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挺红火 账面连年亏 越亏越投资
我国累计开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达25万家,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其亏损面高达51%。“经营红红火火,账面连年亏损”“一面持续亏损,一面增加投资”,甚至许多亏损的外资企业还是国际同行业的佼佼者。 外商投资假亏损的背后隐藏着什么?税务机关的调查表明,在过半的亏损外企中,除小部分属经营性亏损外,虚亏避税是主流。
外企年避税额度远远不止300亿元
外企年避税金额究竟有多大?一个流传甚广的数据是300亿元。而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处的一位负责同志却认为远远不止这个数。他做了比较:“外资流入最大的国家美国每年的外企避税折合人民币达4500亿元左右,而我国作为第二大外商直接投资国家,反避税手段又远远逊于美国,我国每年因避税流失的税额难道仅为美国的1/15?显然,300亿元的估算远远小于实际的数字。”
苏州是中国吸引外资最多的城市,苏州市国税局涉外分局副局长朱海告诉记者,到去年年底,在苏州开业的外资企业有7919户,亏损面高达47%,而在2002年、2003年,亏损面超过了52%。更为严重的是,亏损主要是为了避税,而查出来的避税主体多为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从2003年至今,通过开展涉外税收调查,苏州调整的外企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亿元,仅今年查处的一个外资企业补税就高达5000万元。
江苏是我国近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最多的省份。据江苏省国税局国际税务处处长程明红介绍,在江苏省国税局进行税务登记的外商投资企业有3万多户,亏损面达47%,其亏损表现出诸多不正常状况:在免税期盈利,一旦开始征税就报亏;根据整个集团在全球战略的需要,时盈时亏;长期亏损,税务加大监管力度后,变成微利,利润率在1%至2%。
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王裕康说:“招商时外企的可行性报告都是盈利的,现在却都是‘长亏不倒’,甚至一亏10年的都有。许多外企似乎乐此不疲,专作‘赔本买卖’,越‘亏损’越增大投资。”
花样翻新的避税手法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跨国公司的避税手法可谓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一是与海外母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利用其“两头在外”的优势,原料进口作价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产品出口定价低于国际市场价格,“高进低出”,增加成本,造成账面亏损,从而将企业的利润向境外转移。
二是向母公司或关联企业支付巨额特许权使用费。
最典型的是高额商标使用费,此外还包括技术使用费、专利使用费等。据了解,按照国际惯例,向境外支付特许权使用费需缴纳10%的所得税。如果企业处于免税期,这部分就不用缴纳;即使需要缴纳,10%的税率相对也较低。因此,企业经常通过向关联企业支付高额特许权使用费,增加成本,做成微利或者亏损,以此来避税。此外,由于境外劳务在中国不缴税,通过向母公司支付检测费、财务报表转换费等名目繁多的境外代理销售佣金,从而达到增加成本避税的目的。
三是通过“资本弱化”向海外支付巨额利息。
借贷数额与注册资本应有个合理的维持比例,但一些在华外商投资企业为了增加成本列支,向母公司或境外银行大量借贷,支付巨额利息,减少账面盈利。这样就可能出现一家注册资本仅100万元的企业,贷款却高达2000万元甚至3000万元的现象。
四是通过避税港避税。
全球有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等避税港,不用征收任何税收。企业在避税港注册或流转,将利润留在避税港。例如,企业将原材料、商品、专有技术、劳务等低价卖给避税港关联企业,然后高价卖出,获取高额利润却不用缴纳任何税收。
让人震惊人的是,在一些合资企业中,外方以“制造亏损”的方式吞食中方股份。由于利润被转移到境外,中方投资人不但无法获利,而且还需要赔钱弥补亏损。对外方来说是明亏实赢,对中方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亏本生意。在无力出钱弥补亏损的情况下,中方只能出售公司股权减少损失,从而逐步丧失对公司的所有权。苏州的一家合资造纸企业在与外方合资的7年当中,每年亏损将近1个亿,中方所持股权却几乎全部被外方收入囊中。
地方保护下的“放税”800年一遇的审计
厦门市国税局调查组的报告认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饥渴症为跨国公司避税提供了庇护,地方官员为了本区域经济指标的增长,免不了对查税工作进行干预。
国家税务总局反避税处一位工作人员举例说,某地税务部门查处了一家外资企业,而当地政府负责人却威胁这个税务部门说:“再查下去你们的小孩不要想上当地的好学校。”在南方某省,税务人员查获了一家外企的避税材料,但竟被这家外企软禁长达24小时。“官司”打到市政府,调和的结果是:交了材料才放了人。
江苏省国税局国际税务管理处负责人对记者诉苦说,他们在查案时,跨国公司往往就以撤资为威胁或以增资为诱饵,逼地方政府就范。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在保护地方利益的幌子下,许多政府官员大肆“放税”,实际上牺牲了国家利益。
全球有70多个国家出台了制约转让定价的反避税措施,包括我国在内。但是为什么在我国的执行效果相对较差?国家税务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王裕康给记者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数字:以我国现有的人力、物力、技术手段,现有的外资企业平均每家被审计的概率是800年一遇。如苏州市国税局算上全市各区县的反避税干部,仅仅只有15人,却要面对7900多户已开业的外企。
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江苏省国税局国际税务处处长程明红介绍说:“跨国公司的财务运作方法非常复杂,往往在国外转好几个圈,而且内部财务核算有非常先进的软件和系统,有的软件系统国内税务工作人员根本就不会操作,监管、查处起来相当困难。”
“避税对外资企业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江苏省一位外企老总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避税又不是偷漏税,听起来还让人觉得高明。你不查或者查得不严,大家就会群起而效仿。”
有关专家提醒:从跨国公司在华避税的行为来看,一个成熟的市场监管体系和税收体系才是至关重要的,决不能寄希望于跨国公司的自律。 (责任编辑:王燕)
|