小时的能源消耗量便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我国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人均水平是非常低的,去冬因反常严寒给北京等大城市带来的燃气紧张、今夏因酷热而导致的全国性缺电,以及前不久广东等地的汽车昼夜排队加油,都第一次使国人感受到了空前的能源压力。而据新华社10月12日最新消息:我国能源领域部分专家日前在乌鲁木齐研讨会上指出,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增至5亿吨,有3亿吨需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60%,将超过美国目前50%的水平,石油安全面临严重挑战。这是一个可怕的警号。
基于此,笔者认为,作为燃料“大户”的奥运、全运火炬,在世界范围内千方百计都在节约能源的情况下,也应进行改革的可行性研究及尝试。我的设想是,开幕式上照样保留点火炬的仪式,但从次日早起,则将火炬熄灭;而为闭幕式上的熄火仪式,当天再复燃火炬。这样,一头一尾形成呼应,也能很好地满足电视转播的需要。其实,采用此法,除节约大量宝贵的资源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就是保护环境。别小看这一个火炬,要知道,由于它的巨大,十几天里排出的废气和可吸入颗粒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不能小视的。此外,还有另一因素,就是白天时,火炬由于没有夜幕的背景,再加上空旷、高远,视觉上有点像个孤独的天灯,美学效果并不佳,在悉尼、雅典的现场,我都曾有过这种感觉。
那么,熄灭期间以什么取代呢?很简单,依仿生学原理,用火炬形红绸置于火炬台顶端,输气口改为鼓风机送风,使火炬飘起来。就像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常青就义时,舞台上点燃的那种熊熊火堆。实际上,此种效果比真火更加逼真,色彩更加“夸张”,体积还可加大,与炬台更成比例。若再简单些,实现能源零消耗的话,甚至还可将火炬做成仿形的“条簇”,依靠该高度的风能,自然吹拂飘动。这两种方式在技术上毫不复杂,几乎不增加成本,但节约的能源却不是个小数字。
北京奥运会的宗旨之一是“绿色奥运”,火炬形式的改革恰恰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如能实现,则不仅对百年奥运是一个小小贡献,而且对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尝试。再则,北京奥运还有一“科技奥运”的宗旨,科学家们进行激光合成器、光模拟等高科技手段的研发,以替代燃气火炬,似乎也有空间。(史
明) (责任编辑: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